万字重磅访谈!赵诣最新发声

吴君 方丽 2022-10-09 10:46

继公募“四冠王”的光环之后,赵诣以“个人系”公募——泉果基金的基金经理,作为事业的新起点。入职后管理的第一只基金即将发行,让他再一次站到了聚光灯下。

图片


在公募圈,赵诣可以说是中生代基金经理中的优秀代表。回顾过去,他无疑拥有光辉的历史业绩。2020年他管理的农银汇理工业4.0、农银汇理新能源主题、农银汇理研究精选和农银汇理海棠分别以166.56%、163.49%、154.88%、137.53%的年度收益包揽了主动权益基金前四名。

但是,赵诣直言,事实上自己的职业生涯起点非常低,曾经是一个差点要“下岗”的基金经理。好在他开始做减法,回到自己熟悉的制造业,逐步形成了“通过全市场选股,寻找竞争格局良好的成长龙头”的投资方法。

“低成本、一致性地将产品进行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是我最重视的逻辑,这就是制造业的最底层、最核心逻辑。”赵诣曾表示。

这样的“制造业思维”贯穿在赵诣此前的投资、现在的布局和未来的方向。在赵诣看来,中国作为制造业的大国,新能源领域的技术是否先进只是产业发展其中的一个因素,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但大规模、一致性、低成本的制造能力,才是新能源产业在近年来真正实现腾飞的原因。

最近,赵诣接受了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谈到了为什么加盟泉果,自己投资生涯的感悟,以及他的投资方法论,当前对市场和行业的看法,还有未来看好的投资方向和布局打算。由他担当基金经理的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将于10月13日限量100亿发行。

以下是赵诣的核心观点:

·在历经了两年的高速发展后,新能源行业进入了分化阶段,市场更多是结构性机会。随着行业“蛋糕”越来越大,前景越来越明确,更多的外部竞争者切入这个行业。部分热门公司由于所处行业竞争格局变差,可能成长性会不如预期。新能源分化的行情可能还会持续,但肯定是非常重要的投资方向之一。

·要想持续取得优秀的投资业绩,必须做到两点:能够比别人看得远、看得深。在2021年看了很多一级市场项目之后,体会到当你能看得更前瞻、更早期之后,对于产业链的理解及公司的发展周期,就有更准确的把握。

·新能源从2020年开始表现好到现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的护城河变宽了。很多企业在过去的5~10年投了很多研发,这些企业家很专注,有国际视野,所以很明显地看到最近两三年,很多中国的企业具有了世界级竞争力。

·电池的应用场景不仅仅局限在电动车这个领域,还包括电动重卡、电动工程机械、电动防卫车,还有今年很火的储能,涉及到能源的环节它基本都有替代空间。

·王国斌总说我们作为投资人是扣扳机的,就跟打仗一样。一般来说可能两种枪对应不同的投资风格。一种是冲锋枪,交易能力很强;第二种是狙击枪,可能花半年或一年以上都在瞄准,找到各行各业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公司,但扣扳机那一下是很短暂的,我们是这种风格。

·我们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对于财务分析的要求非常高,虽然财务分析方面的知识可能并不一定会给我们短期创造很多的投资收益,但它会帮我们排掉很多雷。

·今年尤其是疫情后,我之所以会调研很多消费、医药、包括建材等以往不熟悉的领域,是在花时间把这些行业的好公司选出来,逐步扩大能力圈范围。

以下是此次访谈的具体问答内容,供大家参考。

赵诣的三个重要投资阶段
加盟泉果作为新的开始

中国基金报记者:为什么会选择加盟泉果基金? 

赵诣:首先是理解和认同,过去做过投资、做得还不错、现在还在一线做投资的管理者,行业中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国斌总就是其中一个。所以能够来到一个理解基金经理、让基金经理能够专心做自己事情的资管机构,在我看来,是一个基金经理最好的归宿。

再者是理念上的契合,虽然在大家的眼里,我是投成长股的,国斌总是投价值股的,但我们核心理念都是基于对企业基本面的研究。

这也是我们投研体系中达到统一语言的关键点。换句话说,我们希望选到有护城河、管理层长期稳定、业绩持续增长的好公司。由于从业的经验、成长的经历以及性格特征可能会不一样,落脚点也不同,所以呈现出来的结果不一定会完全一致,但在共同语言的作用下,我们的沟通和看问题的角度会相对一致。

还有一点是机会,泉果给了我机会去参与创建一家公司,致力于打造一家受人尊敬的资产管理公司。

中国基金报记者:如何回顾您的投资经历,您认为有哪些比较重要的阶段?

赵诣:第一个阶段是2017-2018年,整个持仓波动比较大,不停地换持股,所以整体效果在2018年上半年非常差。回看那时候的投资方法是有比较大的问题的,做了很多尝试、很多加法之后,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做减法,回到自己熟悉的行业,形成了自己的理念,就是“我们需要获取的不是市场交易的钱,而是企业成长的钱”。所以之后我花了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去找制造业相关的公司。其实新能源在2019年还不是我主要买入的板块,那段实际主要在偏医药板块,接下来TMT、机械、军工是我主要的持仓,还包含一些消费。所以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我明白了要赚取企业业绩增长的钱。

第二个阶段是在2019年年终,那年前后是贸易摩擦。因此形成了在市场暴跌的时候偏左侧去买一些好公司的习惯。到2019年四季度开始买新能源车也是偏左侧交易,因为当时还没有那么多人关注新能源车。2020年是比较高光的一年,但是那年其实只做了一件事——贯彻2019年的想法。我在2019年的述职报告里写,新能源是个战略性的投资机会,所以只要好公司跌了,就值得加仓。

第三个阶段是在2021年。2019年底我管的规模不到10个亿,2020年直接(增加)到了220个亿,年底有一段时间钱进来得特别快。我那时候还请教国斌总,问,进来这么多钱该怎么办?该如何对待这部分新增资金。国斌总跟我说,这些钱大多是冲着你2020年的业绩进来的,你唯一要考虑的就是怎么能够让这些资金赚到钱。所以我很快就让公司限制了产品的大额申购。有两个原因,第一,不确定自己是否有能力能管这么多钱;第二,目前取得的成绩到底是运气还是因为方法真的可行。而这些都需要进一步验证。所以2020年底仓位就只有六七成(根据2020年年报数据,农银汇理工业4.0、农银汇理新能源主题、农银汇理研究精选的权益仓位分别是69.25%、66.35%、77.87%)

这些新进来的钱我一分都没敢用。实际上如果我真的用这些钱,2020年的业绩可能会更好,但是真用了这些钱,相当于用他们的钱去冲我自己的业绩,新进来的客户可能就永远失去了。包括2021年一季度整个新能源板块跌了很多,业绩也相对落后,我在心理层面就有很大压力,甚至反思“2020年的结果是来自于运气,还是方法论?能不能坚持?”。所以我一直在检视投的这些公司基本面有没有问题,到底对不对?2021年一季度仓位从2020年底的六七成直接到九成多,基本上满仓,逆势又加了一次仓,最后的结果远比我想的要好。所以第三个阶段最大的成长:第一,发现赚企业成长的钱,这个方法是可行的,同时要坚持自己的方法,不能随着市场去波动;第二是具备了管大规模资金的能力,400亿规模中,很大一部分是涨出来的。

因此,回顾过去,我的起点非常低,一个差点要“下岗”的基金经理。这三个阶段对我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也基于这三个阶段形成了自己的投资方法论。

中国基金报记者:加盟泉果,您的投资风格、投资目标,会不会进行调整?

赵诣:我相信在泉果基金的投资期限会更长一些。这也体现在几个方面,包括交易模式和换手率下降。

只有真正把公司看更透了,把公司未来想得更清楚了,才敢于把换手率降下来,因为你清楚公司未来的发展,但如果没有那么深入研究是很难拿住的。换手率的下降很重要的地方是在于对公司考察维度变长了。

在泉果基金,如果能找到一家能投10年的公司,一定不会去拿能投5年的公司。从组合布局角度看,当一个公司拿得越长,对公司的理解,尤其是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理解会有更深的体会。我在过去的投资中逐渐学会真正从一个经营企业的视角去看问题,而不是纯粹从一个炒股票的角度。

一级项目的退出周期比二级市场要长很多,哪怕这个公司是要上市,至少也要三年时间,所以即使你在很早期投,可能至少也要2~3年甚至更久才能退出来。所以我觉得如果能够把一个公司以5年维度讲清楚,理解已经非常深入了,对它的定价一定会更了解。

全市场选股、深耕高端制造

寻找竞争格局好的成长龙头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在业内被称为基本面投资者,如何总结您的投资方法?

赵诣:我主要是通过全市场选股,寻找竞争格局良好的成长龙头。第一,全市场精选个股,优选行业与公司;选择市场空间大、成长周期长、竞争格局好的行业,偏好护城河深、治理结构好的公司。行业分散,个股集中。

第二,深耕高端制造,不断扩展能力圈;以“制造业思维”贯穿投资,深耕新能源、机械、军工、半导体等高端制造业,不断积累生物医药、大消费等行业深度认知。

第三,持股组合仓位稳定,保持长期视角;偏好长周期持股,换手率低,获取优秀企业成长的收益。陪伴有价值的公司成长,陪伴成长中的公司创造价值。

可能因为我是学机械的,所以我关注宏观会稍微少一些,行业和公司层面会更多关注流动性机会。市场的涨跌很难预测,更多需要关注的是起点和终点,相当于做研究的基本面。

关于选行业和选公司,主要关注几点:一是竞争格局,优选具有良好增速且有序竞争的行业,同时希望选择的公司是行业龙头。很多人会问,组合里选的新能源公司都是各环节的龙头,但在2019年为什么就买这个公司,不买其他公司,这是因为我会比较关注公司的(市场)份额和客户,我认为这是决定公司未来是不是龙头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二是竞争优势,包括技术、成本、品牌等,也就是企业的护城河。企业护城河其实保护的不是它在行业好的时候涨得最快,更多是在出现极端事件的时候能否抵御风险。

三是治理结构,考察企业治理体系和管理层能力。在规模越来越大之后,需要关注的是企业管理层是否愿意和股东分享利益、是否专注、是否有远见,这其实和大家选基金经理是一样的。

四是盈利能力,核心是高质量的利润增长,赚取企业成长的钱。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周期性,既然要赚业绩的钱,意味着企业在行业发展好的时候一定要释放利润,行业不景气的时候可以允许下滑甚至亏损。所以希望组合带来核心收益的是源于企业的成长。

深刻理解产业链和公司发展周期

像狙击枪“瞄准”一样寻找好公司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怎么找到合适自己的投资方法?规模大了后市场关注度变高,如何不断迭代自己的投资方法?

赵诣:国斌总会给我们画一个坐标图,横轴是交易能力,纵轴是基本面能力。在这样一个坐标轴里面,需要去找到自己的定位在哪里,到底是做交易还是基本面。其实结果是明显的,在交易上面赚钱是行不通的,只能去选择另外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径。

对我而言,最困难是2018年那段时间,有些时候晚上确实睡不着觉,黑眼圈也是那个时候出现的,自己不停去想可能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所以花了很多时间在这个上面,最后形成了赚业绩的钱的投资理念。

要想持续取得优秀的投资业绩,必须做到两点:能够比别人看得远、看得深。如果这两件事情你一件都做不到,可能就很难去超越市场。现在基金经理越来越多,每个人深耕的细分赛道其实越来越细,对于细分领域理解更加深和远,不然想要超越市场是非常难的。

我们公司最大的特色在于,国斌总做了二级再去做一级、然后再回到二级,对于我们前瞻性的研究是有很大帮助的。特别是我在2021年看了很多一级市场项目之后,体会更为深刻,当你能看得更前瞻、更早期之后,对于产业链的理解及公司的发展周期,就有更准确的把握。

中国基金报记者:请问您如何做好全行业的平衡?如何去进行全行业有效的覆盖和跟踪? 

赵诣:国斌总说我们是扣扳机的,就跟打仗一样,你手里拿的是什么枪是很重要的。打个比方,一般来说可能两种枪对应不同的投资风格。一种是冲锋枪,可能以前最开始我管钱的时候,手里拿冲锋枪不停地扫射、不停地交易买卖,到头来就会发现其实打不到重点。有的基金经理能不停轮换选择公司,交易能力很强,可能冲锋枪就是适合的。

第二种枪是狙击枪,也就是我们在做的,更多时候是在瞄准,可能我花了半年或者一年以上都在做“瞄准”这一件事情,但我扣扳机那一下是很短暂的。我们团队找公司也更多是在瞄准的过程中,去找到各行各业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好的价格很重要,只要能找到好公司、等到好价格,都可以选入我们的组合。

我们整个团队是一个很有梯队化的团队:一方面在于覆盖面积的梯队,各行各业其实都有覆盖。另一方面是年龄的梯队。可能短期我们研究团队从年龄或经验上看,并不是全市场最丰富的,但可以相信的是,当整个团队的交流和传承越来越多之后,研究的层次和梯度上的配合会越来越好,对于公司和行业的覆盖度增加的速度就会很快。

另外,我们比较有特色的一点就是对于财务分析的要求非常高,会花很多时间去培训财务的知识。虽然财务分析方面的知识可能并不一定会给我们短期创造很多的投资收益,但它会帮我们排掉很多雷,对于投资上也会规避很多向下的风险或者说黑天鹅事件。这可能也反映了我们的投研文化,需要花很多时间去研究底层的逻辑。这是我们整个投研团队都在做的事情。

成长股投资跟踪三大假设前提

多元组合会更均衡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做成长投资是要预测它未来几年的增速,您偏好怎样的增速水平? 

赵诣:做成长股会有多种考虑,比如在一个长期的稳态情况下,公司市值会在什么位置。对行业理解不深刻的时候,对其市值估计有可能会过于高或者过于低。

这需要去跟踪三个前提假设——行业渗透率,公司的市场份额,公司的利润率,这个需要综合分析。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作为成长股的基金经理,持股波动度会比较大,怎么控制回撤?组合若是在逆风期、成长股表现不太好的时候,您怎么应对的? 

赵诣:其实我一直希望能够通过行业分散、个股集中的方式来控制波动。组合不能过于失衡,在某一侧组合相对而言也是需要搭配的。

举个例子,就像做生意或者创办公司,组合里不可能所有公司都处于不停投入的阶段,这样一旦出现系统性的风险,很容易出问题,组合就失衡了。所以组合一定是要多元维度的,生命阶段已经处于成熟期的公司,能给你提供现金流,支撑去做一些新的投入,因为现在能够投入的公司一定是成长比较快、敢去投固定资产的企业,所以需要有成熟的、能产生现金流的公司来支撑其他业务。

我希望能够让公司现金流尽量不要处在同一个阶段。比如说现在全部都是投现金流阶段,因为市场和宏观经济环境是没法去预测的,一旦出现意想不到的黑天鹅,组合失衡,就相当于经营的企业现金流断了。所以我认为多元组合会更均衡。

中国基金报记者:成长股投资相较于有价值投资的波动更大一些,您是如何控制回撤?

赵诣:我通过行业分散、个股集中来控制回撤。因为每个公司的阶段不一样,更多地是要去赚阿尔法的钱,所以只能通过对冲系统性风险。我的组合里可能同时会有因为涨价受益和受损的公司,涨价的因素是不可预测的、意味着供需失衡。从组合的角度,有的公司受益,有的公司受损,股价表现就是一个上涨一个下跌,这样其实就把涨价的因素对冲了。涨价不可能是一直持续的,会阶段性地涨、会变缓、甚至开始降价。

好的公司一直是最重要的,但如果在某一条风险敞口上扩大,市场一旦波动,组合的波动也会很大。每个拐头是很难去判断的,当规模特别大的时候一旦拐头是很难跑出来的,所以一定要做平衡。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曾经表示过现在采用偏左侧的交易方法对于管理更大规模的资金是有帮助的,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这两者中间的逻辑?

赵诣:因为资金规模较大对流动性的要求会很高,要考虑冲击成本和建仓时长,同时还会受到市场的大范围关注。一旦有什么操作,市场的传播效应会很快,很难能有舒服的买入时点,左侧交易可以避免这样的问题。

举个例子,就像巴菲特虽然基本面研究很扎实,但其实他的交易能力也很强。他那么大体量地去买股票,大家都是在信息公开披露后才发觉的。

此外,左侧买入时间一定是要特别提前,为了买到有些公司和足够的量,可能至少要提前市场半年以上的时间去布局。

中国基金报记者:作为一个偏左侧交易的投资者,您是如何判断好价格?

赵诣:其实判断价格好坏因人而异。在定价问题上,这家公司到底值多少钱,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因为每个市场参与者对每家公司的定价是不一样的,每一种投资风格对企业定价也是不一样的。

对于公司来看,核心定价涉及几个方面:第一,要考虑这家公司处于稳态情况下能挣多少钱。“稳态”是时间要拉长,有的阶段可能因为供需错配导致赚了额外的钱。

第二,给什么样的估值是合理的。这要判断这家公司到底值多少钱,很多波动率大的公司反而可能赚很多钱。因为对公司足够了解,公司定价跌过了会布局,涨多了有泡沫然后去卖掉。

这也解释为何我会花那么多时间去研究基本面,市场有时候会给基本面过于乐观的预期,但其实你知道这是不可延续的。当对于公司基本面研究很清楚之后,对它的定价会越来越准确,也更能知道它能挣多少钱。

市场机会一定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有反复的。同时市场参与者的认知也不一样,交叉了市场因素,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把精力花在基本面的研究、企业的盈利成长上。股价是等于盈利乘以估值的,盈利其实是企业和行业的成长,是可以通过研究去跟踪、预测的。而估值是市场或者说参与者的情绪导致的。给一个公司20倍还是15倍估值,是很难预测的。企业在成长中一定会经历一个让大家认识到价值的阶段,市场也会分阶段对公司进行重估。

新能源未来是分化的行情

有些企业是有世界竞争力的


中国基金报记者:今年以来新能源板块调整幅度较大,对此您如何看待?

赵诣:2022年新能源的核心在于分化。新能源在过去两年是全产业的机会。因为行业的需求增速快,制造业的扩产周期一般需要半年到一年左右,但有的环节会快一点。

连续两年的快速增长,当蛋糕越来越大后,越来越多其他行业的公司切入到新能源市场,有大约两年的扩张周期。分化就在于,当需求可能从快速的100%甚至以上的增速开始下降到,比如到50%-60%,虽然增速还是很快,但是供给开始快速释放出来。

最后会出现几种情况:第一种,这个环节的扩产周期很长,导致了目前还处于供需不平衡的阶段,盈利还能维持;第二种,公司的壁垒很高,能够阻挡新进入者,意味着它的盈利也能持续;第三种,扩产周期很短,产生很多竞争者,供需就会开始逐渐平衡甚至供大于求;第四种,最惨的公司是扩产周期短、壁垒低的公司,可能短暂盈利后,行业内很快就开始出现价格战。

所以整体而言,在分化期,竞争格局比较差的公司在组合里需要剔除,组合会慢慢集中。

中国基金报记者:虽然新能源目前还比较好,但是基本面从边际上可能会有一个下滑的预期。想接下来您觉得新能源的机会大不大?如果不大,从中观的角度哪些板块的机会好一些? 

赵诣:我觉得新能源肯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投资方向,但未来将是一个分化的行情,有的公司可能还会持续变好,有的公司会弱一点。

从投资机会来看,2016年以前,我们很少能够看到有一个板块连续两年都排在所有行业板块前5。新能源从2020年开始表现好到现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的护城河变宽了。很多企业在过去的5~10年投了很多研发,这些企业家很专注地在做这些事情,越来越多企业家有国际视野,所以很明显地看到最近两三年,很多中国的企业具有了世界级竞争力,而不仅仅是在中国的市场竞争。

我2019年之所以认为新能源是战略性的机会,就在于很难找到这样的行业,第一,空间足够大、资金容量足够大;第二,它是一个全球资本都要投的行业;第三,这行业里顶尖的公司是中国的公司,海外企业的核心供应商也在中国企业;第四,这些企业全在A股。新能源企业中也有很多很好的企业在持续做正确的事情。

中国基金报记者:电动车的渗透率在提高,是不是对行业基本面来说会有估值的压制?另外您怎么看渗透率提高的过程当中智能化的机会?

赵诣:从去年开始很多人就一直会问的一个问题,就是渗透率到这个程度,电动车是不是差不多了?2019年我所有的组合构建是在中游或电池这个环节,这能够让我看得更远。

在2021年初我看了很多项目,比如说电动重卡、电动工程机械、电动防卫车。包括今年很火的储能,因此对于电池来说的应用场景不仅仅局限在电动车这一个领域,它的应用场景是很多的,涉及到能源的环节它基本都有替代空间。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会通过哪些努力,把能挣到的钱做到极致? 

赵诣:第一,我觉得更重要的不是极不极致,而是行稳致远,是你追求极致的过程。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我擅长短跑,跑得很快,但是到泉果之后我需要学习怎么能够跑得更久,跑得更长,跑得更远。

新能源需要好的价格。因为我相信新能源的好公司基本上我心里是有数的,但当好的价格出现的时候,再来选择。这也是我们今年尤其是疫情后,调研很多消费、医药、包括建材等不熟悉的领域的原因,我们是在花时间把这些行业的好公司选出来,逐步扩大能力圈范围。

看好军工的个股机会

半导体要精选个股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如何看待对军工、半导体的布局?如何把握投资价值?

赵诣:军工属于必选消费,其在GDP的比重一直往上提,所以行业增速大概率会比GDP增速快,这是从大趋势来看一个具有较强稳定性和确定性的行业。

整体来看军工板块特点是,越往上游走,它越市场化,民营企业进入门槛在逐步降低,参与市场化程度越高,这也解释了上游反而出现很多大市值公司的重要原因,相对来说研究会更容易。因此,军工需要精选个股,并非具备很大板块性机会。

其实,对于半导体而言也是一样,重在个股机遇。在我看来,可能对于很多半导体核心壁垒的理解还在逐步探索的过程中。从大的趋势看,它技术迭代很快,同时这个行业在当前阶段,很像之前电动车这样一个靠政府支持的行业,竞争力相对于海外来说,很难去评判,不好比较。

半导体是一个全球竞争的市场,意味着需要考虑竞争力是不是能和国外企业抗衡。如果不能,可能真的没有太多利润空间。因此,长期来看,半导体投资会比较难,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技术迭代快,但投资体量又很大,意味着尤其对于偏重资产的企业,投进去1~2年之后技术一迭代,可能固定资产就报废了,就和很多年前光伏、单晶硅和多晶硅的状态非常类似,很容易出现弯道超车或后发者优势的局面。

因此,对于半导体,在我没有找到那么多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的情况下,个人会比较谨慎一些。

市场逐渐走向分化

布局高端制造为主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如何看待目前市场?

赵诣:在“稳”字当头,国内流动性相对宽松的情况下,目前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概率比较低,只是叠加美国流动性收紧,整体国内经济、政策预期不明朗的阶段,市场波动可能仍时有出现,这就意味着我们对确定性、估值要求更高。我们需要立足于基本面,选择有竞争力的公司。最大的风险不是来自于下跌,而是来自于选错了公司。

经历了4月底之后,大家的悲观预期已经反弹,从整体来看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概率较低,更多是结构性行情。我们可以花更多时间去翻石头、寻找个股的机会。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机会越来越多。过去5-10年间,中国很多优秀企业投入了大量资金在研发上。同时这些企业家经过了与世界的接触,理念上有很大的进化。越来越多的公司以前可能只是国内的一个细分龙头,现在已经开始走向世界,和世界企业竞争。未来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机会会越来越多,因此可以从中寻找越来越多的投资机会。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刚提到布局医药、消费和港股等,后面如何看投资方向?

赵诣:整体上,对于后市,我们更加关注有“增量”的方向:一是技术进步带来需求提升的方向,包括新能源和5G应用;二是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定调下的国产替代、补短板的方向。上市公司的经营质量是我们最重要的关注因素。本质而言,我们希望能选择到优秀的公司并伴随其一起成长,因此我们会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公司,将重点关注以新能源、机械、军工、电子等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并以此为半径继续扩展能力圈。

对我而言,投资上会沿着高端制造的方向进行投资,有很多公司我一般跟踪三四年,才会最后布局。对于新进公司的研究和跟踪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也是为什么会提到消费、医药和港股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中国基金报记者:能否谈谈接下来还有哪些风险因素需要关注? 

赵诣:风险因素较为核心的除了俄乌战争之外,主要是美国加息,欧洲能源问题等。之前市场都难以预计到俄乌战争能对欧洲造成如此大影响,出现严重能源问题。目前欧洲众多问题交织在一起,黑天鹅事件都是在不可预测、或意想不到之际出现问题,我们会保持密切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