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基金叶勇:大宗商品新周期开启 看好上游资源品投资价值

吴君 2024-01-08 17:26

“当前大宗商品处于新一轮供给大周期的拐点,我们看好上游资源品,其已经进入景气上行周期,而且要持续好多年。”最近在接受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时万家基金基金经理叶勇说。

叶勇拥有11年投资及研究经验,长期关注煤炭、电力、有色金属、钢铁、交运、化工等行业,他的投资框架可概括为顺应宏观周期与产业周期,自上而下布局景气行业。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末,叶勇管理的万家双引擎近三年收益率排名同类产品前8%。

新年伊始,他拟管理的新基金万家趋势领先混合基金蓄势待发,聚焦资源品与大盘价值,油气、煤炭、黄金、铁矿石、铜、铝等是重点关注的细分方向,并兼顾部分优质成长股机会。

rc-upload-1637108960537-9.jpg

商品景气向上周期开启

上游资源品有较大上涨空间

2021年初,煤炭价格在调整九年后重新突破1000元,彼时市场将之视为安监影响、迎峰度冬等造成的短期供需错配导致,但叶勇对此非常敏感,多年的周期研究经验让他敏锐意识到,“千元煤”的出现可能意味着大宗商品周期拐点的出现。

于是,他顺藤摸瓜、去产业里做详细调研,跟煤炭企业、协会专家深度交流,发现2016-2020年煤炭产能周期逐步见底,导致煤炭产量的供给和煤炭需求的增长无法匹配,很快可能出现供给短缺,煤价要上涨了,他很笃定地提前布局煤炭股。

以煤炭为切入口,再去横向剖析其他上游资源品的产能周期,叶勇发现其他资源品也面临同样的局面,随着研究的深入,整个大宗商品行业产能周期见底、新一轮价格上行大周期的图景大幕徐徐拉开。大宗商品供给周期的拐点已到,结合对过往一百多年大宗商品产能周期等的研究,他判定:在上行大周期中,未来多年商品价格或将易涨难跌。

他进一步解释,上游资源类大宗商品多属矿业,矿业资本开支周期往往为5-10年甚至更长,其决定了资源品供给大周期的长度,进而决定了价格大周期的长度,这也是为什么大宗商品上行或者下行周期一旦确立,往往会持续很长时间的原因。“上行期中,每一轮调整的低点,都比上一轮更高,长期趋势是稳定往上走的,这就是长期趋势的力量。”

叶勇主要看好几个投资方向:一是能源类资源,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气;二是工业金属,铜、铝、铁矿石等;三是贵金属:黄金、白银;还有航运,比如油运、干散货运输。

比如原油板块,他认为,全球原油资本开支持续处于较低水平,制约中长期供给释放;OPEC+供给弹性下降,减产托底意愿强烈,油价有望维持上行节奏。“当前原油价格中枢将保持稳定,每次调整都是好的布局时机。”

至于油运,叶勇认为,俄乌冲突已经导致全球油运行业格局重构,全球油轮运输吨海里距离拉长,补库存需求底部回升,或进一步加剧运力紧张,“最关键的是2024年VLCC油轮新增供给可能是零投放,供给侧在2024年可能会出现大的拐点,对运价中枢构成重大影响。”

对于黄金的配置价值,他表示,黄金是对抗长期通胀最好的品种,也是衡量信用货币价值最好的锚,作为周期旗手,每轮大宗商品行情黄金都走在前面,黄金股的弹性也非常好。

“铜、铁矿石为代表的工业金属同样面临长期产能释放不足的问题,此外,开采品位的不断下滑,使得新增资本开支对于产量增长的贡献效率在下滑,边际供给成本不断抬升。而且,从需求端看,金属资源品没有化石能源在碳达峰上的制约,且由于需求端结构性变化,新兴产业需求逐步填补传统产业需求下滑的缺口,使其需求端持续保持韧性。在供给持续紧平衡环境下,需求略有抬升就可能使金属资源品价格展现出较大的向上弹性。”叶勇说。

宏观周期定牛熊

大宗商品周期定风格

这些年叶勇遵从自上而下的视角审视股票市场,主要基于两个维度:一是宏观周期定牛熊,二是大宗商品周期定风格。

叶勇解释,“宏观周期定牛熊”是指股市牛熊波动与库存周期波动高度相关,中国经济以制造业为主导,跟随库存周期波动,中国股市牛熊波动与库存周期波动吻合度较高,在周期上行时股市呈现牛市或震荡向上,反之则是熊市或震荡下行。

比如2018年是去库存阶段,叶勇选择全面防御;2019年年中库存周期触底,转入全面进攻;2021年四季度库存周期见顶,他的组合策略再次转入防御。至于这一轮库存周期下行,他认为,从2021年底开始已经持续5个季度,到2023年三季度大概率已见底,“现在应该转向进攻,一旦宏观政策发力大,上行斜率会更大一些。”

所谓“大宗商品周期定风格”指的是,在大宗商品上行周期中,资源股风格占优;在大宗商品下行周期中,成长股风格占优。其内在逻辑在于:大宗商品上行周期,资源价格上行自然不断提升资源型企业的盈利能力,不过,也会驱动通胀走高,这往往会引来高利率的货币政策环境,而高利率的环境天然对成长股和消费股估值形成压制。

“事实上,随着大宗商品周期见底上行,市场风格的切换在3年前已初见端倪,只是市场没有特别关注,过去三年A股、港股、美股的能源资源股表现强劲,无论是煤炭、原油还是铜。”叶勇说。

从产业层面看,叶勇称,随着长达十年的上游重资产周期行业的产能出清,在“双碳”新背景下,周期行业将进入一个供给硬约束的新周期。上游资源部门或长期处于供给刚性的环境。未来十年,全球可能会在传统资源和原材料持续紧平衡的状态下走向碳达峰。由于全球环保化、清洁能源化和ESG进程,化石能源新一轮资本开支困难重重,中长期供给缺乏弹性或将导致这一再平衡周期持续较长时间。

“供给大周期决定方向,需求强弱决定波动。”叶勇在厘清决定大宗商品长期趋势根本力量的同时,对市场普遍担忧的“宏观需求差压制商品价格”问题,也表达了不一样的观点,他认为,大宗商品是全球定价的,近几年海外很多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在大力发展制造业、重工业,对能源和工业金属的消费增速很快,尽管目前基数小,但是长期高增长带来的长期需求增量不容忽视。同时,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更多被制造业出口和消费所拉动,房地产及其相关链条在经济中占比不断缩小,制造业的相对权重不断提高,这会导致单位GDP增长需要消耗更多资源,随着制造业出口优势不断扩张,对资源品的消耗也将稳健增长。

上述这些都是全球需求端积极的因素,值得高度重视。叶勇认为,即便股价已经有一定幅度上涨,但是,上游资源品公司产能价值依然应该重估,“目前很多公司的估值没有反映大宗商品价格可能较长时间维持高位、使其ROE处于高位的预期。”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