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人物|冰点发行?7月这些基金经理受欢迎……

贾展荧 2023-07-07 14:16

新基人物图.jpg

编者按:市场这么大,新基金怎么买?新基金是否值得关注,管理人是否值得选择?对此,基金君为大家带来人物库专题【新基人物】,解析新发基金管理人的投资理念。

image.png

今年市场震荡、风格轮动加剧,基金发行市场更持续降温。Wind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共有608只公募基金成立,发行总份额达5284.44亿份,相比去年同期成立数量同比降12%,发行份额同比降22%。

从机构类型来看,608只新基金共来自120家基金公司,这也意味着有33家持牌公募基金上半年“一基未发”。

另据Wind数据显示,2023年6月19日至2023年7月5日有33只基金即将发行,继续徘徊在低位附近。

很显然,当下基金公司积极发行的两大品种是指数基金及债券基金,整体来看,33只基金中有1只FOF、11只股票型基金、6只混合型基金、12只债券型基金、2只QDII基金。

image.png

不难发现,基金发行延续着偏冷态势。从数据来看,无论基金发行数量、发行总规模、单只基金平均发行规模,较 2021、2022 年同期均出现降温,。此外,随着资金更多流入风险收益特征相对较低的债券型基金中,同样也显示市场风险偏好在不断降低。

从发行结构来看,“股债跷跷板”效应显现,债券型基金的发行份额占比超6成,远超权益类产品,成为最吸金类型。

都说基金行业好发不好做,近期又有33只基金迎难而上,在这些新发基金中,有哪些基金经理值得关注?

image.png

今天,基金君将为大家介绍本周发行新基金的2位人气基金经理,他们分别是信达澳亚李淑彦、金鹰基金倪超。

资料显示,李淑彦本次发行的新基金基金为偏股混合型基金,理论上其预期风险与预期收益高于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低于股票型基金。

此外,倪超本次发行的基金将重点关注以下三条主线:第一是具备“政策支持+顺周期+产业趋势”三重特征的电子、通信、计算机、传媒、新能源等;第二是金融周期类的地产链、制造和金融;第三是受益疫后复苏的可选消费和必选消费领域。

本期《新基人物》,基金君将解析信达澳亚基金李淑彦、金鹰基金倪超的投资理念与框架,并分享他们对后市的研判,以飨读者。

image.png

example

image.png

“在不同的经济周期和产业发展阶段,周期股都蕴含着不错的投资机会。”

好股票需要满足三方面的标准。首先,公司质地摆在第一位,也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好生意、好格局、好管理造就长期好公司,这是能获得超额收益的关键。

谈及信达澳亚基金公司,大家似乎更容易被其“成长股投资能手”的光环吸引住。近几年,以新能源为主的成长赛道风头正盛,信达澳亚基金旗下涌现出一批出色的成长风格基金经理。

其实,在成长股投资之外,信达澳亚基金同样做到了“多点开花”。比如,号称“六边形战士”的李淑彦带队的周期行业投资,也是做到了业绩斐然。

事实上,尽管李淑彦目前管理基金经验只有两年,但他已经有丰富的研究经验。他自2012年从北京大学金融学硕士毕业,先后于博时基金、永赢基金任行业研究员。2015年5月加入信达澳亚,历任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前后已有10年。

在A股往复波动的周期中,李淑彦不仅经受住了市场各类考验,也同样取得了相对不错的投资成绩。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5日,李淑彦任职以来总回报为30.35%,近一年年化回报为10.44%,均好于沪深300。

image.png

(李淑彦投资指数表现,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3年7月5日)

image.png

从李淑彦的动态回撤来看,近年来,其动态回撤在30%左右波动,许是由于李淑彦专注于投资周期行业,因此回撤波动幅度较大,最大回撤为32.81%。

image.png

(李淑彦动态回撤,数据来源:智君科技,截至2023年7月5日)

image.png

就近1月、近6月、今年以来等5个区间来看,李淑彦的部分区间收益跑赢了沪深300,且近6月以及今年以来的四分位为较高,近3月的四分位排名均为高。

image.png

(李淑彦区间收益,数据来源:智君科技,截至2023年7月5日)

image.png

通过拆解李淑彦的投资框架,可以发现他的投资是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而展开的,并不刻意去追求赛道投资或者重押于某个行业,总体持仓较为均衡。

在此前的中国基金报采访中,谈及投资方法论,李淑彦表示,由于周期股的盈利、估值、股价等要素天然波动比较大,因此对于周期股的筛选也要考虑多个维度。首先,在宏观层面,要自上而下对宏观经济进行判断,包括国内国际政策,宏观经济方向,这些判断会作为他研究行业时的输入变量。

而作为权益投资部带头人,李淑彦也谈及了信达澳亚对基金经理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在当基金经理的前三年、五年,要坚守能力圈,专注于自己当研究员时研究的行业,用三到五年证明了自己之后,再逐渐扩展能力范围。

通过跟踪发现,李淑彦的持仓中从来不押单一赛道。他按照行业秉性,将全行业分为不同的周期,如顺周期、逆周期、独立周期。在不同的市场风格下,匹配不同周期属性的行业,做到全市场风格适应。

展望下半年,李淑彦表示从国家政策,产业趋势和宏观经济形势等多重因素考虑, TMT板块短期可能继续占优,但市场也会逐步达到平衡状态,高景气和复苏驱动的制造和消费板块也会出现阿尔法机会。

同时,他表示仍将采取较为均衡和分散的配置策略,并看好TMT板块中具备明确产业趋势催化和估值提升空间的细分方向,以及制造业中的低估值成长个股在基本面驱动下反转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该基金有投资港股通标的股票的权限,需承担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

image.png

8e9b7505ca0c569787f8cabb4150511.jpg

image.png

“坚持四个“好”字的标准来选取股票——好的公司、好的行业、好的价格和好的时间点。”

我们对市场的观察主要聚焦于几个点:第一是宏观经济的增长预期;第二是流动性,包括对量和价的观察;第三是结构性,比如选取什么行业来配置。

在崛起的新一代基金经理当中,倪超可谓冉冉升起的一颗新兴星。

迄今为止,倪超加入金鹰基金已经14年。研究员、基金经理各占去一半生涯,算是“根正苗红”的“金鹰嫡系”。他近年还出任了金鹰基金的权益研究部总经理一职。截至目前为止,倪超管理年限已超8年,在管规模为37亿元。

从业绩来看,8年的基金管理考验,让倪超历经了市场的往复,其投资风格的“雏形”也已显现出来。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5日,倪超任职以来总回报为43.53%,同期沪深300为-27.98%;近一年倪超年化回报为4.59%,同期沪深300为-3.99%。

image.png

(倪超基金经理指数,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3年7月5日)

image.png

从倪超的动态回撤来看,近3年来,除2022年动态回撤有较大幅度外,其他时间的动态回撤通常控制在15-17%以内波动,最大回撤为25.65%。

image.png

(倪超动态回撤,数据来源:智君科技,截至2023年7月5日)

image.png

就近1月、近6月、今年以来等6个区间来看,倪超的部分区间收益跑赢了沪深300,且近3年、近6月等四分位排名为高,近1年的四分位排名为较高。

image.png

(倪超区间收益,数据来源:智君科技,截至2023年7月5日)

image.png

作为一名具有8年公募基金投资管理经验的基金经理,倪超研究范围较为广泛,能够通过全行业轮动配置,以适应市场板块轮动和风格的切换。

在历经多年广度和深度研究的基础上,倪超摸索出“价值投资+严控回撤”的投资理念,即根据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运行状况,判断行业发展情况,依据行业属性和盈利特征,选择景气度上升行业,挖掘具有前瞻性成长个股。

同时,倪超也会通过均衡的行业布局,规避单一行业系统性风险,降低投资波动,控制回撤。

展望2023年下半年市场走势,倪超总结为中期或积极可为。他指出,从GDP环比看,二季度可能是全年低点,三四季度经济或将环比改善,下半年或将逐步进入N型回归至潜在增长中枢的复苏阶段;从动能看,上行力量是基建发力,消费温和修复,地产低位震荡;下行力量是出口、制造业回落。总体来看,在冷热不均下,依然维持国内经济弱复苏的判断,权益市场或仍以结构性机会为主。

此外,倪超表示,进入7月,美联储加息结束或有望得以初步确认,国内稳增长政策加码,顺周期和成长板块或依然存在轮动机会。

因此,新基金后续在关注行业方面,将重点关注以下三条主线:第一是具备“政策支持+顺周期+产业趋势”三重特征的电子、通信、计算机、传媒、新能源等;第二是金融周期类的地产链、制造和金融;第三是受益疫后复苏的可选消费和必选消费领域。

除了深度挖掘具有成长性强、趋势向好的行业和个股外,该基金有两大特点,:一是采用了一年持有期策略,引导长期投资;二是投资范围扩大可投港股,能以不超过股票资产50%的比例投资港股,捕捉港股众多估值合理优质股票机会,实现A股和港股的优势互补。

(基金君友情提示:新基金产品表现依然需要等待时间验证,买基金还是要看基金经理。)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研究、分析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也不构成对读者或投资者的任何实质性投资建议或承诺。敬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相关公告。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