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果无限对话 | 清醒一点!我们正处于中国科技创新的黄金时期

泉果无限对话 2023-06-06 23:49

泉心泉意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著于1900年


  整个中国的科技行业正处于三大趋势的叠加之中,我们需要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当前正处在中国科技创业的黄金时期。


■  创新不是一个发展问题,而是一个生存问题。在当前这个特殊的全球化格局之下,如果我们没有更先进的技术,竞争一定会变得越来越难。


■  我们的目标就是打破星际壁垒;我们的责任就是去持续跨界创新,追赶并超越SpaceX,造出比马斯克更便宜的火箭;星际物流虽道阻且长,然行则将至。


■  假设我是第一次创业,我不可能做火箭,因为火箭行业对融资的要求很高,所以我是先做了芯片再来做航天。如果航天做好了,可能还会进入别的领域。

(以上观点,来自东方空间创始人姚颂在2023年4月22日泉果无限对话峰会上的演讲)


图1. 姚颂演讲

图片

来源:2023泉果无限对话峰会

几天前,特斯拉和Space X等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为期40小时的闪电访华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就在几小时前,他与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小罗伯特·肯尼迪连线直播,“趁热”回顾自己的访华行程,他说,自己与中方的各界友人在包括人工智能(AI)在内的科技问题上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讨”,还明确表示,特斯拉反对“脱钩断链”,愿继续拓展在华业务,共享中国发展机遇。


值得关注的是,与马斯克同一时间段到访中国的美国企业巨头还包括:摩根大通集团董事长杰米·戴蒙、星巴克CEO纳思瀚等人,而就在数周之前,苹果公司CEO库克、通用汽车董事长玛丽·博拉也已相继访华。两周后,另一全球芯片巨头英伟达CEO黄仁勋也可能来华。


“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安全和贸易争端是可以解决的”。来自摩根大通杰米·戴蒙这番明确表态,为这些商业巨头的先后来华做出了意味深长的注脚。


国际策略研究领域学者的普遍共识是:本次马斯克访华有着极为深刻的背景和动因,背景则是中美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战略博弈,以及双方在新一轮能源革命和科技革命主导权方向上的“竞”与“合”。


在这样的宏观动态下,再去回顾东方空间创始人姚颂6周前发布的上述观点,就显得意义非凡。姚颂是深耕于科技领域的连续创业者,因为在商业科技领域的“年少有为”,常被人对标为中国的“马斯克”,他还曾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誉为“创新勇者”。


姚颂23岁联合创立深鉴科技,深耕芯片领域,并在三年内实现与全球芯片领军企业赛灵思的并购。随后,他又创立专注于星际物流的东方空间,致力于深耕商业航天领域。今年才刚满30岁的他,将下一个目标定位“带领团队造出比埃隆·马斯克的Space X更便宜的火箭,打破星际壁垒,为中国在商业航天领域赢得国际尊重和应有的市场地位”。


图片

以下是姚颂演讲实录精选:

图2. 姚颂演讲

图片

来源:2023泉果无限对话峰会

我今年30岁。


22岁时我开始第一次创业,成立了深鉴科技,做AI芯片,当时跟寒武纪、地平线三家公司被并称为“AI芯片三小龙”。2018年,深鉴科技被美国芯片公司赛灵思(Xilinx)收购。


之后,我在经纬中国和奇绩创坛做了两年投资,作为创始合伙人发起设立无限基金SEE Fund,专门面向早期科技孵化。


我一直觉得,人最宝贵的就是时间,一定要抓住20多岁、30多岁年轻精力好的时候多做一些事情。所以我当时就想,不能全职做投资,要去追求一个更大的理想。


因此我又出来二次创业,2020年,联合创立了专注于“星际物流”的东方空间。


假设我是第一次创业,我不可能做火箭,因为火箭行业对融资的要求很高,所以我是先做了芯片再来做航天。如果航天做好了,可能还会进入别的领域。

图片

认知

我们正处于中国科技创业的黄金时期

创新不是一个发展问题,而是一个生存问题。在当前这个特殊的全球化格局之下,如果我们没有更先进的技术,竞争一定会变得越来越难。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类科技的发展依赖于几个非常核心的技术范式。


比如摩尔定律,每18个月芯片的性能会提升一倍。但实际上,7纳米比原来贵好多倍,5纳米又比7纳米再贵一倍。所以当前除了手机和PC的高性能芯片,很少有人用5纳米、7纳米这种全新的工艺制程。并且更新的速度已经放缓,4纳米三五年了还没出来。计算性能不断增加,已经快到了走不下去的地步。


还有香农公式,作为移动互联网通信的基石,它规定了一个信道内最大的通信能力。但其实在4G就已经非常接近香农公式所规定的理论极限了。大家可以感受到,打开5G网络以后,手机的耗电量迅速上升,这就证明了通信效率并没有实现大的提升,只是单纯粗暴地堆上更多带宽。


这些都发展到极限之后,市场亟待找到新的核心技术范式来支撑人类未来50年的发展。而与此同时,整个中国的科技行业正处于三大趋势的叠加之中,我们需要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当前正处在中国科技创业的黄金时期。


第一,经费的增长:2000年前后,全中国所有的科研经费投入是896亿。而到了2020年,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2.2万亿,国家在科研经费上投入的增速甚至超过了GDP的增长。


第二,人才的流向:发生了一个大的颠覆,归国人才开始远超出去的人了,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开始集聚。


第三,资本的流动:刚才提到,很多的技术范式已经到了尽头。我们必须去发掘更新的、更底层的技术突破,才有可能带来更大的商业价值。所以投资圈在这几年迅速地转向科技行业。

图片

思考

从战略和商业需求倒推技术发展方向

科学家最希望的就是把技术不断向前推演,做到极致水平。但在商业领域,我们需要再问一个问题,客户的需求究竟是什么?

我刚刚创业的时候,陈大同老师给我讲了一个案例:展讯早期开发了一款性能是单声道128 Kbps的MP3芯片,所有研发人员都不尽满意,觉得再用一年时间,一定能研发出立体声256Kbps的芯片,这才满足技术人对自己的要求。所以展讯决定,等到第二年开发出256Kbps的芯片时,再正式面向市场开始销售。结果,到了第二年,90%的市场份额已经被联发科单声道64Kbps的MP3芯片占领。要知道,初次占领和再次替换,两个市场开拓的成本完全不一样,最后展讯只能放弃了MP3的市场陈大同得到的经验是:一个技术做到70分的时候,就要考虑正式面向市场,在市场竞争中,要全盘考量,不能只纯粹追求技术层面的创新。

*陈大同是国内首批半导体专业的博士。他在1995年于美国创办豪威科技(Omnivision),推出全球首颗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使手机可以像相机那样拍照;2001年创办手机芯片公司展讯通信,开发出亚洲首颗2G/2.5G GSM/GPRS手机核心芯片和全球首颗TD-SCDMA(中国3G标准)核心芯片。2008年开始转做风险投资,累计投资了一百多个初创硬科技企业。

图3. 科学家思维与科技创业思维

图片

来源:姚颂泉果无限对话峰会分享资料




我们需要带着商业的思维去发展自己的技术,才能够把技术真正地用到实用之中,否则就把技术发展当成了商业发展,把公司做成了实验室。


从商业的角度,我倾向于先制定公司的长期短期战略,在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定义产品,再根据产品定义匹配技术需求。有时候,可能确实需要技术升级,做得更加成熟、完善;但有的时候,技术甚至要降级,以在产品上实现更高的性价比。

图4. 影响计划的四象限

图片

来源:姚颂泉果无限对话峰会分享资料

我也体会过自己的思维变化。比如很多技术人员往往是到了年底才规划第2年,很少有人放眼未来5年、10年,做出长期的规划。如果一个人只关注眼前重要且紧急的事情,就容易陷在一个局面中:面临无数被“抛到”面前的问题,却永远找不出最优解,导致只能在Plan B和Plan C之间做一个选择。所以我认为,只有提前实现长期布局,才能实现Plan A 的最优解。

图5. 投资“技术”,还是投资“由技术驱动的产品”

图片

来源:姚颂泉果无限对话峰会分享资料

所以我一直认为,不存在投资“技术”的概念,而应该是投资“由技术驱动的产品”。技术只有被置入在一个好的产品里面,让产品指标变得更好、让用户体验更好,才是一个好的技术。假设我开发了一个全新的超级无敌人工智能投资辅助系统,结果投资收益率降了10%,能说这是一个真正的好的系统吗?绝对不是。


因此,不管是科学家还是创业者,都要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依靠现在的能力拿到更多的资源,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图片

对照

穿越“旋转门”

看投资人和创业者的思维差异  

在《三体》中,章北海说化学工质火箭是没有希望的,一定要靠核聚变辐射发动机。但如果马斯克现在就搞核聚变火箭,花50年时间能搞出来吗?不一定。所以马斯克也是从传统的液氧煤油的技术路线做起,再做液氧甲烷,之后再去尝试新的路径。

图6. 起点到终局的不同路线

图片

来源:姚颂泉果无限对话峰会分享资料

我自己两次创业,在穿过投资人和创业者的“旋转门”的过程中,会发现投资人和创业者还是存在本质的区别:


作为投资者,正确的逻辑和路径,有一条就够了,因为这已经是成功概率最大的一条路径。


投资100个企业,最后能有30家按照这条成功概率最大的路径发展起来,就已经能获得非常丰厚的投资收益了。


而作为创业者,你的公司就是你的100%,是没有70%、 80%的容错率的。所以考虑公司生存的同时要考虑发展,而企业的发展一定是螺旋上升的。


假设我是第一次创业,我不可能做火箭,因为火箭行业对融资的要求很高,所以我是先做了芯片再来做航天。如果航天做好了,可能还会进入别的领域。


在《三体》中,章北海说化学工质火箭是没有希望的,一定要靠核聚变辐射发动机。但如果马斯克现在就搞核聚变火箭,花50年时间能搞出来吗?不一定。所以马斯克也是从传统的液氧煤油的技术路线做起,再做液氧甲烷,之后再去尝试新的路径。

图7.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图片

来源:姚颂泉果无限对话峰会分享资料

同时,马斯克的NEURALINK从来没有涉足过脑科学,去研究大脑的结构和运作机制。他只是把大脑当成一个黑盒子,用人工智能和芯片的手段将数据采集出来,然后做一些模拟。他只投资工程和技术问题,只有这样,才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可能性。


所以我们必须要考虑整个行业的变化、市场的变化、时间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形成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

图片

展望

中国商业航天一定行!

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从一穷二白迅速发展到了制造业的世界第一,我们造的所有工业品都是世界上产能最大、最便宜的。中国的制造业可以发展的这么迅猛,凭什么中国商业航天不能?

最后我们回到航天这个话题。说到航天,绝大多数人会觉得特别神秘,觉得离我们的生活特别遥远。大家也往往会问,航天空间能够做到商业化吗?

图8. 不可再生资源是重要的商业因素

图片

来源:姚颂泉果无限对话峰会分享资料

从宏观的角度讲,航天业一定能够做到商业化。因为“空间”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历史上很多不可再生资源成为了重要的商业要素,比如矿产,地产、用户的时间。


说到这里,大家又会觉得,宇宙的空间无限大,怎么会是不可再生资源呢?但实际上,卫星之间必须拉开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公里的距离才能防止相撞,1000公里以内只能放不超过7万颗卫星。2020年的时候,全人类只“打”了1800颗卫星,结果马斯克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就打了4500颗卫星上天,这时候,大家开始惶恐了。


按照这个速度,不到10年的时间内,1000公里以内的所有的空间一定会被占据。


我们再回顾下相关的时间线:


上世纪50年代,第一颗卫星升空;


上世纪60年代,世界上第一名航天员加加林登上太空;


上世纪60年代末,阿姆斯特朗登上了月球。


但从上世纪70年代到千禧年间,航天业的发展非常的缓慢,尤其是在苏联解体之后,美苏两个大国几乎不在航天事业上做任何的投入了,所以并没有看到更多的全新的技术崛起。


直到2002年,马斯克的SpaceX正式成立,2008年,第一次火箭发射成功,2015年,第一次火箭回收成功,他带领全人类又在航天这个事业上走出了一条全新的路径。几个月前,全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火箭Starship发射失败,但其实他们已经成功了90%。

图9. 中国商业航天发展时间线

图片

来源:姚颂泉果无限对话峰会分享资料

虽然我们目前距离SpaceX有很大差距,但是我很有信心,中国商业航天没理由不行。


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从一穷二白迅速发展到了制造业的世界第一,我们造的所有工业品都是世界上产能最大、最便宜的。中国的制造业可以发展的这么迅猛,凭什么中国商业航天不能?


而且中国的航天工业有非常好的基础。从2014年10月,国务院的60号文正式地解锁商业航天这个产业、允许民营航天进入这个领域以来,涌现了很多企业。去年整个行业的卫星互联网、遥感卫星组网等的规划开始落地、招标、签署发射合同。这个行业经历了8年的时间,在去年年底正式进入到了商业化纪元。


东方空间成立时间不长,但是理想还是比较崇高的,讲三点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第一,把商业的因素、战略的思考应用到航天产业,从商业火箭入手,先拿到订单,再逐步地降成本、提高利润,而不是说纯粹追求最理想的技术路径,因为那样做的话反而风险更大。


第二,从研发、测试、生产、运输、发射、回收多个环节全流程地去提升行业的效率,比如生产厂房和发射厂区直线距离只有2公里,前店后场是一种最高效率的方式。


第三,很多零部件全部是自研的,但是与最新的学术界、工业界的能力还是有一定隔阂。所以我们在努力地拆开行业内的这堵高墙,让航天产业能跟国家的信息技术、制造业技术等融合起来,享受国家制造业发展的红利。


我认为,我们的责任就是去持续跨界创新,追赶并超越SpaceX,“从东方走向空间,为东方建设空间”。

图片

彩蛋

今年花胜去年红

最后,我用维珍航空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的一句话结束我的分享,当时他坐上自己家研发的航天航空飞机飞上太空,飞越卡门线(位于海拔100 km处,被认为是外太空与地球大气层的界线的分界线),飘在空中失重的时候,他说:


“To the next generation of dreamers, if we can do this, just imagine what you can do.(致年轻的逐梦者们:如果连我们都能做到遨游太空,想象一下,你们将能实现什么?)”

*理查德·布兰森是全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嬉皮士资本家”,维珍(Virgin)品牌创始人,英国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亿万富翁,现年73岁。2021年曾搭乘集团旗下的太空飞机“VSS Unity”飞往太空,成为首位登上太空的商业航天企业创始人,也成为年龄第二大的宇航员。

图10. 姚颂演唱

图片

来源:2023泉果无限对话峰会

我觉得整个国家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现在开始我们要去引领人类的发展。未来使命沉重,阻力重重,但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念,一定要往这个方向坚定走下去。在今年,泉果面向市场提出了一个主题——“今年花胜去年红”,我觉得特别好,我也相信明天的阳光一定会更好。我是一个摇滚的爱好者,我想现场表演一段朴树的《New Boy》,来呼应咱们“今年花胜去年红”这个主题,真弹真唱!(全场笑声、掌声)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