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蛇年春晚舞台上,人形机器人扭秧歌的节目让人形机器人的受关注度更上一层楼。
市场表现方面,Wind人形机器人指数自2024年9月24日以来,累计涨幅119.45%,2025年年内上涨36.32%;而Wind宇树机器人指数年内上涨48.24%。
人形机器人行业的飞速发展诞生了不少牛股,不少科技股基金经理也押注这一产业链,并发表自己对于人形机器人概念的有关观点。
本期,基金君将为大家介绍两位相关基金经理,他们分别是永赢基金张璐、广发基金唐晓斌。通过解析他们各自的投资风格和框架,帮助大家了解这些优秀投资人背后的投资理念。
永赢基金张璐
“人形机器人板块是未来10年大级别 beta 机会。”永赢基金张璐表示。
张璐,上海交通大学硕士,拥有7年工科专业背景以及10 年证券相关从业经验。张璐曾在东方红资管、华泰证券资管等机构担任过量化研究以及基金经理等职务。之后张璐加入永赢基金,现任永赢基金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张璐在基本面量化、智能投研等领域经验丰富。
截至目前,张璐共计10只在管产品,管理规模23.03亿元。
Wind数据显示,自任职以来,张璐管理总回报为85.53%,同期沪深300回报21.88%,近1年,张璐收益回报为115.24%。
在重仓股方面,张璐在近期重仓押注人形机器人板块。2024年四季度,国内外机器人产业链共振,机器人板块整体表现较好,中证机器人指数单季度上涨 7.99%。同时,Wind数据显示,张璐代表产品永赢先进制造智选年内业绩回报66.90%,近1年回报更是高达131.93%。
截至2024年末,永赢先进制造智选前十位重仓股分别为北特科技、兆威机电、鸣志电器、中大力德、贝斯特、伟创电气、步科股份、绿的谐波、肇民科技以及安培龙。
并且除了贝斯特、伟创电气、肇民科技三只个股为四季度新晋重仓股名单外,其余七只个股均较上一季度大幅增持。并且十只重仓股均为张璐的投资组合贡献了不小的收益。
而从分布行业来看,张璐重仓的这十只个股,均属于人形机器人相关板块。
对于人形机器人的市场前景和未来展望,对于近期人形机器人产品的“出圈”,张璐早有预见。在2024年四季报中张璐就指出,2025 年开始,一大批国内外厂商都将进军人形机器人产业,部分公司可能推出现象级机器人产品并开始进行小规模量产,机器人行业的“iPhone 时刻”或将来临。
在张璐看来,人形机器人板块是未来 10 年大级别 机会。它的闪耀登场远不止解放双手那么简单,无论从情感陪伴还是物理支持都将全方位赋能人类的生活。
张璐引用马斯克多次阐述的愿景:未来人类和人形机器人的比例将不止是 1:1,有较大可能超过人类数量,渗透率的天花板高且想象空间大。人形机器人相较于其他行业壁垒较高,涉及到多学科的融合、软硬件的协同,所以对入局的资金、技术、资源整合都有相对较高的要求。而且产业链从上游到核心零部件和系统零部件,到中游的机器人本体和系统集成,到下游的终端应用,产业链长且复杂。机器人,可能是未来不可多得的,如同当年消费电子中苹果产业链、特斯拉电动车产业链——现象级的长坡厚雪大赛道。
具体到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细分环节,张璐表示将重点关注拥有供应链优势、技术具有护城河、价值量较大的优质公司,包括机器人总成商、丝杠及设备、减速器、传感器、电机、灵巧手等。
广发基金唐晓斌
唐晓斌拥有超过16年证券从业经验,他曾任华泰联合证券研究员、广发基金研究发展部行业研究员、研究小组组长、研究发展部总助、权益投资二部投资经理等职务。他的代表产品广发多因子也是市场上的明星产品。
同时,Wind数据显示,唐晓斌管理的广发远见智选年内净值上涨26.71%,近6个月净值上涨46.96%。
目前,唐晓斌在管产品6只,管理规模139.93亿元。
在投资上,唐晓斌追求挖掘“第二增长曲线”成长股。唐晓斌表示,因为市场对“第二增长曲线”成长股的研究和认知没有那么充分,存在定价偏差。“综合企业成长性和估值水平来看,这类公司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至于什么是“第二增长曲线”成长股,唐晓斌介绍说,“第二增长曲线”成长股是指,曾经在各自领域辉煌过,却因为某些原因而进入“平台期”。在“平庸”的日子里,公司通过技术进步、新产品研发或组织架构的调整,找到新的增长因子,重新焕发活力,从而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很少有公司能够使得两条曲线完美结合。作为投资人,我们要挖掘的是在‘平台期’有所作为的公司,观察它们在‘平台期’做了哪些投入和改变,这些改变是否足以推动‘破局点’的到来。”唐晓斌表示。
唐晓斌也强调,第二曲线核心的驱动因素是企业内生增长动力的增强,是源自于其自身的改变,可能会有行业爆发性增长等外界因素的助推,但根本上还是企业由内向外发生改变。“因而,在挑选标的时,我会重点关注企业的增长曲线动力来源,希望找到真正内生成长能力强、能够不断焕发生机的成长企业。”
具体在选股时,唐晓斌关注两个指标:行业渗透率和市场集中度。
就渗透率而言,唐晓斌希望在行业渗透率从10%突破到40%的成长行业中寻找标的。当行业渗透率超过10%时,往往意味着这个行业很可能已经经历了十年以上的周期,市场的态度已从热情追捧进入相对理性的阶段,竞争格局相对稳定,投资人能大概能看清楚行业所处的发展周期、公司会不会被其他技术或其他竞争者替代等等。
从市场占有率看,唐晓斌则更喜欢行业增速保持10%~15%,行业集中度还不是很高,龙头公司的市场份额约3%~5%,这些公司通过自身的技术迭代、成本控制或者营销渠道的改善,仍可以持续提高自己的市场份额,从而逐步成长为大公司。
自2024年三季度末开始,人形机器人行情逐渐启动。对此唐晓彬近期在接受采访时称,机器人行情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24年9月下旬到10月底,Beta行情叠加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进度更新,特斯拉产业链核心标的引领;第二阶段是2024年11月到2025年1月初,川渝、安徽、上海产业集群片状爆发,国内人形机器人进入投资者视野;第三阶段是1月中旬至今,多家企业跨界进入机器人领域,同时人形机器人作为AI+的重要分支,市场认同度显著提升。
对于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未来发展机会,唐晓斌指出,类比汽车行业,人形机器人渗透率、更换频率、产业地域集中度可能更高。A股汽车一级行业有4万亿元市值,目前机器人主流标的市值为8000亿元,如剔除一些市场认同度高、原有主业体量较大的则为4000亿元,简单估算机器人是有10倍以上增长空间的行业。
同时唐晓斌也提醒道,短期来看,机器人板块热度偏高,产业链地位稳固的核心标的在波动中有望实现长期趋势向上,建议尽量回避边际变化驱动的主题投资标的。
在唐晓斌看来,目前人形机器人大脑(上位机—轨迹规划)与小脑(底层—关节控制)协同性较低。因此,当前以特定场景的专用化应用为主。短期市场追逐行走、奔跑等炫酷动作效果,但这并不能体现其具身智能的特征。
具体到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细分环节,唐晓斌表示,传感器、灵巧手,以及本体都是值得重点研究的方向。传感器是多输入的来源,人形机器人的功能泛化一定伴随着输入信息的丰富,特别关注电子皮肤、多维力传感。灵巧手是多输出的来源,可以单独训练。能否更加拟人化地控制手部动作和复杂场景的熟练操作,决定了人形机器人的适用范围。同时唐晓斌也强调本体(主机厂)尤为值得关注。机器人的灵魂在于控制(无论小脑还是大脑),掌握控制技术的主机厂会构筑壁垒。主机厂对机器人的泛化训练需求专业场景(虚拟或真实)搭建,动作捕捉数据,设备是刚性需求。
(注:本文图表数据若无特殊注明,均来源于智君科技与Wind数据)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研究、分析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也不构成对读者或投资者的任何实质性投资建议或承诺。敬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相关公告。
2025-02-25 11: 13
2025-02-19 15: 12
2025-02-18 14: 49
2025-02-18 14: 37
2025-02-18 09: 47
2025-02-14 18: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