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主题升温,来看看背后掌舵者的投资“秘籍”...

马祖彤 2024-01-04 15:54

2024年开年,国企改革板块行情爆发成为A股市场的一抹亮色 。

消息面上,政策暖风频出。2023年12月14日,证监会再次强调,“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加大力度支持国企改革和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国企改革投资机遇涌现,能否成为权益市场新主线?

本期热点人物,基金君将为大家介绍三位相关基金经理,他们分别是大成基金韩创、英大基金张媛、交银施罗德基金沈楠,通过解析他们各自的投资风格和框架,帮助大家了解这些优秀投资人背后的投资理念。

大成基金:韩创

1704354542846.jpg

2023年以来,国企改革行情火热。而大成基金韩创早在2021年便已布局国企改革主题赛道。韩创认为,央企国企的价值回归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应以长期思维看待。

韩创,以“周期+成长”投资见长。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曾任招商证券研发中心研究员。2015年6月加入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先后担任研究部研究员、股票投资部基金经理、研究部董事总经理、股票投资部副总监兼董事总经理。在市场不确定性凸显的行情背景下,截至1月3日收盘,近五个交易日,国企改革指数上涨4.03%。WIND数据显示,韩创自2019年开始管理国企改革主题产品。截至2024年1月3日,实现任职回报率42.25%,年化回报率12.59%居同类前列。总体而言,该基金短期及中长期收益表现均颇为亮眼。

韩创的投资总框架偏自上而下,具体分为三个维度:一是行业景气度,即从中期维度看行业贝塔,判断该行业未来是否持续往上走;二是公司竞争力,好的公司是在行业里有竞争优势的公司;三是估值,通过相对合理的估值为股价波动提供保护

在面对行情的不确定下,韩创也对其投资策略进一步优化调整。韩创提出,如果要对抗不太确定的市场,要寻找最坚固的盾和最锋利的矛。          

落实至个股而言,韩创认为优质的资产配置应具备“盾”与“矛”。

具体而言,最坚固的盾是指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跟现金流量表。韩创认为,利润表在不确定的大环境里面,相对来讲我们不应该给予太多的关注,只有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才是一个公司能够抵御充满未知外部环境最重要的保障。  

“最锋利的矛”则指代公司的增长。韩创表示:“虽然外部环境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是如果这家公司的增长足够快,它就可以抵御不利的外部环境。能不能找到增长足够快的公司,其实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从最新持仓看,韩创重仓了制造业、采矿业板块,从中优选或将受益于国企改革的优质个股。从前十大重仓来看,其中有6只资源类个股。其中云铝股份、中国铝业等5家公司均为资源类国企。从目前看,韩创主要重仓资源类国企。

1704354553304.jpg

在回撤管理方面,在2023年较为波动剧烈的行情下,其代表产品稳住了回撤。近六个月最大动态回撤为-14.92%,整体跑赢沪深300。

1704354563274.jpg

展望后市,在国企改革主线下的众多细分赛道中,韩创更看好“硬资产”

韩创分析:“我把硬资产分为三类:供给有约束的资源品、有成本优势的制造业、产品能够差异化的一些可选消费品。”   这也从侧面映证了他仓位中为何出现大量的资源类上市公司。

具体而言,供给有约束的资源品这几年整体表现有超额收益,韩创认为,供给的重要性这两年在不断提升,从供给的角度来看,他相信这些品种未来都是比较好的,但是需求要边走边看。    

英大基金:张媛

1704354575202.jpg

在近几年热点主题如风车般快速轮动的行情下,秉持价值发现投资理念的张媛,显著跑赢市场平均水平,取得较为突出的收益成绩。

1704354582868.jpg

张媛入行初以量化研究为主,后逐步拓展能力圈。她具备六年的管理经历,在管规模达 28.75亿元。智君科技显示,截至1月3日,近3年,张媛所管理的代表股票型基金平均年化收益高于90%同类经理,平均最大回撤小于95%同类经理。

张媛,北京工业大学工学博士,曾任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部高级量化策略研究员、投资经理助理。2016年9月加入英大基金,历任公司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助理,现任公司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

在正式管理产品之前,张媛曾有四年的研究经验。研究与学习的沉淀,为张媛的投资之路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同时,张媛始终坚持以研究驱动投资。她表示:“我们一直坚持研究驱动投资,研究到哪里,投资就会到哪里,不会简单跟风,也不做人云亦云。”

在投资中,张媛重视个股的研究。投资框架以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为主,注重自下而上寻找个股。

从前十大重仓股而言,张媛的行业分布较为均衡,在美容护理、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电子、家用电器等板块均有布局。

1704354590394.jpg

观察张媛的历史持仓情况,其代表产品2023年三季度主要布局包括国潮消费品、医药健康、传媒等泛消费领域的竞争优势企业,信息安全、电子、家电、汽车整车及零配件等先进制造领域的竞争优势企业,化工、建材以及部分金融等顺周期品种

从调仓动向也不难看出,张媛并不盲目追逐大热赛道,而是更重视对个股的深入研究,综合考虑个股的成长性以及合理估值进行布局。

同时,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其国企改革主题产品持股集中度达72%。张媛的持仓呈现了高集中度、低换手率的特点。

1704354601204.jpg

张媛的选股主线围绕 “高质量竞争优势+国企改革红利”展开。她所管理的国企改革主题产品主要围绕投资对象为已实施改革方案或具有改革预期的中央国有企业以及地方国有企业。同时,鉴于国企改革的影响范围之宽、涉面之广,受益于行业准入、国退民进等相关主题的非国有企业也同属国企改革主题投资范围。

展望后市,张媛将基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研究框架,持续观察各行业的基本面改善的预期及确定性,通过深入研究甄别不同经济环境中基本面确定有向好预期的个股。

交银施罗德基金:沈楠

1704354609024.jpg

沈楠,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拥有13年证券从业经历,现任交银施罗德基金权益部基金经理。

沈楠秉持以自上而下为主的投资框架。展开而言,采用自上而下的宏观策略配置分析行业,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结合行业与公司基本面捕捉优质个股。

1704354619143.jpg

截至目前,沈楠在管产品5只,管理规模为90.64亿元,已有九年的管理经验。

沈楠的持仓集中度偏低,持股分散,通常在30%区间。行业分布均衡,在制造业、运输业、餐饮业均有所布局。由此也可以体现沈楠在投资中不盲目追求进攻性与锐利度,注重组合的风险防御水平。

沈南表示:“我看了大量行业,我看的行业可能是全公司最多的,100-200个二三级行业每个都比较仔细看,投资范围会相对大一些。”

沈楠擅长择时,根据行情变化灵活调整仓位。回溯过去几年,沈楠在2018年二季度、2021年一季度明显降低了仓位。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二季度,市场大跌之时,沈楠更是一度将权益仓位降至55%。积极择时,也是沈楠回撤控制能力较佳的原因之一。近三年来,其代表产品最大动态回撤为-26.44%,表现大幅优于沪深300。

1704354627139.jpg

此外,沈楠在2022年末、2023年一季度、二季度均提升了仓位。而迈入2023年三季度,市场更多的是不同主题间的风格轮动和对于政策的博弈,缺乏清晰的投资主线,沈楠也适当降低了权益仓位。

就最新持仓而言,其代表产品更多配置于交通运输、大消费、高端制造军工等相关行业,组合相比上一期换手较低。沈楠提出:“主题投资中,我看重的是公司本身有安全边际,投资主题有比较长期的未来。”

值得注意的是,沈楠在2023年三季度新进钢铁、电子个股,同时地产股招商蛇口位列十大重仓股之列。不难看出他对地产、大消费及制造业板块的青睐

1704354638125.jpg

沈楠表示:“我们认为随着未来内需获得政策的进一步托底支持,地产风险将得以释放,大宗消费及制造业投资将带动总需求有所回暖。”

随着基金规模的增大,沈楠会加强聚焦受益于国资改革领域且能够分享红利的相关民企的投资机会。

最后,沈楠将尝试探索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并运用于投资决策,分享国资国企改革带来的市场化红利。

(注:本文图表数据若无特殊注明,均来源于智君科技与Wind数据)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研究、分析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也不构成对读者或投资者的任何实质性投资建议或承诺。敬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相关公告。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