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重点包括“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同日《求是》发文《深刻认识和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市场对于“反内卷”政策思路下相关行业供需格局改善的关注度明显提升。
“反内卷”行情回顾
近两年以来“反内卷”在多个顶层会议被频繁提及,2023年底“反内卷”首次写入中央文件,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明确要求“综合整治反内卷竞争”,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发改委发布会等多次提出,“反内卷”是自上而下推动的供给调节与需求刺激手段形成配合,目标是通过规范市场竞争、淘汰落后产能,引导行业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
产能过剩带来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价格水平承压,阻碍经济发展质量提升,通过供给收缩使经济供需曲线重回均衡。
复盘市场,历史上有三段典型的“供给收缩”政策案例:
2010年“拉闸限电”
“四万亿”政策刺激高耗能产业扩张,面临“十一五”节能减排硬性考核压力,因此采用行政手段对高耗能企业实施分时段限电,控制工业用电规模。上涨行业:工业金属、煤炭、钢铁。
2016-2017年“供给侧改革”下的去产能与环保限产
经济落后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日益严峻,企业高杠杆存在危机,推进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去产能”与置换污染产能的“环保限产”。上涨行业:水泥、钢铁、化学原料。
2021年“双碳”限电限产
全球气候治理背景下我国确立“双碳”战略目标,部分高耗能行业能耗强度远超平均水平,我国采取多轮次强化能耗双控,实施重点行业错峰生产、产能置换,部分地区限电限产。受益行业:玻璃、钢铁、工业金属。
本次“反内卷”聚焦两大产业问题:一是产能结构性矛盾,二是公平竞争秩序受扰。2020年起,我国新能源车、光伏、成熟制程晶圆代工等先进制造业崛起为出口优势产业,吸引大量同质化产能涌入。2023年以来,光伏硅料、组件价格跌幅近90%,企业大面积亏损;碳酸锂价格跌至6万元/吨成本线;新能源车行业以价换量,龙头企业多轮降价。
通过反内卷政策,对于最新出现产能过剩的新兴产业,或将有明显的边际改善作用。
哪些行业将受益?
由于经济所处发展时期并不相同,当前我国产业结构水平已较过去有明显优化,出现“过剩”产能的行业自然有所不同,从相关会议和文章的表述看,本次对“内卷式”竞争的整顿更侧重于新兴产业。
汽车整车:长时间的“价格战”使国内汽车市场陷入“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怪圈,1-5月中国汽车行业利润下降11.9%。5月3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支持企业通过正常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坚决反对无底线的“价格战”。紧接着在6月3日,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接力发布倡议,呼吁全行业抵制“内卷式”竞争。
光伏行业:迎来“反内卷”攻坚战,相关业内人士表示,以牺牲合理利润为代价的极致降本、极限竞争,无异于饮鸩止渴。7月工信部召开第十五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聚焦加快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听取14家光伏行业企业及行业协会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强调依法依规、综合治理光伏产业低价无序竞争。
产能过剩的中上游传统行业,如钢铁、水泥、玻璃等。部分钢厂近期已收到减排限产通知,力求通过限产摆脱“内卷式”竞争的困境,实现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部分电商平台取消对外卖员的超时扣款惩罚,转而释放补贴给商家,由卖产品转向“卖服务”。
受益于智能驾驶的整车板块:依托电动化、智能化优势,中国车企正在迅速地对合资车形成替代,并逐步走向海外。伴随着盈利修复、政策驱动等,价格战也趋缓;竞争格局逐步清晰,未来部分标的的优势有机会进一步扩大。
光伏板块:股价处于相对低位,在“反内卷”政策驱动下,预期有望驱动股价率先反转,推荐重点关注。
新能源行业:作为新兴产业的重要分支,具备行业空间大、增速高等特点。新能源行业经过2-3年调整,光伏、新能源车等细分赛道已经触底,后续有望迎来较好的投资机会;同时也有很多新兴起的环节,比如机器人、AI电力设备等,具备成长空间大、增速高等特点,也有希望带来较好的投资机会。
注:来源本基金一季度报告,截至2025年3月31日
AI
浙商基金作为浙江省首家公募基金公司,是行业内最早投入AI赋能投研的公募基金之一,至今已经11年科技积累,公司致力于先进的生产方式提升投研效率,经过多次技术迭代和更新,构建起基于AI决策的工业化投研体系,推动投研体系工业化与投资能力人工智能化,力争实现投资策略可追溯、可迭代、可传承,服务国家战略指引。
公司以服务投资者为目标,致力于提供长期、稳定的业绩,目前公司中长期业绩位于行业前十:根据国泰海通证券数据,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浙商基金权益类业绩近十年6/77,固收类业绩近五年4/126。
注:公司排名数据来源国泰海通-基金公司权益类/固定收益类资产业绩排行榜,统计区间近十年2015.04.01-2025.03.31、近五年2020.04.01-2025.03.31。
注:文中数据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滑动查看完整风险提示
2025-07-18 19: 56
2025-07-18 19: 55
2025-07-18 19: 54
2025-07-18 19: 53
2025-07-18 19: 52
2025-07-18 15: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