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度观点丨关注本周公开市场操作

郑晓秋 2024-01-15 10:08

上周A股继续全线下跌,科创50跌幅最大、创业板在光伏板块回暖下跌幅最小,海外中国资产也持续下跌;而美股则有一定反弹,纳指幅度最强,值得关注的是日经指数单周涨幅6.88%,在主要发达体中表现最为突出。国内债市收益率整体继续下探低位,10Y国债一度突破2.46%历史新低,商品市场也整体以下行为主。

外部:短期美国在通胀、就业数据的扰动下,整体预期分歧有所增加,但整体降息方向比较明确,美债利率在较窄区间波动概率较大,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在整体降低。

内部:还需要观察政策发力情况:

货币政策方面,重点关注周一(1.15)的MLF利率变动,目前主流预期下降10BP,上周乐观的看到15BP;12月金融数据来看,M1暂时止跌,但还需观察后续可延续性及是否反弹,其他数据变化不甚明显。

财政政策:21财经报道,地方筹备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但目前信息较少,需要进一步跟进;证监会召开久违的线下新闻发布会,也继续提出控制IPO节奏等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措施。

此前值得关注的是,广义的对外开放的力度在逐步增强,近期移民管理局推出便利外籍人员来华5项措施。

地缘风险方面,需要提示的是,上周末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束,并未出现逆转局面,民进党的3连任和新当选人的两岸基调,可能对市场情绪有短期负面冲击。

我们延续此前的观点:不宜过度悲观,但建议适度均衡。如上期周报所言,一季度对于各项宏观政策还需要观察其力度、路径,“听其言、观其行”,在方向不明或分歧较大时,保持组合均衡或是更好的选择。

虽然在当前估值水平可以对中国权益资产保持一定的耐心,但从大类资产配置角度来看,组合结构还是要保持适度均衡,均衡不仅体现在股债商的资产类别,也体现在权益资产内部,在当前环境下,要均衡风格、境内外市场等,降低在单一因子上的过度暴露,保留有生力量。

【风险提示】本文涉及的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决策应建立在独立的判断基础之上。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