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胡一帆:中国股市基准情景是信心恢复、盈利修正、估值回升

郭玟君 2023-12-09 21:50

2023年接近尾声,明年全球和中国经济将如何演绎?又有哪些投资机会值得关注?就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瑞银财富管理亚太区投资总监及宏观经济主管胡一帆。    

全球经济:
增长放缓  开始降息周期

展望2024年全球经济,胡一帆认为,主要有三个大的方向:    

首先,预计全球增长放缓。其中,美国经济放缓,但仍然保持正增长。欧洲增长依然较为低迷,中国则步入中速增长的“新常态”。

其次,各国央行预计将在2024年开始降息周期。胡一帆预计,美联储明年将降息两到三次,每次降息25个基点。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可能会更早降息,瑞银预测这两家央行明年将降息三次,分别从5月和6月开始。日本央行则将在明年第一季度终止其收益率控制曲线(YCC)政策,并在第二季度取消负利率政策(NIRP)。

胡一帆认为,随着降息周期的开启,政府债券收益率将随之下降。目前是锁定具有吸引力收益率优质债券的好时机。

第三,地缘政治将带来市场波动。美国总统选举、巴以冲突、俄乌冲突以及中美关系等局势变化都可能会影响市场。

对于市场高度关注的美元走势,胡一帆表示:“鉴于美国经济增长强劲且美国利率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较高,预计美元将在2024年前几个月保持稳定。美国的经济增长似乎仍然比许多发达经济体更强劲。我们认为,只有当美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和利率差距大幅缩小,美元才会进一步显著走软。”

胡一帆认为,尽管最近美元走弱,但不会持续快速下跌。短期而言,瑞银预计货币市场将出现区间震荡,美元指数企稳。而放眼中长期,随着美元走弱,瑞银认为亚洲货币和部分高收益新兴市场货币将稳步上涨。

全球投资:
重点关注七大投资主题

展望2024年,胡一帆认为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以下七大主题。

主题一:管理流动性。胡一帆认为,投资者在未来一年应限制总体现金头寸并提升收益。战争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可能使得现金看似更安全,但她预计2024年利率下滑,将导致现金的回报率降低并增加再投资风险。投资者应构建包括定期存单、阶梯式债券和结构化解决方案的配置,以满足未来五年可能需要从投资组合中提取的资金。    

主题二:买入优质资产。胡一帆预计未来一年股票和债券的总体回报都为正值。但在各资产类别中,投资者应聚焦优质品种。固定收益方面,优质债券(包括可持续债券和多边开发银行债券)的收益率具吸引力,而且随着利率预期下降,优质债券应能实现资本增值。股票方面,资产负债表强劲且盈利能力较强的优质公司,最有希望在增长疲软的环境下保持盈利,比如在科技板块和ESG领先者中的此类企业。

主题三:货币和大宗商品的区间交易策略。货币方面,瑞银预计美元将持稳于当前水平附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经济增长相对于其他经济体放缓,将可能导致美元开始走弱。这使得卖出美元上行风险以增强收益颇具吸引力。大宗商品方面,能够耐心等待的投资者有望获得潜在的套利回报,并有助于对冲地缘政治或天气风险。2024年,油价应会在90到100美元/桶的区间内波动。

主题四:对冲市场风险。胡一帆认为,在战争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高企的背景下进行投资有其挑战性,投资者需要为应对未来波动做好准备。在资产类别和地区间分散投资,应是大多数投资者抵御潜在市场动荡的第一道防线。但投资者也可以通过资本保护策略、另类投资或石油及黄金头寸,进一步强化投资组合并缓解特定风险的影响。

主题五:利用另类信贷分散配置。胡一帆预计,全球债务余额居高不下将加剧价格和信用利差的波动,促使投资者寻求潜蔵在价格离散中的机会。当前的环境对信用套利和危困债务等策略有利。

主题六:聚焦颠覆技术领域的领军者。胡一帆预计,未来十年的股票市场中,能够利用新技术扩大市场份额、迫使老牌企业让位或是削减成本的企业,将是有望取得最高回报的股票之一。成功捕捉这些“颠覆技术领域的领军者”,对于提高投资组合的长期潜力至关重要。我们预计未来十年将出现一波颠覆浪潮,从技术、能源到医疗保健,为各行各业带来新的变革。    

主题七:利用私募市场把握增长机会。胡一帆表示,在未来的新世界里,医疗保健、数字化和能源等领域将需要大量的投资。然而,高企的政府债务水平意味着以公共资金融资创新的能力可能有限。私募市场管理人有能力为处于不同周期阶段的公司提供股权或债权资本,因此可发挥关键作用。该资产类别有望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回报潜力和与实体经济对接的优越渠道,代价是资产的流动性较低。对于专注于通过影响力和可持续性推动积极变革的投资者来说,私募市场也是行之有效的工具。

新“三驾马车”:
带领中国经济稳步向前

胡一帆认为,政策的加码将提振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预计政府将把2024年GDP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

中长期来看,中国正从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转向内需拉动的高质量增长。这种结构性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政策支持将有助于平缓过渡。胡一帆相信,中国增长的新“三驾马车”,包括消费支出、绿色转型、技术创新和工业重组将带领中国经济稳步向前。

鉴于结构性挑战,胡一帆认为,三大长期增长驱动力对于防止生产率下降尤为重要。

首先是扩大大众消费。目前消费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约为50-55%(大多数发达经济体为60-70%),而人均GDP仅为美国的17%,这意味着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从投资主导模式转型还有很大的追赶空间。这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例如户籍改革和农民工流动)、发展新的增长驱动力(例如数字化和绿色消费)以及改善社会保障等来获得助力。

其次,推进制造业升级是必要之举。胡一帆表示,中国仍有空间加大对具有战略重要性且增长较快的新兴行业投资,包括先进制造业(自动化设备)、数字化(智能基础设施)和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等。    

第三,技术创新至关重要。胡一帆指出,鉴于美国对华的严格限制措施,中国加大对研发和科技领域的投资有助于提高生产率,在此同时,与其他国家建立贸易伙伴关系也有助于缓解供应链压力。

宏观政策:
继续保持宽松提振信息

关于宏观政策,胡一帆表示,今年第三季度开始出现政策转向的迹象——针对结构性房地产问题、地方政府融资和通缩问题,包括10月底财政预算意外增加,增发1万亿元人民币特别国债,据报道为支持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而新增的1万亿元人民币质押补充贷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重组举措快于预期,以及为开发商提供有针对性的融资支持。她认为这是中央政府加强支持的信号,但仍需要更多努力提振市场信心。

胡一帆指出,在明年第一季度末前,政府将举行多个重磅会议,以确定2024年的增长目标、财政预算和政策重点——这可能预示着下一轮支持举措。在2023年财政赤字提升至3.8%之后,预计2024年财政支持将保持扩张。与此同时,货币和信贷政策应继续保持宽松,不过预计不会采取激进的宽松政策。可能通过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或中期借贷便利(MLF)以确保流动性充足和支持信贷。

此外,政府可能会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支持房地产市场,并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银行贷款重组制定明确的解决方案,这对于增强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至关重要。

胡一帆指出,中国最近政策的出台有助于进一步巩固经济复苏态势,加上美元走弱,人民币最近也出现了反弹。她预测,明年上半年,由于利差的因素,美元兑人民币依然保持比较稳健的态势。不过,到明年下半年美国开始降息之后,人民币兑美元将会更强势,到年底可能稳步升值至7.0左右的水平。

中国股市基准情景:
信心恢复、盈利修正、估值回升

胡一帆认为,对中国股票的短期布局应因宏观情景而异。

她说:“我们的基准情景是2024年随着信心逐步恢复,稳定的盈利修正和温和的估值回升可能会提振市场。投资者可以考虑投资对宏观复苏敏感的成长型股票。就估值而言,对遭受重创的互联网和消费行业来说尤其如此。此外,工业和材料等周期性行业也可能受益于更强的增长前景。”

另一方面,胡一帆表示,如果政策行动效果不及预期,投资者应该转向更具防御性的子行业和股息收益率高的价值股,以及积极进行资本管理的公司,有望带来相对较好的表现。

短期内,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对宏观复苏敏感的成长型股票,包括估值过低的互联网和消费行业。随着中长期结构性因素的重要性上升,胡一帆建议将部分关注焦点从周期性转向结构性增长受益板块。

胡一帆预计中国未来5-10年经济增长可能达到4-4.5%左右,进入中速增长的新常态。在这种新格局下,她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旧驱动力将逐渐被大众消费、绿色转型和技术创新三大新驱动力所取代。考虑到增长放缓的前景以及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投资者仍需要配置一定的防御类股。就此而言,瑞银看好国内营收敞口较高、现金生成能力较强、资本管理积极且多年来股息收益率较高的公司。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