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人物|波动开年,基金热衷低位布局!83只产品近期密集发行.......

贾展荧 2024-01-22 08:36

新基人物图.jpg

编者按:市场这么大,新基金怎么买?新基金是否值得关注,管理人是否值得选择?对此,基金君为大家带来人物库专题【新基人物】,解析新发基金管理人的投资理念。

image.png

2024开年股市波动频繁,“越跌越买”成为当下应对震荡市场的投资智慧,也进一步反映了市场情绪或正在逐步回暖。

进入2024年以来,借道ETF抄底市场趋势明显,全市场ETF份额增加近69亿份,部分宽基ETF成为“吸金”主力,跟踪创业板和创业板50指数的ETF份额总计增长20亿份,跟踪科创50和科创100指数的ETF增长超40亿份,跟踪沪深300指数的ETF份额增长近4亿份。

与此同时,一批增量新基金正密集上架。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月12日,今年以来,首发基金数量已接近百只,公募基金公司开年布局新发产品热情较高,不少公司已首发多只产品。从产品布局情况来看,权益类基金布局力度有所提升,各公司权益类布局重点各有千秋。

整体来看,近期共有83只基金发行,其中有6只FOF、15只股票型基金、21只混合型基金、23只债券型基金、3只QDII基金。

image.png

连日来,公募基金新品发行不断,业界既关注潜在的增量资金,也关注这些基金产品的经理。值得注意的是,年初这波基金发行中,不乏明星基金经理的身影。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基金新发所需投入的资源较多,为取得更好的首发效果,基金公司通常选择错峰发行,以避免同一时间发行带来的较大竞争。不过,从当前基金新发情况来看,为抢占新年新发热潮,基金公司更多表现为“互不相让”,大中小公司纷纷上场。

都说基金行业好发不好做,近期又有83只基金迎难而上,在这些新发基金中,有哪些基金经理值得关注?

image.png

今天,基金君将为大家介绍本周发行新基金的2位人气基金经理,他们分别是鹏华基金苏俊杰、万家基金叶勇。

资料显示,苏俊杰本次发行的新基金主要追踪中证800指数。中证800指数由中证500和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组成,同时兼具大盘价值和中小盘成长风格。

此外。叶勇发行的基金为混合型基金,长期平均风险和预期收益率理论上低于股票型基金,高于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本期《新基人物》,基金君将解析鹏华基金苏俊杰、万家基金叶勇的投资理念与框架,并分享他们对后市的研判,以飨读者。

image.png

fa8ff0d027ebd80320c48520d790f9b.jpg

image.png

“随着技术的发展,算力、算法在投资当中也有了更多的应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AI,还是先进的算法、算力,在投资中的都属于工具范畴。”

当下指增的产品还是有吸引力的,从过去十年整个历史业绩的情况来看,还是有比较稳定的Alpha,但是拉长周期来看,尤其是涉及到喜欢做一些交易的投资者,ETF是或是较好的选择。

对于多数投资者来说,说到苏俊杰并不陌生。

作为一名量化指数投资基金经理,鹏华基金苏俊杰的可贵之处,就是能把枯燥、乏味的指数投资,以通俗易懂甚至幽默风趣的语言,传递给他所面对的每一个普通投资者,这也是他被更多投资者认识的重要原因。

细数苏俊杰的过往,毕业于清华大学,而后到了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金融数学硕士。历任MSCI Inc.分析员,华泰柏瑞基金量化投资部研究员、专户投资经理,财通基金量化投资二部负责人兼基金经理。2019年加入鹏华基金,现任量化及衍生品投资部总经理兼基金经理。 

截至1月11日,苏俊杰在管产品共计22只,投资经理年限为4.34年,管理规模为84.35亿元。据Wind显示,苏俊杰近5年,年化收益率为1.18%,好于沪深300。

image.png

(苏俊杰投资指数表现,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年1月11日)

image.png

从苏俊杰的动态回撤来看,近一年来,其动态回撤在20%左右波动。这也与他的产品多数为指数产品有关,以鹏华沪深300指数增强为例,该产品与沪深300指数的年化跟踪误差为3.62%,而同类产品平均跟踪误差为2.10%。不过他的误差大主要是体现在获得的增强收益上。

但值得一提的是,从净值曲线的走势来看,鹏华沪深300指数增强在苏俊杰任期内与沪深300指数的走势基本一致,超额收益相对稳定。其管理最久的产品鹏华沪深300增强近三年跑赢比较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

image.png

(苏俊杰动态回撤,数据来源:智君科技,截至2024年1月11日)


image.png

根据鹏华基金公开的资料中,可以对苏俊杰的投资框架有更深的了解。

苏俊杰在不断的实践和迭代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中低频多因子框架为主,以中高频量价和人工智能方法为补充的投资体系。

苏俊杰认为,成熟的多因子框架体系以中低频基本面因子为主,获取均值回复收益;人工智能方法和中高频数据带来更多维度的Alpha收益。

因此,苏俊杰在传统的基本面因子基础上,加入了更多高频量价和另类数据,使得模型的稳定性更强。而AI能够提供更多额外的Alpha,在因子合成、特征提取的效率和维度上,比人工更具优势。从因子的效果看,AI机器挖掘出来的因子和人工提取的因子,都具备一定的有效性,但是二者的相关度较低。

在不断的实践和迭代过程中,苏俊杰也逐渐形成了以最大化信息比率为目标函数的投资理念。

苏俊杰认为,要把信息比率最大化,涉及到两个部分:超额收益与跟踪误差,即需要在不损失太大Alpha的情况下,控制跟踪误差。这就需要对超额收益的把控更加精准,同时也要更好地控制组合风险,与跟踪指数不要出现太大的偏离。

此外,除了传统的风格、行业、个股权重的风控手段外,苏俊杰还有一套风险模型,会将行业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对超额收益影响较大的细分行业,也进行一定的控制。

资料显示,本次苏俊杰新发基金主要追踪中证800指数。中证800指数由中证500和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组成,同时兼具大盘价值和中小盘成长风格。

面对获取超额收益难度加大的市场环境,苏俊杰将依靠AI+基本面的量化模型,利用量化选股模型,追求超额收益机会。

他表示,AI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更多额外的阿尔法,在因子合成以及特征提取的效率和维度上都比人工更高效,同时也与人工提取的因子相关度较低,二者结合起来有望产生额外的Alpha效果。抓取尽可能多的量价因子,也有望在基本面还没产生显著反应的时候捕捉市场演绎趋势,赚取超额收益。

image.png

example

image.png

大宗商品牛市格局确立 A股有望迎来修复性行情”

“'宏观周期定牛熊'是指股市的牛熊轮转与库存周期波动高度相关。中国经济以制造业为主导,在周期上行时,股市呈现牛市或震荡向上行情,反之则是熊市或震荡下行走势。

万家基金的叶勇在业内誉为“周期旗手”,擅长宏观周期和大宗商品周期的研究,拥有丰富的周期行业投研经验

细数叶勇的背景和经历,可以说非常丰富。叶勇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曾任上海证券报社记者,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研究员,上海三熙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等职。

叶勇于2015年3月加入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先后担任股权投资部副总监、权益投资二部总监、投资经理等职。截至目前为止,叶勇拥有11年投资及研究经验,在管规模为12.86亿元。

多年的历练成就了叶勇的价值成长风格,长期关注煤炭、电力、有色金属等行业。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11日,叶勇任职以来总回报为18.36%,同期沪深300为0.49%;近一年叶勇回报为2.61%,同期沪深300为0.08%。

image.png

(叶勇基金经理指数,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年1月11日)

image.png

从叶勇的动态回撤来看,近两年,叶勇的回撤幅度较大,最大回撤为35.54%。这一点,投资者需要知悉。此外,按半年度单边换手率统计,叶勇管理的代表基金换手率与同类基金相比较高,但2020年中报开始,换手率逐渐有下降趋势,也体现了叶勇投资理念和交易操作的成熟和变化过程。

image.png

(叶勇动态回撤,数据来源:智君科技,截至2024年1月11日)

image.png

就近1月、近6月、今年以来等6个区间来看,叶勇的全部区间收益跑赢了沪深300,且全部四分位排名皆为高。

如果通过观察其代表基金历史业绩不难发现,在市场震荡、下跌的环境下,业绩优势更加凸显,例如2022年1季度主动偏股基金指数下跌17.46%,其代表基金的跌幅仅1.96%,远胜同类平均,同类主动权益基金产品中,排名前1%。

image.png

(叶勇区间收益,数据来源:智君科技,截至2024年1月11日)

image.png


谈及投资理念,叶勇坦言,顺应宏观周期与产业周期,自上而下布局景气行业,在投资框架上依次看重市场风格、行业贝塔和个股阿尔法。

在宏观周期的判断上,叶勇会从高维度、长视角把握经济周期和市场周期,重点通过库存周期敏锐判断经济周期和市场牛熊。此外,他会基于大宗商品周期来研判市场风格周期。

叶勇表示,风格周期由大宗商品周期决定,大宗商品周期又由商品的资本开支周期决定。一般来讲,在大宗商品上行周期,资源股风格占优;在大宗商品下行周期,成长股风格占优。

在行业选择上,叶勇顺应大周期、大风格、大趋势,自上而下研判各产业所处周期阶段,捕捉行业拐点,重点布局增长空间较大、基本面强劲的行业,力争使组合方向符合未来中长期市场主线。

个股优选中,叶勇重点考虑行业竞争格局、企业盈利趋势、公司治理能力、公司核心竞争力对比等多个维度分析,力求兼顾基本面最优和性价比最高两个标准来优选个股,确定组合仓位。

该基金可投资于港股,会面临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包括港股市场股价波动较大的风险、汇率风险、港股通机制下交易日不连贯可能带来的风险等。

(基金君友情提示:新基金产品表现依然需要等待时间验证,买基金还是要看基金经理。)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研究、分析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也不构成对读者或投资者的任何实质性投资建议或承诺。敬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相关公告。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