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场波动率加大,尤其是部分前期涨幅较大的科技板块,引发部分投资者对行情持续性的担忧。然而,综合基本面、资金面及政策环境来看,近期出现的调整可能更多是短期技术性休整。
市场复盘
从调整原因来看,首先是短期涨幅过快后的性价比修复。6月下旬以来,A股持续上行,就上证指数来看,由3400点上行到3800多点,客观来讲,这种上行幅度存在兑现压力。尤其是8月部分TMT板块加速上涨,交易拥挤度快速攀升。从两融占比来看,9月初两融占比已来到历史99%以上分位水平,历史经验表明,交易拥挤度回升和两融交易占比的抬升往往伴随阶段性休整。
此外,9月是市场预期的重新锚定的关键窗口。在业绩披露期结束后,部分赛道估值与业绩的匹配也需要重新考量,需要通过调整来消化。过去两个月,市场共识是"积极做多",但当进入预期重构窗口时,部分投机者会加重兑现氛围,例如担忧监管政策收紧,但实际政策仍以结构性支持为主,因此这种情绪面扰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了。
然后是领涨主线有待重新确立期间,市场容易呈现脉冲式波动。8月行情由算力链等少数赛道主导,但当前缺乏能够带动市场整体中枢上行的新结构。参考历年行情,主线通常呈现轮动特征。在旧主线休整、新主线未确立的"空窗期",市场容易呈现脉冲式波动。
市场展望
从当前市场特征来看,近期市场波动整体属于健康的技术性回调。在时间维度上,若无实质性利空,过往主升浪中的休整通常以周度来衡量;若叠加政策扰动,则调整可能以月度来衡量。
从结构表现来看,赚钱效应未完全消退,周五市场仍然出现结构性占优板块,如电力设备、通信、有色等,资金结构仍较为健康。
此外,外部环境也在配合,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升温,人民币汇率压力缓解,有望为A股提供流动性支撑。
展望后市,我们坚定看好市场。从中游制造2025年二季报来看,企业盈利受规模效应收缩的影响减弱,外需开始对冲内需。2026年供需格局改善的确定性更高,预计全A非金融板块有望迎来利润显著增长。
资金面也正在蓄势待发。公募基金方面,2020-2021年发行的产品净值持续修复,若后续结构性行情延续,机构有望摆脱历史包袱,进入增量资金正循环。低利率环境下,权益资产相对吸引力提升,居民资产配置可能也在转向。
2025-09-05 22: 13
2025-09-05 22: 13
2025-09-05 22: 13
2025-09-05 22: 13
2025-09-05 17: 12
2025-09-05 17: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