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表现
数据截至2024/5/24,来源Wind。
二、重要资讯
1、史上最严减持新规正式落地!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配套规则,进一步规范大股东特别是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减持行为,增加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前的预披露义务,明确控股股东、实控人二级市场减持与上市公司股价表现、分红情况挂钩,要求大股东在重大违法情形下不得减持,将大股东的一致行动人等同大股东对待。同时,全面封堵技术性离婚减持、转融通式减持等各类绕道减持通道。对于大股东违规减持、绕道减持等行为,可以责令当事人一定期限内购回违规减持股份,并向上市公司上缴价差。对拒不及时纠正或情节严重的,将依法惩处。沪深北交易所对减持指引和询价转让指引同步修改,进一步细化相关要求。
2、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强调,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要坚持和发展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更好相适应。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从现实需要出发,从最紧迫的事情抓起,在解决实践问题中深化理论创新、推进制度创新。
3、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延续一级市场认购火热情况,二级上市首日竞价交投活跃,引发关注。监管层后续其将密切关注“24特国01”的交易情况,如发现存在个别投资者违规拉抬或者自买自卖等异常交易行为,将依规快速查处。5月22日,“24特国01”在上交所上市后两次触发临停,涨幅最高达25%,但尾盘出现回落,最终收涨1.32%。深交所“特国2401”日内也两度临停,最大涨幅23%,但临近收盘也出现回落,最终收涨19.7%。
4、全球首部人工智能(AI)领域全面监管法规即将生效,欧洲理事会正式批准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法案基于风险分类,将AI系统划分为不可接受风险、高风险、有限风险和极低风险,并针对不同风险类别采取了相应监管策略。该法案在经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主席签署后,将于近日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公布,并在公布20天后生效。
5、“美联储传声筒”Nick Timiraos撰文称,美联储官员在最近一次会议上得出结论,他们需要将利率维持在当前水平的时间比此前预期的更长。上月,美国通胀数据连续第三个月令人失望。根据最新的会议纪要,尽管官员们仍然认为利率高到足以抑制经济活动并降低通胀,但他们暗示,他们对政策限制性的程度不那么确定。数目不详的官员提到,如果通胀风险使得收紧政策变得合理,他们愿意进一步收紧政策。美联储2024年FOMC票委博斯蒂克和梅斯特重申,利率将在更长时间内保持高位,强调在美联储等待更多通胀正在下降的证据之际,需要保持耐心。美联储柯林斯称,保持耐心很重要,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看到调整利率所需的进展。
6、英伟达第一财季调整后每股收益6.12美元,预期5.65美元;营收260.44亿美元,预期246.5亿美元;净利润148.81亿美元,预期129亿美元。数据中心收入226亿美元,预期211.3亿美元。游戏收入26亿美元,预期26.2亿美元。毛利润率78.9%,预期77%。预计第二财季营收280亿美元,上下浮动2%,市场预期为268亿美元。英伟达宣布1拆10拆股,2024年6月7日生效。将季度现金股票分红提高150%,至拆股后每股0.01美元。英伟达美股盘后涨超5%。
三、宏观快评
1、2024年1-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926亿元,同比下降2.7%,扣除特殊因素影响后可比增长2%左右;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9483亿元,同比增长3.5%。
点评:
收入端来看,受去年同期中小微企业缓税入库抬高基数、去年年中出台的减税政策翘尾减收等特殊因素影响,一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2.7%,表现持续低迷。扣除特殊因素后财政增速仍保持回升势头,但总体进度偏慢。分项来看,1-4月,全国税收收入66938亿元,同比下降4.9%,其中4月当月同比增速-4.9%,相比3月同比增速-7.7%降幅有所收窄;1-4月,非税收入13988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4月当月增速5.8%,相比3月虽然有所回落,但是仍保持较高增速。这也意味着,在税收收入增长乏力的情况下,非税收入对财力形成补充,接下来或仍将延续良好水平。分税种来看,房产税表现较好,同比增长16.8%;出口退税增速较为居前,与外需改善态势吻合;增值税收入增速降幅收窄至-9.6%,消费税和车辆购置税收入增速均有回升;所得税层面,4月企业所得税增速回落,个人所得税增速由正转负,主要受到此前春节错位带来的奖金个税冲高效应消退的影响。支出端来看,1-4月,全国财政支出8.9万亿元,同比增速为3.5%。其中,4月财政支出增速加快,4月当月增速6.1%,相比3月增速-2.9%回升9个百分点。分央地来看,中央支出表现仍强于地方,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11268亿元,同比增长10.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8215亿元,同比增长2.6%。从支出的具体领域来看,4月科技、节能环保、农林水等支出增速较高,城乡社区、交通运输等支出增速回升较快,体现出财政支出在基建领域的倾向有所提升。据发改委表示,截至目前在已落地的1.5万个项目中,已开工建设的约1.1万个,开工率超过70%,预计接下来基建类支出增速或边际回升,并带动整体支出增速进一步改善。政府性基金收入方面,1-4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3484亿元,同比下降7.7%。4月当月增速-18.2%,降幅相比3月的-15.9%有所扩大。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下降10.4%,是主要拖累项,房地产供需压力仍然存在。政府性基金支出方面,1-4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2198亿元,同比下降20.5%。其中,4月当月增速-35.9%,降幅相比3月的-23.3%有所扩大,主要仍受到专项债发行节奏偏慢的影响,4月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5月以来新增专项债规模边际增加,接下来政府性基金支出降幅或有所收窄。
四、流动性分析
1
公开市场操作及资金面
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开展了100亿元逆回购及7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操作,因有120亿元逆回购到期,全口径计算,全周净投放680亿元。而逆回购口径计算,全周净回笼资金20亿。资金方面,本周资金面相比上周略微有一些收紧,价格边际有所上行,银行间隔夜、7天资金利率分别上行6.1、1.6BP至1.77%、1.82%。往后看,税期若无明显冲击,跨月在央行适度扶助下资金面也将难以掀起波澜,后续还是要持续关注政府债发行的影响程度。
数据截至2024/5/24,来源Wind。
2
一级发行
利率债方面,本周利率债发行59只,总发行量7063亿元,净融资5179亿元,分别较上周增加1348亿元、5028亿元。
存单方面,本周存单发行599只,总发行量10628亿元,净融资4199亿元,分别较上周增加2239亿元、2816亿元。
数据截至2024/5/24,来源Wind。
五、债券投资策略
1
市场分析
本周债市收益率先下后上,前半周债市表现平淡,后半周受税期资金面紧平衡叠加权益市场偏弱影响,债市小幅调整,曲线走平。具体来看,周一资金依然均衡,权益商品表现强势,消息清淡现券震荡,LPR没有调价符合预期,10年期国债活跃券240004收益率上行0.2BP至2.308%,10年期国开活跃券240205收益率上行0.25BP至2.4075%;周二资金边际收敛,利率曲线走平,10年期国债活跃券240004收益率上行0.2BP至2.3105%,10年期国开活跃券240205收益率上行0.1BP至2.41%;周三交易所特别国债扰动市场,资金转松短端修复,10年期国债活跃券240004收益率上行0.25BP至2.3125%,10年期国开活跃券240205收益率上行0.6BP至2.415%;周四权益商品转弱,风险偏好助推债市收涨,10年期国债活跃券240004收益率下行0.45BP至2.3045%,10年期国开活跃券240205收益率下行0.7BP至2.404%;周五三大股指继续回调,债市整体呈现弱势,收益率小幅上行,尾盘有消息称央行可能会调降OMO利率,因此有一个反弹。中午的20年特别国债发行符合预期,对市场影响不大,10年期国债活跃券240004收益率上行0.6BP至2.31%,10年期国开活跃券240205收益率上行0.6BP至2.41%。
2
投资策略
利率债方面,手工补息禁止后,市场延续资产荒欠配逻辑,对债市构成重要支撑,目前市场预期地产供给端收储政策影响不大,需求端来看,全国已有多个城市取消房贷利率下限,将在本周以后逐渐影响市场,但是在居民收入预期偏弱、加杠杆意愿不强的背景下,地产企稳仍有待观察,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稳固。整体而言,当前债市不具备趋势性反转条件,资金面波动也无明显波动,对债市整体保持中性偏乐观的态度,长端等待供给落地带来的配置机会,短端赔率较有限。
信用债方面,本周信用债表现较好,收益率延续下行趋势,信用利差低位压缩,中短端表现优于长端。受存款贴息调整影响,理财产品规模增长,信用债需求强势,叠加五月信用债供给规模较少,带动本周信用债收益率、信用利差整体下行2-6BP,从历史分位数来看,目前各评级和期限信用利差均处于5%分位数下方。往后看,短期理财规模上涨,叠加5月为信用债供给小月,短期信用债调整空间有限,但由于当前信用债收益率整体偏低、信用利差普遍较薄,叠加利率债波动率加大,预计信用债波动放大或成常态,建议持续关注政策、债券供给和经济基本面变化的信号,维持投资组合的一定流动性,以中高等级短久期信用债为主同时可适当关注在波动中长端二永债的交易性机会。
六、股票投资策略
1
股票市场周度回顾
A股市场整体表现:上周主要指数均有所调整,上证综指为-2.07%,沪深300指数为-2.08%,深证成指为-2.93%,创业板指为-2.49%,国证2000为-3.48%。
行业表现:行业大多出现调整,但稳定红利板块表现较强,其中煤炭2.19%、公用事业1.59%、农林牧渔0.57%、银行-0.70%、石油石化-1.06%;而地产链和消费明显回调,轻工制造为-5.71%、房地产为-5.26%、建筑材料为-4.21%、汽车为-4.19%、计算机为-4.17%。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港股亦明显调整,恒生指数为-4.83%,恒生科技为-7.61%。
行业表现:红利占优,能源业领涨为0.91%,其次为公用事业-0.73%、电讯业-1.62%;但地产链和消费走弱,医疗保健业为-8.26%、地产建筑业为-6.74%、非必需性消费为-6.55%。
2
投研随笔
本周市场最大的变量在于地缘风险扰动,中断了原本受地产政策持续催化的顺周期行情,而且伴随市场钝化缩量的背景下,市场回调较为明显;而且从市场表现上看,红利和稳定板块明显占优,地产链、消费和TMT均明显调整,在市场回调环境下红利仍是不二之选。市场会调整到什么时候?首先,回顾4月底以来的行情,核心变量在于流动性的放松,包括美国经济和就业数据弱于预期下美债利率的快速走低和国内利率超调下的修复;以及风险偏好的提升,尤其是政治局会议对于经济修复的强化;而以上两个变量在目前均逐步消化,且受到地缘风险扰动,近期美债降息预期再次调整等,利多逐步转为利空,因此市场回归偏弱基本面定价,即回归4月底以前的震荡中枢。其次,上证指数已经站稳250日均线,目前仍距离有一定空间;整体来看,市场调整空间有限,250日均线可以作为短期支撑线。红利还能买吗,以及除了红利还能配什么?当前经济仍长期处于低增长低通胀环境下,因此具有高股息性质的资产仍具有长期配置价值;而红利指数的股息率仍在6%以上,显著高于GDP的增长,因此仍可以继续持有。从短期估值表现上看,具有高股息性质的行业中,石油石化、公用事业>交通运输、银行、建筑材料、煤炭。回顾基本面定价后,股市的结构性分化将反应经济的结构性亮点,出海仍是目前经济主要拉动力之一,因此关注出海方向的机械设备、汽车、家电、化工等板块。
港股亦同A股一样出现调整,从恒生AH股溢价指数上看5月24日为135.92,参考历史情况,目前已经基本触及2021年初低点,且基本追平2023年1月带来的大幅反弹,表明本轮港股相对于A股超跌下的修复已经基本结束,即港股的独立行情结束,回归和A股趋同。而本轮修复的核心推动力在于港股相较A股对于政策更加敏感,尤其是“新国九条”对于资本市场的纠偏,以及海外流动性的边际放松;而以上两个变量已经伴随AH溢价的修复亦开始钝化,定价的核心再次回归国内基本面和海外流动性。因此可以明显观察到市场调整背景下,红利占优,而消费、科技和地产均出现调整;短期基本面仍属于弱修复状态,而海外流动性短期有所收紧,港股将蛰伏,方向上建议继续关注绩优龙头个股。
2024-05-30 09: 34
2024-05-30 09: 34
2024-05-29 19: 20
2024-05-29 19: 20
2024-05-29 17: 19
2024-05-29 17: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