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扬周度观点:人工智能一马当先,哪类资产能接棒?

鹏扬基金 2025-02-17 22:42
图片

一、国内经济

上周央行公布1月份金融统计数据和社融数据。1月社融增加7.06万亿元,高于市场预期(6.58万亿元,Wind),同比多增5833亿元。1月份社融同比增长8%(前值8%),(广义社融-政府债)同比增长6.1%(前值6.1%),环比持平,反映出剔除政府债的内生融资需求依然较弱。1月新增人民币贷5.13万亿元,高于市场预期(4.32万亿元,wind),同比多增2100亿元。结构上居民部门略有走弱、可能与春节错位等有关,企业中长期贷款在高基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多增。

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18.52万亿元,同比增长7%,手工补息和非银同业存款利率定价自律整改令存款搬家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已基本得到体现。狭义货币(M1)余额112.45万亿元,同比增长0.4%。央行调整M1统计口径后增加了居民活期存款和非银机构备付金,新老口径同比增速均走弱,老口径增速回落更加明显,春节错位导致企业存款转为居民定期存款可能有一定影响,同时或也反映了企业部门资金活化程度依然低迷。不过,单月社融和货币金融数据受到政府债务置换的影响,对数据还要结合未来几个月份连续看待。

人民银行在2024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全球经济的通胀风险仍需警惕。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已从2022年10%左右的高点回落至2024年的2%-3%左右,但货币政策紧缩立场有所放松后,近期通胀又有反弹。根据人民银行研判,2025年地缘政治因素可能推升大宗商品价格,美欧工资涨幅仍高于消费价格涨幅,服务通胀具有粘性,部分国家政府换届后贸易政策变化也可能推高商品价格。

国内方面,物价有望延续温和回升态势。人民银行指出,随着前期一揽子增量政策效果持续显现,2025 年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逐步落地显现,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有望进一步增强,支撑国内价格回升的有利因素增多。

在信贷支持方面,人民银行重点支持领域包括科技创新、绿色、中小微企业、乡村振兴、创业助学、养老、数字化转型、消费、房地产。在创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定向支持资本市场方面,人民银行对比海外情况表示,2009年至2019年,美国上市公司股票回购金额不断攀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低利率环境下企业债务融资获取大量增量资金。我国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刚刚起步,央行有针对性地创设支持工具有助于加快市场培育、满足上市公司需求。

报告在专栏文章《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动态演进》中指出,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和金融市场发展情况,进一步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发挥好存款准备金工具的政策调控功能。市场存在降准从而增加低成本的长期资金的投放的预期,但目前大型银行存准率在9.5%,中小银行存准率在6.5%,因此相关改革措施或需先行启动以释放中长期的降准空间。

高频数据方面,二手房方面,节前周成交面积连跌两周,2月第二周(2月7-13日)二手房周成交面积继续走弱,较节前一周降幅扩大至20%。地方政府在2024年已经对除了核心城市限购以外的政策做了全面放松,但今年房地产压力仍不小且新发销售偏弱、房价延续调整,要令房地产止跌回稳需要中央政策未来采取其他措施。

总结而言,一季度以来除房地产外的经济数据表现较好,宏观逆周期调节加码的必要性暂时不大,而房地产有需要更高层次政策协调,短期内宏观政策加码出台的时间窗口或延后。从中长期来看,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的召开传递了积极信号,提振市场与社会各界信心,投资者期待非经济政策的改变激发经济增长潜能,或对经济带来超越单纯宏观逆周期总量调控政策的正面作用,各行各业当中,头部制造业企业不仅兼具景气回升和市场供需再平衡的机会,而且有望在长期受益于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提升生产效能。

二、海外经济

1月本身数据的波动大(年初价格重置、季调因子年度更新影响等),叠加加州山火推升车险等同样对1月CPI造成扰动,因此1月份单月的数据点还不太具备确认美国二次通胀叙事的价值,但是偏强的就业和通胀数据几乎关闭了美联储3月降息的窗口。

市场定价方面,10年美债在4.5%附近存在继续上行压力,但美元指数从高点110回落至106.5附近,显示高通胀和贸易对需求压力逐步显现。

三、资产策略

大类配置:市场对今年贸易摩擦风险和强势美元定价较为提前,权益均衡布局科技和周期,红利保持配置底仓,港股回调买入。债券市场处于震荡期,随着倒挂时间延长,信用债票息积累的价值对冲了市场调整,而若后续流动性转松,短端的潜在修复弹性要明显大于长端,交易价值更高。

货币市场:上周银行体系日均净融出再创新低,资金成本高位波动,同业存单利率大幅上行。节后资金利率看暂无明显重大变化,在年初信贷投放和政府债券发行的影响下,资金面偏紧格局已经从非银转为银行,资金利率上行迫使机构持续降杠杆。从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看,降低融资成本的政策诉求依然在,疏通政策利率传导渠道、有效落实各项利率自律倡议是首选项,不过总量工具也依然在工具箱之中。

利率:上周全周来看,利率债短端调整幅度更大,曲线进一步平坦化。具体复盘来看,短债交易情绪受制于资金面紧平衡环境中,收益率变动紧跟资金价格。截至上周五,1-2年期短债利率自低点回升30bp后维持在高位已近1个月时间。长端现券收益率整体震荡上行,一方面,基本面数据表现较好;另一方面,风险偏好的回升对债市产生一定压制,叠加资金紧张情绪由短及长传导,10Y上行至1.65%。

在长端窄幅波动、中短端弹性增加的环境下,固收策略宜阶段性提高静态票息收益,并加强衍生品策略的运用,同时尽量避免依赖杠杆策略,控制组合波动和优化流动性。

信用:上周资金面继续反复波动,绝对水平仍不算便宜,除了部分弱资质及长久期的信用债呈现抗跌属性之外,债券收益率以上行为主。由于利率债的上行幅度更大,信用债的利差出现被动压缩。信用债收益率亦全面上行,但幅度不及利率债,信用利差普遍回落。1年期品种利差下行2-4BP;3年期品种利差下行4-5BP;5年期AAA级利差下行2BP,AA+级及以下下行5-8BP。3-5年期的资产具备相对价值。目前,除超AAA外,其余信用债与国开相比的利差均不高。

目前资产收益率不高,资金宽松的持续性有待观察,杠杆策略有效性依然偏低,保持中性偏低杠杆,并保持组合的流动性。在此前提下,可关注3-5年AAA信用债机会,目前从分位数的角度看,这类资产性价比略高,但短期走势依然较多取决于资金面行情。此外,春节假期后理财规模大幅回升,短端绝对票息品种依然可以作为底仓的选择。同时,建议在波动市场中关注一级机会。

择券角度,地产和建筑行业仍需警惕估值风险,城投债可关注中短端高息资产,二永债在高波动环境下以灵活交易方式参与。

可转债:过去一周可转债滞涨现象明显,填估值的行情延续,但也出现一定程度分化,其中红利类转债相对落后,可能受到债市和资金面的负面影响,而泛科技类转债表现亮眼,TMT板块催化不断,短期情绪可能存在过热风险。当前转债赔率依然偏低,中位数价格来到过去15个月的最高位,但股市或有中长期机会,因此转债指数层面出现回调时,可考虑择机加仓,继续关注资产荒下的固收+资金配置需求外溢。

股票:随着人工智能提升生产力的预期增强,中小盘股票的活跃交易偏好可能还会延续。科技进步令市场对长期增长信心提升,AI往中下游的扩散继续演绎,市场热点或从科技题材蔓延并且可能会出现风格再平衡,红利低波风格的板块和地产消费等顺周期行业有望受益于风格再平衡。而AI本身的成长性能否令资本市场投资热度延续,或取决于供给效率的提升能否真正引发产业革命创造新的需求。

图片

鹏扬基金成立于2016年7月6日,由多位拥有20年左右经验的老将领航。截至2024年12月末,在优良业绩带动下,鹏扬基金管理资产总规模1726亿元,累计投资收益超过259亿元,分红近109亿元。


风险提示书

风险提示:鹏扬基金总规模、公募基金规模相关数据来源于鹏扬基金,统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微信内容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且目前已公开的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任何情况下,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本文涉及行业仅供参考,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也不代表本公司未来长期必然的配置方向。基金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赞赏二维码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