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期,基金二季报陆续披露,明星基金经理们的调仓动作和仓位变化也成为基民们关注的焦点。而在每一份定期报告背后,也隐藏着这些优秀管理人的“投资秘籍”。基金君将继续为大家更新人物库专题【调仓风向标】,解码明星基金产品持仓变化及其管理人的投资理念。
二季度A股市场冲高回落,与上演轮涨行情的TMT、“中特估”板块相比,前两年一片火热的新能源赛道则似乎有些偃旗息鼓。2023年上半年,代表新能源股票整体走势的申万电力设备行业指数下跌3.5%,跑输同期沪深300、中证500等各大指数。
银华基金李晓星并未进行大幅度的调仓换股,仍然坚守港股互联网和新能源板块。他在最新发布的二季报再次表达对新能源的信心,认为其依旧是未来几年持续增长、业绩能够持续兑现的板块。
“我们做主题投资并不太擅长,比较擅长的还是选择一个景气度持续向上的行业,并且在其中能够看到业绩持续兑现的优质公司。目前来讲,新能源依然处于这个范畴。”
此外,李晓星在二季报中还提到,持续看好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下半年的经济信心回升。结合整体宏观判断,目前其在管产品组合集中在低碳经济、国家安全、数字经济、医疗健康和美好生活几个方向,“泛新能源”是总体配置最多的板块。
本期【调仓风向标】,基金君将为大家详解银华基金李晓星的二季报及调仓变化。
基金收益率并未达到预期
受新能源行业整体表现低迷影响,李晓星在管产品二季度期间并未斩获正收益。他在二季报中也坦言,今年上半年,整体基金收益率并没有达到预期,也出现了很少有的跑输了基准的现象。
李晓星分析,是投资方法和市场风格的偏好出现了阶段性的错配,才导致基金收益率阶段性的跑输了基准。
一直以来,李晓星的投资方法都是聚焦于基本面景气周期向上行业中的业绩维持较快增长的优质公司,映射到因子上,大部分的投资标的落在中大市值中的优质白马成长股,小市值和低PB(市净率)的标的并不多。但从今年上半年市场因子的表现来看,小市值和低 pb 等因子表现较为出众,大市值和质量因子表现不佳,业绩增速因子没有发挥出过去的优势。
虽然产品业绩短期有些落后,但从中长期来看,李晓星在管的银华中小盘精选、银华盛世精选、银华心怡等多只基金的任职回报依然在同类中位居前列。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李晓星在管的10只基金合计规模为352.68亿元,较上季度末下滑47.18亿元,这也是新能源板块回调所致其管理规模连续下降的第四个季度。目前,李晓星依旧是业内少数在管基金规模超300亿元的基金经理之一,2022年二季度曾一度达到550亿元。
从申赎情况来看,除去尚未到达开放期的封闭型基金外,李晓星在管基金多出现不同程度的份额下降。其中基金份额变化最明显的是银华心佳两年持有,由上季度末的126.34亿份降至二季度末的117.68亿份,净赎回份额达8.66亿份。其次为银华心享一年持有净赎回6.38亿份,由上季度末的90.61亿份降至二季度末的84.23亿份。
重仓港股互联网和新能源板块
二季报显示,李晓星在管产品维持一贯的高仓位运作,股票仓位占比超85%。其中7只基金小幅降低了股票仓位,其余3只基金则上调了股票仓位。加仓幅度最大的是银华心选一年持有,由一季度末的86.52%增至92.78%,超6个百分点。此外,银华大盘精选两年定开由上季度末的91.26%增至93.73%,也是截至二季度末时在管产品中股票仓位占比最高的基金。
从其持仓判断,二季度李晓星依旧重点配置港股互联网和新能源相关板块,此外电子、国防军工、食品饮料、医药等行业中高增长的个股也有所涉及。
从李晓星代表产品的前十大重仓股来看,二季度该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仅有一只发生变化,天顺风能新晋前十大重仓股,晶科能源则退出前十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内部进行了诸多的加仓减仓,其中加仓幅度最大的为德业股份,截至二季度末的持仓数量为250万股,较上季度末128.72万的持股增加了94.29%。前十大重仓股中减仓幅度最大是比亚迪港股,较上季度末减持了277.05万股,减持幅度达67.05%,二季度末持仓数量为136.10万股。
截至二季度末,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分别为:快手-W、腾讯控股、美团-W、德业股份、比亚迪股份、晶澳科技、东方电缆、航天电器、锦浪科技、天顺风能。上季度的第一重仓的比亚迪港股退居至第五位,快手成为第一大重仓股。
而李晓星单独管理的银华心佳则能看到其加仓了药明康德、泰格医药,都是医药行业的CXO龙头,较一年前的价位,价格接近腰斩。另外,韦尔股份、银河娱乐、通威股份、赣锋锂业也是新一季度出现的个股,整体上都是一年内调整幅度较大的机构重仓龙头股。目前一些已经触底反弹。整体来看,李晓星没有参与市场热点,而致力于抄底“便宜货”。
在半导体板块上,李晓星做了一些调整,兑现了一些累计涨幅较大的国产替代方向个股,主要包括半导体设备、材料、零部件环节。在股价位置、市场预期较低的景气复苏方向,他的看法边际转向积极,左侧布局了一些设计标的。
“全球半导体下行周期接近尾声,经历了过去几个季度的去库存,有望在今年下半年重启上行周期,向上弹性取决于各下游需求恢复的力度。”
对此,李晓星在季报中阐述,当标的出现顺行业基本面、逆市场风格的时候,往往代表着不错的加仓时点,从操作上来说,他选择了坚守自己的投资方法,减持了持仓中估值已经泡沫化的标的,增持了估值处于相对低位的标的。
“我相信,从中长期的维度来看,具有业绩持续成长能力优质公司会持续贡献超额。同时由于可选择的标的变得更多,持仓也变得更为分散一些。”
从持股集中度来看,该基金的重仓股占比由一季度末的48.75%降至二季度末的45.41%。
在经济信心回升中寻找投资机会
在二季报中,李晓星还表示,
经济信心回升的映射主要在于数字经济、医疗健康和美好生活,毕竟现在消费降级成为了不少人谈论的重点,但他相信随着经济信心的回升,美好生活的追求依然会是消费的长期趋势,这些提到的领域是边际变化最大的方向。
具体到各大板块的投资机会,对于重仓的港股互联网,李晓星判断其股价位置和估值都是底部位置,而基本面从去年下半年就出现持续上行的状态。在反垄断、流量红利消失的大背景下,降本增效仍是未来一个阶段互联网板块业绩持续上行的重要因素。同时,在 AI 产业崛起的当下,港股的核心互联网公司最有可能抓住 AI 浪潮下的机遇,使得自身的体量上个台阶,结合当下的估值水平,有望迎来业绩估值双升的行情。
李晓星详尽地探讨了新能源内部的四个细分板块。电动车方面,李晓星在当前的位置更加积极地看多。他表示,随着行业的去库存和价格战已经进入尾声,中游盈利的下行在上半年逐步体现,下半年来看,整个板块股价调整的时间足够长幅度足够大,悲观预期基本上都得到了体现。主要聚焦在后续盈利能力见底后保持稳定以及海外占比较高的环节。
光伏方面,李晓星表示,硅料产能的扩张带动产业链价格快速下行,潜在需求在快速增长,该产业大逻辑并未发生变化,上半年的调整更多是交易结构和股价位置的因素。从单位盈利上来说,有些辅材环节的盈利已经见底回升,主产业链里面的高效产能依然是供不应求,继续看好这些环节的龙头公司。
风电方面,李晓星认为,2023年的装机增速值得期待。上游零部件的盈利修复在一季度已经体现,估值也相对合理;海风的装机节奏有所延迟但趋势没有变化,往后看积极因素更多,仍然是空间极大的环节,相关公司的估值和股价也调整到了具有吸引力的位置。
储能方面,李晓星也积极看多。他表示,行业整体仍然处于爆发期,但竞争在变得更加激烈,此前估值走在盈利前面,经过上半年大幅度的股价调整之后,估值和增速的性价比开始匹配,逐步进入可以加仓的阶段。
国防军工板块,李晓星认为,行业基本面和股价处于周期性底部,基本面看好军工行业需求重启。他将优选调整较大、国产化率较低的军工芯片,摆脱供给端约束的导弹链以及有望加强建设的军工信息化方向,同时关注无人机等新兴产业。
消费板块,李晓星分析,二季度经历了强预期强现实到弱预期弱现实的快速回落,大部分消费成长股都遭遇到较大的估值调整,市场将一些中长期逐步消化的慢变量较大程度的放大在消费龙头公司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给予了较大的估值折价。对于食品饮料、家电等相对格局较好的领域,龙头公司的壁垒依然能够维持多年的稳健增长,目前估值性价比很好。对于新兴的消费行业,当下确实还在挤泡沫的阶段,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理性,优质公司也会脱颖而出。
“短期由于经济复苏和消费信心的回暖仍较为缓慢,但很多公司估值已经回到了非常便宜的位置,只是基本面的复苏需要时间,目前仍然在弱复苏的轨道上,结构上仍然存在压力,行业内挤压式竞争表现的更加明显,我们预计这个阶段就是龙头再次抓住机会进一步提升市占率的阶段。我们持仓上进一步向竞争壁垒高、管理能力强的公司集中,相信业绩是穿越周期最强有力的武器。后续随着政策的发力,预期的回升,我们会逐步增加弹性标的。”
站在当前位置,李晓星对于医药板块并不悲观,从过去十几年的经验来看,医药是个长牛行业。在当前人口老龄化、产业创新升级的背景下,医药行业中具备核心竞争力、符合产业趋势的优秀企业值得长期投资。
(注:本文图表数据若无特殊注明,均来源于智君科技与Wind数据)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研究、分析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也不构成对读者或投资者的任何实质性投资建议或承诺。敬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相关公告。
2023-07-21 18: 05
2023-07-21 14: 15
2023-07-21 09: 30
2023-07-20 17: 52
2023-07-19 20: 48
2023-07-18 17: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