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市场这么大,新基金怎么买?新基金是否值得关注,管理人是否值得选择?对此,基金君为大家带来人物库专题【新基人物】,解析新发基金管理人的投资理念。
由于近期市场的反复震荡,权益基金发行再次陷入“冰点”,新基金募集规模锐减,反复延长募集期的情况更是频繁出现。
根据Wind资讯的统计,截至8月20日,8月以来,权益基金(含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新发份额仅为72.76亿份,不及1月份的一半;而1月份是年内权益基金发行最少的一个月。从平均发行份额这一指标来看,8月以来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的平均份额分别为2.76亿和2.40亿,均低于年内其他月份。
权益基金发行降温,延长募集期的基金逐渐增多,有基金甚至多次延长募集期。比如,某一年持有期主动偏股基金7月初首发以来,已发布五次延长募集期公告。还有一只中证1000指数增强基金,6月1日首发,初步计划募集1个月,随后两次宣布延长募集期。
首发日期延后、多次延长募集期,在业内人士看来,权益基金发行降温主要是因为后市走向不明、投资信心不足。
在发行市场整体低迷的时刻,当下基金公司积极发行的两大品种是指数基金及债券基金。整体来看,近期共有70只基金发行,其中有6只FOF、15只股票型基金、21只混合型基金、23只债券型基金、3只QDII基金。
无论基金发行数量、发行总规模、单只基金平均发行规模,较 2021、2022 年同期均出现降温。
有业内人士表示,主要原因是今年市场热点轮动太快,没有形成确定的趋势,无论是主观基本面增强投资策略还是机器量化增强策略都遭受一定挑战。
此外,相对于私募指数增强基金,公募基金在交易费用、换手率、合规风控等方面也有诸多限制,难以发挥量价因子的优势。
都说基金行业好发不好做,近期又有70只基金迎难而上,在这些新发基金中,有哪些基金经理值得关注?
今天,基金君将为大家介绍本周发行新基金的2位人气基金经理,他们分别是鑫元基金李彪、东方基金蒋茜。
资料显示,李彪本次发行的新基金主要投资方向为科技创新公司,在投资目标上,该基金将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并严格控制投资组合风险,力争获得高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投资收益。
此外,蒋茜发行的基金属于混合型基金,公告显示,该基金理论上其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高于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低于股票型基金。
本期《新基人物》,基金君将解析鑫元基金李彪、东方基金蒋茜的投资理念与框架,并分享他们对后市的研判,以飨读者。
“一个行业是否值得看好取决于三大问题:长期确定性有多少、长期成长率有多少、当前板块估值到底有多少。”
“投资方法论:自下而上选股,不做小波段择时,但会选择大趋势;其次,选择新能源、高端消费和智能驾驶等高景气赛道;第三,频繁调研。”
鑫元基金的李彪与大多数基金经理一样。在正式管理基金之前,经历了10余年摸爬滚打,从一名研究员,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基金经理。
李彪坦言,刚接触投资时思维方式相对粗放,更关注事件驱动。后来随着对行业和标的的逐渐熟悉,跑遍全国数百家企业,慢慢找到属于自己的投资风格、积累大量优质资源,这种粗放的思维才发生了转变。
细数李彪的过往,他曾经在私募、期货公司担任过多年的研究员、投资经理。在2016年加盟鑫元基金后,又担任了两年研究员,在2018年出任基金经理助理。多年的锤炼,让李彪的行业能力圈不断拓展,覆盖原材料、食品饮料、家电、新能源、农业、制造等行业。
截至8月22日,李彪在管产品共计6只,投资经理年限为4.2年,管理规模为23.53亿元。据Wind显示,李彪自管理基金以来的总回报为49.76%,同期沪深300回报为0.28%,近一年回报为10.09%,同期沪深300回报为0.07%。
(李彪投资指数表现,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3年8月22日)
从李彪的动态回撤来看,近一年来,其动态回撤在10%左右波动。历史上看,李彪整体的回撤控制能力较好,即便2020年开年市场大调整,他的跌幅也小于同类产品。
(李彪动态回撤,数据来源:智君科技,截至2023年8月22日)
就近1月、近6月、今年以来等6个区间来看,李彪彦的全部区间收益均跑赢了沪深300,且近1年与今年以来的四分位为较高,近1月、近3月等的四分位排名均为高。
(李彪区间收益,数据来源:智君科技,截至2023年8月22日)
从业12年,李彪的投资框架在一轮轮牛熊更迭中迭代、演进。
在选股体系中,李彪曾在公开采访中表示自己会把所有公司分为四大象限,分别是:低预期,高增长;高预期,高增长;低预期,低增长;高预期,低增长。
首先,李彪会优选第一象限的低预期,高增长公司,这类公司通常有比较大的预期差,能够出现戴维斯双击,带来比较高的收益,不过比较难找。
其次,他会多选第二象限的高预期,高增长公司,这类公司通常在市场主流的高景气赛道,找到每年盈利增长最快的前10%公司,大概率会有比较好的收益。
同时,李彪表示会避免第四象限的公司,这类公司通常来自第二象限,从曾经的高增长变成了今天的低增长,也有一些公司受主题炒作后,预期突然打得很高,要清醒的认识到哪些公司是无法兑现的。
在组合构建上,李彪的投资组合中行业较为分散,但是持仓比较集中。通过归因分析,可以看到李彪前十大重仓股贡献了70%以上的收益。
对于目前的目前权益市场,李彪表示当前市场正进入政策友好阶段,政策预期改善,基本面逐步见底,“活跃资本市场”的提法具有显著意义。
此外,他表示预计三季度稳增长政策有望加速落地,但政策效果仍有待验证,未来需密切跟踪国内工业增加值、就业率、PMI(采购经理人指数)等经济数据。海外方面,美国核心通胀回落,美联储加息已进入尾声,紧缩周期即将结束。后期静候地方债务风险化解以及房地产投资销售数据的稳定。
本次发行的新基金主要投资方向为科技创新公司,在投资目标上,该基金将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并严格控制投资组合风险,力争获得高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投资收益。
“好的投资应该是投资确定性,即行业确定、公司确定、业绩确定。”
“自上而下探寻社会变迁带来投资方向,通过中观行业比较确定景气周期,以及自下而上采用GARP策略配置成长个股。”
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先生,即便是一位有着十余年投研经历的老将,东方基金权益投资副总监蒋茜仍然有着深深的敬畏。
蒋茜曾经说过,“我向来是基于‘弱者思维’理解市场定价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有长期也有短期,我会尽可能尊重市场的反馈,尽可能避免对抗市场。”正是这种“弱者思维”,让他在面对股票价格下跌时,能相对准确地看出下跌原因,并且能及时应对,判断失误时还会考虑止损。
细数蒋茜的背景和经历,可以说非常丰富。蒋茜是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具有16年证券从业经历。
曾历任GCW Consulting高级分析师、中信证券高级经理、天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总监、渤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并于2017年5月加盟东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现任权益投资部总经理。截至目前为止,蒋茜管理年限已超6年,在管规模为24.55亿元。
多年的历练成就了蒋茜的价值成长风格,使其拥有了寻找优质“好公司”的一套方法,投资业绩也显现出了较高水准。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25日,蒋茜任职以来总回报为18.36%,同期沪深300为0.49%;近一年蒋茜回报为2.61%,同期沪深300为0.08%。
(蒋茜基金经理指数,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3年8月25日)
从蒋茜的动态回撤来看,近两年,蒋茜的回撤幅度较大,最大回撤为47.59%,或因蒋茜主要配置中游制造和周期板块,导致的回撤幅度较大。
(蒋茜动态回撤,数据来源:智君科技,截至2023年8月25日)
就近1月、近6月、今年以来等6个区间来看,蒋茜的部分区间收益跑赢了沪深300,近3年的四分位排名为较高。
(蒋茜区间收益,数据来源:智君科技,截至2023年8月25日)
从整个投资体系来看,蒋茜主要采用了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投资框架,中观层面根据景气轮动进行行业间均衡的配置,同时加以自下而上翻石头式的个股挖掘为补充。通常情况下,在整个框架里中观比较是核心。
在组合中,不难发现蒋茜的配置相对均衡,行业的配置相对均衡,持股集中度更是相对分散,个股市值分布均衡的特征也若隐若现。
以其代表基金为例,持股较为分散,有些个股持股周期较长,有些个股持股周期则相对较短的特征便非常明显。
在最新发布的二季报中,蒋茜表示,自己主要聚焦在科技和制造两个方向,以中长期的视角,去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并在通过自下而上择优选股去配置长期竞争力和成长性突出的优质公司,从而力争获取长期回报,重点增配了计算机、传媒、通信和军工等方向的配置。
根据新发基金的公告来看,该基金属于混合型基金,理论上其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高于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低于股票型基金。此外,该基金可投资港股通标的股票,将面临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
(基金君友情提示:新基金产品表现依然需要等待时间验证,买基金还是要看基金经理。)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研究、分析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也不构成对读者或投资者的任何实质性投资建议或承诺。敬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相关公告。
2023-08-25 17: 06
2023-08-23 17: 30
2023-08-22 16: 05
2023-08-22 13: 00
2023-08-18 16: 29
2023-08-17 17: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