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底时刻,下半年怎么布局?定投团基金经理们划了这些重点…

2023-07-26 09:14

随着公募基金二季报披露完毕,上半年也逐步画上句号。又到华夏定投团“25团聚日,来听听基金经理下半年最新展望~



图片
图片
图片
基金经理 郑泽鸿


「未来两年新能源产业链整体将进入量增价稳的投资阶段」


从周期成长的框架来看,目前无论是光伏产业链还是新能源车产业链,大部分环节均处于产能释放周期,因此,从产业链价格层面,未来1-2年很难看到产业链价格的快速上涨。但产业链经过了2022年和今年上半年的调整,很多环节价格已经跌到了相对底部的位置。


比如产业链最上游的碳酸理和硅料环节,价格在过去半年均有较大幅度的下跌。硅料和碳酸锂作为产业链扩产难度最大的环节,价格都已经跌到了相对底部位置,那其他环节的调整更为充分。比如光伏产业链的胶膜,锂电产业链的电解液,均已经调整到了龙头公司微利,二线公司不赚钱的程度,价格再往下的空间已经很小。因此,我个人认为未来两年新能源产业链整体将进入量增价稳的投资阶段,龙头公司能够依靠量的增长获取稳定的业绩增长。市场对于新能源板块已经较为悲观,龙头公司的估值现在已经非常有吸引力。


图片
图片
基金经理 周克平


「当前处于预期与基本面的再平衡过程」


整体上而言,我们对市场依然相对乐观,心平气和而非躺平,可能能够更多的描绘我们目前的心态从去年年底的大家认为经济要60度复苏,所有人都想大干一场,到二季度之后我们看到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大家又悲观至极,把很多周期性问题放大成长期结构性问题,我们认为更多的是预期与基本面的再平衡的过程。


从我们的角度,高质量发展并非空话,对于长期转型而言,可能是最大的长期利好,市场预期从60度复苏调整到10-15度复苏之后,我们认为可能反而行稳致远。


图片
图片
基金经理 吕佳玮


光伏产业后续发展较为明确


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努力挖掘“碳中和”、“制造业升级”、“智能化”这三大浪潮下产生的好的投资机会,坚定看好这一产业趋势。其中,我们特别看好光伏领域。


展开来看,光伏产业的后续发展相对比较明确,其渗透率的天花板比较高,当前很多股票的估值其实已经很便宜了。随着过去一段时间的市场调整,光伏在最近有企稳回升的态势,我们认为后续整体有望向上发展。


对于市场担心的供给端问题,首先光伏行业的需求受到投资回报率的影响,产业链降价有利于需求的释放;其次,产能过剩后,不同环节和公司的利润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在光伏产业链中,我们会避免投资价格可能下行的环节,选择价格相对稳定且能够受益于需求快速释放的环节,例如辅材领域,如胶膜和边框。这些环节的价格相对稳定,甚至在供应短缺时可能出现价格上涨的情况。


图片
图片
基金经理 屠环宇


「市场对于算法和算力的跟踪方法和研究框架已大体形成」

从产业链环节看,市场对于算法和算力的跟踪方法和研究框架已经大体形成,所以下半年应用端可能会蕴含更多机会。


上半年市场对应用的预期还是GPT模型作为语言模型带来比较直接的应用,下半年的应用可能不止停留在语言任务上,会拓展到更多模态的应用,进一步也会探索更多的应用形态。再往下细分来看,生成式模型能够在一些领域非常好的解决问题,大幅提高效率,例如图片创作领域、编程领域。但也有一些需要极高准确性的领域,生成式模型还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并不能大幅减少人的工作量。所以相关的应用或将是逐步展开的,而且对于不同领域的价值也是不同级别的。


图片
图片
基金经理 杨宇
华夏新能源车龙头

「新能源板块整体估值较低,重点关注三大方向」


随着新能源板块的回调,现在整体的估值已经比较便宜。下半年,我们将努力通过扎实的基本面研究来寻找新能源行业中的超额收益。我们重点的布局方向包括: 

1.汽车电动化。中国的电池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比较优势,龙头企业全球份额不断提升,同时带动整个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扩张;

2.汽车智能化。类似过去十年功能手机向智能手机进步的过程,我们认为未来十年是“功能汽车”向“智能汽车”进步的过程,从而会诞生较多汽车零部件的智能化升级的投资机会,譬如域控制器、智能座舱、线控底盘等;

3.新能源发电,作为新能源车整体产业链的上游,真正实现碳中和远景的重要抓手,譬如光伏、风电、氢能源、储能等。


我们选股的标准为: 1.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如钾电池领域的高镍化、大电芯、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安全性提升,如汽车智能化方面的智能座舱、驾驶域等),渗透率持续提升,带来更好的消费者体验的细分环节;2.持续通过一体化、产线效率提升、优化管理等方式来降低成本,并取得相较于竞争对手的明显优势;3.业绩持续高增,估值合理。


图片
图片
基金经理 王泽实
华夏创新医药龙头等

「创新药发展格局已经渐渐清晰」


二季度我们继续加大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的配置比例。国内的创新药经历了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格局已经渐渐清晰,部分创新产品临近上市或者已经进入商业化阶段。头部企业在经历过 2018年以来的药品集采之后,仿制药的部分也逐渐走出低谷。国产医疗器械和设备,也有部分产品迈进了高端领域,在高值耗材的集采和医院招标采购后进入了放量周期。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以及经济水平的发展构成了从需求端到支付端对医药行业的长期支撑。


我们认为2023年下半年医药板块的投资机会大过风险。在疫情之后,医院的刚需医疗场景已经逐渐恢复。医疗产品端销售也有相应的恢复。中长期维度,我们认为持续的创新是医药行业发展的动力。


图片
图片
基金经理 孙蒙


「价值、反转类因子继续有效,盈利、成长类因子持续走弱」


2季度,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美国金融业压力、通胀问题及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交叠影响,经济景气转弱;欧洲通胀居高不下,内需明显走弱,欧洲央行如期调升三大关键利率;日本央行新任行长不急于改变宽松政策,经济复苏趋热。国内方面,国民经济延续恢复态势,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消费需求稳步恢复,市场供给持续增加,供求关系基本稳定,消费价格保持总体平稳,但市场需求仍显不足;6月中旬,央行先后下调7天期逆回购利率和1年期MLF利率,中短期政策利率时隔10个月之后再次下调,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进一步释放稳增长信号。


市场方面,A股市场震荡下跌调整,主题板块轮动明显其中科技板块冲高回落后再创新高。行业间分化较大通信、传媒、家用电器等行业表现较好,而商业贸易美容护理、农林牧渔等行业表现较差。市场风格轮动较快,整体上看,价值、反转类因子继续有效,而盈利、成长类因子持续走弱,期间量化策略整体表现正常。本基金将继续以多因子量化投资策略为主,依据量化模型进行股票投资决策。


图片


图片
基金经理 徐猛


「看好港股等权益资产未来投资机会」


经历了前期调整后港股市场当前仍处在底部区间,短期利空释放较为充分,港股估值低位,配置性价比较高。考虑到未来国内经济增长或有更多政策提振,更为强劲的复苏动能可能为市场带来更多上涨空间。


食品饮料盈利能力强,持续稳定成长的能力突出,经济结构转型和加强内循环长期趋势下,消费是中国经济增长未来的核心动力,食品饮料板块以国内供需为主,是国内大循环受益最明显的消费细分板块。长期来看,受益于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食品饮料板块的长期需求较为旺盛,且具备较高确定性。


图片
图片
基金经理 荣膺


「悲观预期修正的条件已基本具备」


A股市场理论上作为核心的非美货币市场,随着美元的走弱,这两天人民币也在走强,但A股并没有涨。然而从别的几个市场来看——风险资产或者是非美元的资产,理论上应该开始有表现。这时候我们就要考虑一个问题:现阶段是空仓A股更应该恐慌,还是满仓更应该恐慌?


我们认为,现阶段悲观预期修正的条件基本具备,当前处于一个基础的舞台都已经搭建好,可能需要等待政策的一个阶段。所以这个阶段,我们去投资一些核心的宽基,包括外资愿意买的指数,其实是比较好的,比如A50指数,它囊括了外资投资中国市场的核心标的,也是一个各行业都有所覆盖的宽基指数,更能跟的上政策的落地。我个人也一直在持续定投。


图片
图片
基金经理 鲁亚运
华夏创业板成长ETF联接等

「港股医药板块当前性价比相对较高」


我认为下半年可以乐观多一点。外部局势有所缓和、美联储加息暂缓、经济弱复苏但政策预期增强,有利于权益市场发展。尤其是港股医药板块,我认为当前性价比相对较高。


2018年,港交所启动了类似A股注册制试点的上市改革,允许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很多有代表性的生物科技公司选择在港交所上市,使得香港市场成为全球重要的生物科技公司融资平台之一。与此同时,由于港股特殊属性,比如投资者结构、汇率因素影响等原因,使得港股市场相对A股对于外资流动性更加敏感。全球流动性与经济改善将对成长型和风险资产的投资带来一定的利好因素,港股生物科技和医药公司的发展或也将受益于这个环境。


图片


当前经济、政策、市场情绪三重预期均处谷底,预期足够悲观,便是为后市走出预期差留下了更大的可能性。随着政策持续加码,库存周期拐点演进,未来将进入盈利修复阶段,下半年国内复苏大方向基本确定,中期来看不宜过度悲观,不妨在底部收集便宜筹码静候曙光。




风险提示:1. 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2.投资者在投资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3.基金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4.本资料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