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解盘:A股三大指数全线回调,AI+方向重挫,科技、医药、消费股低迷-6月21日

2023-06-21 20:21
图片



01

市场概况


A股三大幅指数今日集体收跌,其中沪指下跌1.31%,收报3197.90点,本周三个交易日累计下跌2.30%;深证成指下跌2.18%,收报11058.63点,本周跌2.19%;创业板指下跌2.62%,收报2211.84点,本周跌2.56%。今日A股成交额1.02万亿,环比小幅下降,已连续第6个交易日突破万亿,行业板块近乎全线下行。北向资金全天小幅净卖出6.41亿元,其中沪股通净卖出0.77亿元,深股通净卖出5.65亿元;本周北向资金累计净卖出逾3亿元。


02

盘面观察


指数上来看,A股三大指数低开低走,全线回调。其中沪指连跌3日,今日再度回落3200点下方,创业板指大幅回调。宽基指数中,创业板成长、科创50、科创创业50等指数跌幅居前,北证50指数逆市走强。


板块上来看,金融地产等权重板块分化,银行股冲高回落,券商股领跌。AI+全线杀跌,网络游戏、ChatGPT、CPO、WEB3.0等多个板块重挫;科技、医药、消费等方向低迷;机场、石油、电力板块逆市活跃。今日A股上涨个股不足2成,超4000只个股下跌,表现极差。


行业上来看,仅公用事业涨,汽车、银行相对抗跌,传媒、计算机、通信跌幅较大。

图片


概念主题方面,汽车配件、水电、火电板块领涨,中文语料库、网络游戏、网红经济板块大跌。

图片


03

热点行业-公用事业


今日,公用事业行业上涨0.2%。天风证券:6月1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5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5月份全社会用电量为72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1-5月累计全社会用电量为353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国内经济偏弱形势下电力消费表现出明显的抗周期属性,用电量维持较高增速。展望后续,迎峰度夏将至,预计今夏高温时长仍较常年偏多,电力负荷压力或将进一步提高,在煤炭价格维持低位的情况下,火电板块有望迎来量价齐升,从而实现业绩持续环比改善。


04

操作策略


节前最后一日成为变盘节点,在减持、业绩增长不及预期等负面因素影响下,AI资金今日集中兑现。今年以来,传媒、计算机等板块单边上涨,估值修复到高位水平,交易拥挤度明显提升,同时也聚集了调整的风险。目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数字经济已经上升到“数字中国”的高度,成为推动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人工智能产业短期波动加剧,中长期仍值得关注。投资者宜回避纯题材炒作的个股,寻找真正受益、有业绩支撑标的。相关产业链中,后期可关注上游芯片、下游消费电子的业绩拐点出现。总体来看,美联储宽松趋势不变、国内整体维持复苏态势,人民币短期虽有扰动但不具备单边贬值基础。接下来的7月的政治局会议,是总量政策的重要观察时点,市场有望从交易弱现实转向交易强预期。


今日港股市场低开低走,全天低迷。展望下半年,美联储逐步转松概率较大,伴随美联储加息触顶,美元或进入弱势周期。而相对A股而言,港股对海外流动性变化则更敏感。当前国内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仍待提升,房地产销售明显偏弱,市场内生动力有待加强。短期考虑到基金发行节奏较为低迷,外资受汇率影响趋于谨慎,增量资金入场节奏整体较为缓慢。且国内股市整体估值水平较低,国内资产配置中长期宜保持乐观。随着二季度上市公司业绩逐渐进入改善期,基本面修复或逐步成为市场交易的核心逻辑,A股市场风格也有望趋向均衡。



05

热点资讯 


【三部门:2024年—2025年购置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2026年—2027年购置减半征收】财联社6月21日电,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公告提出,对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其中,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对购置日期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其中,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财联社)


【财政部:初步估算2024-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规模总额将达到5200亿元】财联社6月21日电,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今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优势,6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决定将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延长至2027年年底,减免力度分年度逐步退坡,并对新能源乘用车减免车辆购置税设定减免税限额。初步估算,实行延长政策,2024—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规模总额将达到5200亿元。(财联社)


【证监会:优化债券审核注册机制,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 近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债券注册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及《关于注册制下提高中介机构债券业务执业质量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按照统一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促进协同发展的思路,对深化债券注册制改革作出系统性制度安排,提出了4个方面12条措施:一是优化债券审核注册机制。强化以偿债能力为重点的信息披露要求,建立分工明确、高效衔接的审核注册流程,完善全链条监管制度安排,加强质量控制和廉政风险防范。二是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明确发行人应当严格履行本息偿付义务,加强募集资金管理。提高优质企业融资便利性,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项目建设。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华尔街见闻)


【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召开金融系统座谈会】 会议强调,要充分认识审计工作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增强支持审计、接受监督、抓好整改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金融系统各单位要强化组织领导,依法自觉接受审计监督,积极支持配合审计工作。要深刻认识“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与审计揭示问题‘上半篇文章’同样重要,必须一体推进”的重要意义,按照“边审边改、审改同步、以审促改”的原则,深入推进金融系统审计整改工作。要把审计整改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亲自管。要敢于动真碰硬,及时追责问责,并把责任追究、通报震慑和警示教育结合起来。(华尔街见闻)


【工信部:将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 工信部副部长表示,下一步将会同相关部门,强化支撑保障条件。制定促进锂资源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加快重点矿产项目开发,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健全回收利用体系,拓展梯次利用场景,加快构建绿色、循环生态体系。(中国网)


【工信部:支持L3级及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商业化应用】财联社6月21日电,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今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组织开展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应用,支持有条件的自动驾驶,这里面讲的是L3级,及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商业化应用。我们已经启动了这项工作,地方也在积极响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多有智能化水平的产品会跑在路上。(财联社)


【工信部:将发布新版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指南】 工信部副部长表示,今后一段时期,会发布新版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指南,推进功能安全、网络安全、操作系统等标准的制修订,加快新能源汽车与信息通信、智能交通、智慧城市、能源综合一体站等融合发展等标准,通过标准引导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中国网)


【LPR“降息”落地 多地银行跟进下调房贷利率】财联社6月21日电,九个月按兵不动后,中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再次调降,各地房贷利率也跟随调整。6月20日,记者获悉,北京、深圳、苏州等地多家银行已迅速下调商业贷款利率。其中,苏州首套房贷款利率已低至4%。郑州的首套房贷款利率在此前降至3.8%之后,有望进一步降至3.7%。(中证报)


【中证报头版评LPR下调:货币政策有望继续加码,年内仍有降准、降息可能】 专家认为,LPR下调将带动银行贷款利率下行,进而激发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为助力稳增长,货币政策有望继续加码,年内仍有降准、降息可能。(华尔街见闻)


【拜登:应确保人工智能系统在发布前已是安全的】 美国总统拜登周二旧金山在与商界领袖和专家会面,讨论新兴技术的新保障措施,并表示:随着近几个月生成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使用呈爆炸式增长,美国政府正在推动相关公司为消费者开发新的隐私和安全保护措施,从而确保人工智能系统在进入公众之前已经是安全的。国会两党需要共同通过隐私立法,对个人数据收集施加严格限制,禁止向青少年投放有针对性的广告,并将健康和安全放在首位。(华尔街见闻)


【日本央行委员:除非改变收益率曲线扭曲的现状 否则YCC调整可能性很小】 日本央行委员:由于收益率曲线存在扭曲,除非出现重大变化,否则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YCC)调整的可能性很小。判断7月的价格形势可能很难,很难肯定地说通胀超出了目标。离7月政策会议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日本央行不会用货币政策来影响汇率走势,不存在这样的机制。货币政策是由整体因素决定的,日本央行正在关注政策的副作用,而不仅仅是价格。进口成本下降可能会反映在7月往后的通胀数据中;维持通胀在夏季将放缓的看法,通胀放缓的幅度会有多大有待观察。没有持续的工资增长,就很难实现稳定的通胀。(华尔街见闻)

风险提示

本资料仅为服务信息,不作为个股推荐,不构成对投资人的任何实质性建议或承诺,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市场或相关产品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投资者在投资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数据来源:wind、iFind、上交所、深交所、各新闻媒体,2023年6月21日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