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a横空出世,人工智能再掀热潮,哪些基金经理提前布局?

唐嫡 2024-03-04 18:56

Sora的横空出世,震动了整个AI界。

这是由OpenAI公司发布的文生视频模型,只需要一段提示文本,就能生成具有多个角色和特定动作类型,且主题和背景基本准确的高清视频。

在科技圈引起一连串的震惊和感叹之余,Sora也在资本市场带火了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行情。而在主动权益基金中,从基金2023年四季报来看,基金君发现一些基金经理早已提前布局Sora概念股。

本期,基金君筛选出基金规模大于10亿,提前布局Sora概念股的基金经理,挑选出三位基金经理,分别是摩根基金杜猛、中欧基金彭炜、博时基金吴渭。本文将通过分析他们各自的投资风格和框架,帮助大家了解这些优秀投资人背后的投资理念。

摩根基金:杜猛

以大盘成长见长的杜猛,投资风格也一如他的名字,是一位善于挖掘十年十倍股的成长投资猛将。

杜猛2002年进入证券行业任券商研究员,证券从业经验超过20年。杜猛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经济学系,已拥有12年基金管理经验。2007年10月起加入上投摩根基金,历任行业专家、基金经理助理、总经理助理。2011年7月起任基金经理,2016年起担任上投摩根投资总监,管理权益投资团队,后又兼任公司副总经理。

杜猛有着近12.64年的公募基金管理年限,历任管理基金数7只,在任管理基金数4只,在管基金总规模111.1亿元。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1日,杜猛任职以来的总回报为187.74%,而同期沪深300的总回报为13.89%,杜猛平均年化回报为8.72%,而同期沪深300的年化回报为1.03%。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杜猛代表产品摩根新兴动力A的前十大重仓股包括中际旭创、大华股份、立讯精密等相关标的,其中市场视为Sora概念股的中际旭创已被连续重仓4个季度。

杜猛在2023年四季报中表示,在四季度对于一些仍处于供需失衡、景气下行的行业进行了减持,增加了部分供给出清或者需求稳定的行业的持仓。

杜猛认为,虽然2023年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宏观经济也面临一定压力,但经济的恢复需要时间,市场的修复也是如此。但是经过了三年回调,在估值端不应那么悲观,因为机会往往诞生在无人问津之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逐步正常化,不同行业会回到自身的运行规律中去,而有效的经济政策可以更好推动这一进程,目前已经看到一些提前出清的行业开始出现向上的趋势。

杜猛在去年四季报也看好电子行业。他认为,经历了几年的平淡期,2024年电子行业可能迎来创新大年。

中欧基金:彭炜

中欧基金彭炜非常尊重经济的周期性。他认为万物皆周期,所有行业都有内在核心驱动因素,会主导其产业趋势或景气周期的变化规律。

彭炜拥有12年证券从业经验,其中包括6年基金管理经验,是行业内拥有一定知名度的中生代基金经理。他曾任职于融通基金,于2022年后正式加入中欧基金。彭炜具有复合型学习背景,系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硕士、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学学士,研究覆盖建筑建材、房地产、钢铁煤炭等周期行业,所以对行业周期及产业趋势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

WIND数据显示,中欧基金彭炜投资经理任职年限6年。历任管理基金数10只,在任管理基金数2只,在管基金总规模73.65亿元。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1日,彭炜任职6年的总回报为38.06%,而同期沪深300的总回报为-3.23%,彭炜平均年化回报为5.02%,而同期沪深300的年化回报为-0.5%。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彭炜的代表产品中欧阿尔法A的前十大重仓股包括贵州茅台、中际旭创、阳光电源等相关标的,股票换手率处于中等。其中,中际旭创被市场视为Sora概念股,是首次被重仓持有。

事实上,“把握产业周期”并不局限于周期股。在彭炜看来,不应该对任何行业持有偏见,无论是传统周期股,还是科技股、消费股,基金经理需要做的是严格按照自己的投资框架,切入不同行业的核心因素,并且找到背后是否有更多投资机会。多年来,彭炜也在稳步地拓宽“能力圈”,虽是周期出身,但不局限于周期,逐渐成为一名均衡成长型选手。

考虑到当前A股市场整体估值所处的较低点位,彭炜维持了相对较高的股票仓位,同时也对组合结构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与优化。由于海外人工智能应用的发展再次进入了突破期,产业趋势逐步得到印证,国内则受制于先进芯片供应而发展受到影响,因此彭炜继续对人工智能领域的配置做进一步的个股结构优化。

谈及对于消费电子中的MR/AR、人形机器人等产业方向,彭炜认为有望在2024年成为人工智能的终端硬件载体产品而面向市场,故积极增加了相关细分产业链的配置。

在泛新能源板块方面,相关的储能、电动车智能化、电池材料新技术渗透等细分领域,彭炜依然用中期的产业视角维持偏积极的观点。彭炜表示,他致力于以中观行业比较的均衡型产业趋势投资体系,以偏中期的视角,在具有产业趋势或景气改善的细分行业中积极挖掘投资机会,也仍然会聚焦于包括医药消费服务、科技泛制造领域中具有基本面竞争力的优质公司。

博时基金:吴渭

博时基金吴渭是一位追求景气度、择时能力较优秀、选股能力突出的基金经理。

2007年起吴渭先后在泰信基金、博时基金、民生加银基金、招商基金从事投资研究工作。2015年3月再次加入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股票投资部绝对收益组投资副总监、股票投资部主题组投资副总监、事业部投资副总监。现任权益投资主题组投资副总监。

WIND数据显示,吴渭投资经理任职年限8.08年。历任管理基金数为10只,目前在管产品3只,在管基金总规模72.13亿元。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1日,吴渭任职8年的总回报为107.5%,而同期沪深300的总回报为57.74%,吴渭平均年化回报为7.42%,而同期沪深300的年化回报为4.57%。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吴渭代表产品的前十大重仓股包括水羊股份、绿的谐波、昌红科技等相关标的,股票换手率处于中等。其中,Sora概念股中际旭创已连续重仓持有3个季度。

吴渭在去年四季报中表示,2023年四季度权益市场整体表现较弱,市场的估值水平调整到相对比较极端的水平。所以,在季度后半段提高了权益资产的比重,增配了一些估值较低,同时具备一定成长性的公司。

吴渭坚持“自上而下”为主、“自下而上”为辅的投资视角,在实际投资过程中充分体现“主题投资”的核心理念。吴渭深入分析挖掘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各类投资主题得以产生和持续的内在驱动因素,重点投资于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投资主题中的优质上市公司。

在组合管理上,吴渭秉持绝对收益目标,把风险放在第一位,而并非收益。他认为,投资没有后视镜,自己有耐心在过程中通过投资纪律实现回撤控制,做到知行合一。吴渭能够较好地把握时代脉络,对于看好的成长趋势和个股,他敢果断重仓并且长期持有。

展望2024年一季度,吴渭认为,权益市场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随着经济企稳,市场也会出现更多的投资机会,也会持续把精力投入在科技创新方向上。

(注:本文图表数据若无特殊注明,均来源于智君科技和Wind数据)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研究、分析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也不构成对读者或投资者的任何实质性投资建议或承诺。敬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相关公告。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