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展望】关注政策与产业共振下的A股结构性机遇

浙商基金 2025-07-18 20:51

观点来源:智能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平舒宇


6月A股在政策与外部扰动中呈现震荡分化,科技成长与防御性板块交替领涨,资金博弈特征显著。短期市场需消化技术性调整压力,但中长期在政策支持和产业趋势驱动下,结构性机会仍存。可关注业绩确定性强的科技细分领域(如AI、机器人)、高股息资产及消费修复机会,同时警惕地缘风险和业绩验证压力带来的波动。


指数走势:


月初围绕3350点震荡,6月25日突破前高至3455.97点创年内新高,但随后回落至3424.23点(6月27日),全月呈现“冲高回落”态势,技术面显示短期调整压力。


各板块分化严重,月初防御性板块(新消费,医药)的涨势较好,主要原因是受此前的中美博弈,事件驱动和资金层面的多重影响。中后期成长板块开始继续发力,市场博弈中报预期。硬科技(AI基建,电子)以较为优质的中报预期在市场中领跑。新消费由于此前涨势过多,开始逐步回吐此前涨势。

整体上来看,尽管主要指数已经逼近新高,但是上升和下降的空间都不大,因此在指数整体稳定的前提下,结构性行情将占据主导地位。


结合宏观叙事


国内政策催化


资本市场改革:证监会“1+6”政策体系落地,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准,强化对硬科技企业的支持,推动科技板块估值修复。政策红利释放提升市场对中长期制度红利的预期。


消费刺激:央行等六部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利好大消费板块,但短期对市场提振有限。


外部环境扰动


地缘风险推升市场避险情绪提升,6月16-20日小微盘股显著调整(中证2000下跌4.20%),资金从高波动资产转向防御性板块。


美联储暂停降息但未来可能不会延续,美元走强压制外资流入意愿,5月核心PCE通胀同比2.7%略超预期,加剧市场对全球流动性收紧的担忧。

整体上讲,国内政策催化力度大于外部环境扰动,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利好板块。此外邻近中报,市场寻找确定性,从全球宏观层面来看,国内市场的稳定性远远大于国外,因此进一步利好国内资本市场。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国家对于香港的扶持政策大大超乎预期,利好港股市场,所以从中短期的维度看,港股大有机会。长期角度更需要市场的进一步验证。


展望后市

科技成长:仍是重要的投资方向,其中AI算力(通信/电子)、人形机器人、半导体国产替代仍是主线,政策支持与产业周期共振下,潜力巨大,但需要做好择时,低买高卖。

红利资产:银行、公用事业等高股息板块在低利率环境下配置价值凸显,短期过热,适合中长期资金布局。

医药修复:医药等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近期已迎来估值修复,主要是创新药带来的历史性突破,后续持续性仍需要追踪新品放量的节奏,情绪延伸幅度,考虑到医药行业近几年的表现,以及现阶段的宏观情况,医药板块的行情很有可能成为贯穿下半年的主要行情之一。


图片

平舒宇    基金经理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通信工程博士,9年金融从业经验,具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投研能力。投资风格秉承“研究要客观,投资要艺术”的理念,采用以自上而下为主,自下而上为辅的投资方法。

注1:如无特别说明,文中数据均来源wind,统计截止日期2025.6.30

注2:平舒宇自2016年起历任花旗银行(伦敦)股票衍生品量化分析师,中国工商银行贵金属业务部交易员,2020年加入浙商基金。


滑动查看完整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以上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随着市场变化今后可能发生改变。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材料仅为宣传材料,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投资人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投资基金应当通过基金管理人或具有基金销售业务资格的其他机构购买和赎回基金,基金销售机构名单详见基金管理人网站公示信息以及相关公告。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