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回调,港股科技四季度怎么看?

2025-10-13 12:32

国庆长假期间,港股整体冲高回落。


节后开盘,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持续回调,双双收跌。而消息面上,10月初AI方向国内外催化密集,板块热度不减。


节后的回调还有多久,展望四季度,港股行情怎么看?


PART 01
行情回顾:先扬后抑,9月重拾升势


年初至今,港股整体呈现“开局亮眼——中期调整——金秋回暖”的走势。一季度在DeepSeek大模型推出、AI应用商业化落地等因素推动下,中国资产重估行情启动,港股领涨全球权益资产,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最大涨幅分别达33%、49%,其中港股科技板块是核心推动力。

image.png

数据来源:Wind,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

二季度港股短暂受关税冲击后迅速反弹,新消费、创新药等产业趋势映射至股市,成为市场上涨新主线。但6月中旬至8月底,受A股持续上行、港股科技龙头盈利预期下修等影响,港股表现偏弱,恒生指数期间跑输沪深300指数12.5个百分点,恒生科技指数相对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分别跑输36.6、31.2个百分点。


进入9月,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大厂在AI领域释放乐观信号,市场叙事转向“AI赋能”,港股重拾升势且科技板块弹性凸显。截至9月30日,恒生指数上涨7.1%,跑赢沪深300指数3.9个百分点;恒生科技指数上涨13.9%,分别跑赢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1.9个、2.5个百分点。


PART 02
估值把脉:整体中位且偏低,性价比突出


尽管港股自2024年初进入上行周期,今年也维持震荡上行格局,前期积累了可观涨幅,但当前估值仍处于合理区间,且科技板块的低估优势尤为明显。


从市场整体估值来看,截至9月30日,万得全A市盈率(PE-TTM)为22.5倍,处于2005年以来78%的历史分位;上证指数PE为16.6倍,处于70%分位。而港股恒生指数PE为12.1倍,仅处于63%分位;恒生科技指数PE为24.6倍,处于有数据以来37%的分位,显著低于A股创业板指(45%分位)和科创50(100%分位)。

image.png


行业层面来看,根据国泰海通证券最新研报测算,港股科技等板块估值吸引力更高。以2019年初(港股与A股均经历一轮完整牛熊周期的起点)为基准计算,截至9月30日,港股信息技术、可选消费、公用事业、房地产行业的PE与PB历史分位数均值,分别为64%、54%、30%、38%,均低于A股同行业的98%、59%、48%、47%分位,其中港股科技相关的信息技术行业估值吸引力尤为突出。


image.png


PART 03
四季度展望:资金产业双驱动,科技引领创新高


综合增量资金流入趋势与港股资产结构性优势,四季度港股有望延续升势,主要指数或创年内新高,而港股科技板块将是核心亮点。


产业层面:AI催化持续,科技龙头迎红利


在产业与政策双重推动下,AI产业趋势加速演进,港股科技龙头将深度受益。产业端,9月24日阿里巴巴在云栖大会宣布升级阿里云全栈AI体系,并与英伟达达成PhysicalAI领域合作,后续互联网巨头加大AI基础设施投入将加速大模型迭代与应用落地;政策端,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发布《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推动智慧交通、智慧物流产业发展,将助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资金层面:内外资齐发力,增量空间可观


外资方面,过去几年外资持续流出港股导致市场预期偏低,但今年5月以来外资流向已现改善迹象。随着美国通胀温和、就业走弱,9月美联储如期降息25BP,市场预期10月将再降25BP。若四季度美联储持续降息、中美贸易关系趋稳,外资回流港股的趋势将进一步巩固。


内资方面,南向资金持续增持港股,截至9月30日今年已流入超1万亿元。展望四季度,主动型公募基金或增配与AI产业相关的稀缺互联网资产,低利率环境叠加政策强化分红监管,险资也将加大港股红利资产配置,机构资金将为港股提供持续支撑。


空间测算:科技板块潜力大,修复空间明确


当前港股科技相关指数性价比显著,估值抬升潜力较大。国泰海通证券在《恒生科技还有多大上行空间-20250927》中提出,若低估科技龙头股估值修复至成分股估值分位数均值的位置,未来或能推动恒生科技指数上涨约15%左右;若恒生科技指数估值修复至历史均值的位置,恒生科技估值抬升空间或超30%。

image.png


结构上,AI驱动下,港股科技仍是行情主线。9月中美第四次会谈已就TIKTOK问题达成框架共识,中美关系趋于稳定有助于提升港股市场风险偏好;同时前期港股科技行情偏滞涨,互联网外卖平台“补贴大战”对盈利的扰动或已被部分计价,后续扰动逐渐减小。港股科技龙头广泛分布于AI全产业链,涵盖大模型开发、商业应用及终端生态等环节,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将充分受益于AI产业变革红利。


随着本轮AI浪潮的产业周期向上趋势进一步确认,四季度港股科技互联网龙头有望重拾相对优势。


image.png

相关ETF

1、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支持T+0交易

跟踪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精选30只市值大、研发投入高的科技龙头,前十大权重股占比超75%,既聚焦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也覆盖理想汽车、百济神州等新兴势力,全面覆盖“软硬件+新消费+创新药+造车新势力”热门赛道,是投资者一键打包中国科技领军企业的优质工具。

2、恒生互联网ETF(513330.SH,支持T+0交易。

标的指数为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聚集互联网平台经济,涵盖了腾讯、阿里、美团、快手、百度、京东等大型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巨头权重占比高达90%,前五大成分股占比超60%,锐度高,指数AI含量高达97%,DeepSeek含量达86%,是投资者布局AI+互联网核心资产的好工具。(联接A类:013171;联接C类:013172)

3、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SH):支持T+0交易。


标的指数为恒生科技指数,兼具硬科技与新消费属性:


1)硬科技:恒生科技代表了中国AI核心资产,成分股深度聚焦AI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其中阿里、腾讯、小米、美团、中芯国际、联想等有望成为中国科技股“七巨头”;


2)新消费:恒生科技超一半权重在电商零售、汽车、家电、消电、旅游等可选消费板块,包含“蔚小理”、小米、联想等硬件厂商,携程、同程等OTA平台,以及海尔、美的等家电龙头。


(场外联接A/C:013402/013403)


T+0特别风险提示:跨境ETF实行T+0回转交易机制(即当日买入,在交收前可以于当日卖出),资金运作周期缩短,可能带来短期波动风险。

风险提示:1.上述基金为股票基金,主要投资于标的指数成分股及备选成分股,其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高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上述基金属于中高风险(R4)品种,具体风险评级结果以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机构提供的评级结果为准。2.上述基金存在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标的指数波动、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等主要风险。3.投资者在投资上述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上述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上述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4.基金管理人不保证上述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上述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上述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5.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6.中国证监会对上述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上述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上述基金没有风险。7.本产品由华夏基金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8.上述ETF为境外证券投资的基金,主要投资于香港证券市场中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除了需要承担与境内证券投资基金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上述ETF还面临香港市场风险等境外证券市场投资所面临的特别投资风险,包括港股市场股价波动较大的风险、汇率风险、港股通机制下交易日不连贯可能带来的风险等。9.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内容提及的个股不构成个股推荐。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