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机构最新研判: 全球资产配置偏防御 A股港股极具吸引力

2023-10-09 07:31

中国基金报记者 郭玟君

日前,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德意志银行国际私人银行部亚洲投资策略主管刘佳、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研究部总经理高挺、渣打中国财富管理部首席投资策略师王昕杰、南方东英量化投资部主管王毅和摩根资产管理环球多资产策略师盛楠在接受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时,就全球经济前景、资产配置策略等分享了他们的观点。

欧美经济增速将放缓

中国基金报:当前影响全球经济前景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你对全球经济及海外主要经济体未来前景作何展望?

管涛:当前影响全球经济前景主要有三大因素:一是全球通胀回落速度,这将决定主要央行加息终点和持续时间。二是货币紧缩的滞后效应,需关注高利率环境中可能引发的经济金融风险。三是地缘政治风险,短期来看,俄乌冲突尚未结束,大国关系仍面临一定不确定性;中长期来看,全球供应链重构趋势或将延续,这可能对全球经济前景带来挑战。

盛楠:预计全球经济将呈以下态势:欧、美经济将逐渐放缓,日本经济会缓慢复苏,亚洲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将会见底并缓慢复苏。

美国经济三季度表现相当强劲,尤其消费仍保持强劲增长,但我们认为,美国经济在四季度将出现放缓。随着时间推移,美联储大幅收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抑制作用将逐渐显现。疫情期间暂停还款的学生贷款,将在四季度恢复还款。此外,就业数据显示劳动力市场转弱。

至于欧洲,近期公布的多项经济数据已经显示欧元区经济增长动能转弱。预计三到四季度欧元区经济增长在零左右。

日本经济今年通胀回升,日企开始有信心把成本上升转嫁给消费者,工资上涨支持消费复苏,企业投资意向也明显复苏。我们认为日本经济仍有上升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伴随着全球科技行业尤其是半导体产业的周期性复苏,北亚地区经济呈逐渐见底、缓慢复苏的态势。

高挺:我们对美国经济持相对悲观的态度,虽然今年以来美国制造业投资在拜登政府的芯片法案(CHIPS)和通胀削减法案(IRA)的支持下迎来大幅增长,但随着信贷条件进一步收紧,预计四季度企业投资或迎来衰退式下滑,并最终拖累美国经济进入衰退。

欧元区方面,最新的经济调查数据持续疲软。预计欧元区和英国经济将陷入衰退。此外,由于货币政策的滞后性、企业破产数量的增加、贷款需求的直线下降,全球经济形势的高度不确定(如中国、美国的需求)都表明经济进入衰退或只是时间问题,但我们认为本质上将是相对温和的。

我们虽维持日本经济复苏的预期,但预计2023年四季度至2024年一季度经济将陷入疲软,实际GDP环比增速将连续两个季度略呈负值。

刘佳:美国和欧洲经济增速将在未来几个季度持续放缓。我们预计明年美国经济增速为0.4%,欧元区经济增速为0.9%。当前紧缩的货币政策将是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家庭消费和企业投资在高通胀高利率的环境中增速都将明显放缓。

日本经济将相对稳健,预计明年增速为1.1%。日本经济将继续受益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持续弱势的日元汇率。

王昕杰:我们下调了美国进入衰退的概率和时间,衰退的概率从70%下调到55%,衰退的开始时间后移到2024年二季度。

欧元区情况会更差一些,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经济增长已经停滞。通胀仍维持在历史高位,去年是因为供给端的俄乌问题,今年转移到了需求端的工资压力,所以不得不执行了历史上最激进的加息。

王毅:美国最近经济数据尤其是地产有所下滑,但总体还是表现出较好的韧性。

欧洲经济数据不断恶化,国际能源价格攀升对欧盟、英国有不小的影响。

日本汇率贬值压力较大,但从经济数据看,年底到明年的服务业需求依然旺盛。通胀对于日本依然是良性反馈,今年的企业盈利是明年能否确认工资上涨的关键。如果确认成功,那么日本2024年表现可能会超市场预期。

全球资产配置策略以防御为主

中国基金报:四季度,你将如何调整全球资产配置策略?

管涛:以防御策略为主,逻辑与2018年四季度相似,暂避美联储之锋芒。由于海外通胀下行仍存在不确定性,目前美联储宣称利率将维持更高更久,市场预期如果逐渐向美联储收敛,意味着风险资产可能面临估值调整压力。同时,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尚未转向,债券收益率难言大幅下行。此外,如果全球经济不出现大幅下行,大宗商品在供给端因素推动下仍可能有上涨空间。

四季度资产配置策略顺序为:现金>大宗>债券>股票。

刘佳:鉴于高度的不确定性,在股票方面,我们继续倡导同时包含价值股和增长股的“杠铃策略”。债券方面,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我们看好高质量的投资级别债券。我们同时看好黄金在投资组合配置中的作用。

盛楠:鉴于政策走向及全球经济前景仍存不确定性,我们目前风险资产配置及股票配置偏中性,其中,比较看好日本股票,经济增长及企业改革可望支撑日股估值提升。

鉴于国债收益率已达到较高水平,我们目前小幅超配美国及欧洲国债。

此外,我们看好美国投资级别的信用债,对美国的高收益债则维持中性,因为如果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信用利差还会走宽,高收益债将会承压。

王毅:建议配置短期现金,避免风险资产的调整。随着欧洲央行缩表进程推进,流动性收紧的影响会蔓延到欧洲各个风险资产类别。

王昕杰:我们仍然在3个月及12个月维度看贬美元,但没有之前预期点位低,主要原因是美联储提前降息的必要性降低。

我们上调美国股票展望,因为其增长相对具弹性,同时下调欧洲股票展望。发达市场债券继续提供吸引的风险/回报,当前收益率有助提高回报。

我们将亚洲(除日本)股票和亚洲美元债下调至核心持仓。在亚洲,我们仍然超配日本股票,并看好亚洲(除日本)各市场的多元化投资。我们将新兴市场本币债上调至超配。

国内经济复苏势头有望好转

中国基金报:进入四季度,你对中国经济前景作何展望?全年是否能够实现经济增长目标?

管涛:四季度国内经济复苏势头有望好转。如果看多个经济指标季调后的环比均速,4月份以来经济复苏趋于放缓。7月份以来,一系列针对性政策密集出台,包括新能源汽车下乡、鼓励消费电子和绿色家居、“城中村”改造以及“认房不认贷”等促消费扩投资手段。8月份,工业增加值、社会零售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季调环比分别增长0.5%、0.3%和0.3%,较4月至7月有所改善。9月份,制造业PMI指标录得50.2%,时隔5个月后重返景气区间,商品房销售高频数据在“认房不认贷”和地方政策持续优化的带动下也有企稳迹象。

四季度国内经济复苏斜率依然存在不确定性。除了房地产前景尚不明朗外,海外因素可能会通过贸易和金融渠道影响四季度经济表现。

我们对全年经济增长实现5%左右的目标充满信心。上半年,我国实际GDP增长5.5%,下半年只要实现4.6%左右的经济增长就可以达到目标。因为2022年四季度基数较低,所以,2023年四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速有望较三季度明显改善。3月份政府工作报告出来时,市场普遍认为5%左右的经济增速目标偏保守。但是,在充分考虑海外风险和国内周期性因素后,5%左右是比较务实的目标。

王昕杰:三季度后半段中国经济环比出现改善,全年最弱的时期已经过去,后续可能会有适度的修复。目前国内执行的是“货币边际放松,财政相对较紧”的政策,主要原因是目前宏观杠杆率较高,并且经济结构由原来重投资和生产转向消费。我们认为,未来6~12个月中国将采取针对性的财政措施,特别是支持地方政府财政的措施。房地产行业的纾困,可能也需要从支持需求方面向支持供应做一定程度的倾斜。

刘佳:8月和9月的消费和工业生产数据已经出现逐步稳定的迹象,四季度以后经济前景将明显改善。

盛楠:近期我们看到一些积极的信号。8月多项经济数据及9月PMI数据均显示中国经济在逐渐复苏。去库存压力有所缓解,且最近出现了原材料补库存。此外,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也有望支持经济在三到四季度走强。我们对全年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有信心。

王毅:中国经济还是面临很大的外部环境挑战,外需不足对于制造业影响很大,外贸萎缩对于外向型经济体来说都是挑战。在外部环境恶化的时候,增长目标可能更多的是弹性目标而不是绝对目标。

中国股票具有较好投资潜力

中国基金报:能否从估值及流动性角度分析A股及港股市场中长期走势?

管涛:中美股市的上市公司构成、投资者习惯等存在较大差异,A股与美股估值缺乏可比性。与自身比,沪深300滚动市盈率(TTM)在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也有过一波明显的扩张,上涨了70%左右至17.5倍。之后,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最低跌至2022年10月的10.5倍左右。当前,沪深300滚动市盈率处于从2016年1月至今的14%分位数,属于较低水平。市盈率主要受利率和风险偏好影响,前者显然不构成当前A股的掣肘,后者则受市场信心影响。

港股的市盈率高度依赖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流动性,这主要受汇率影响。中长期看,美联储迟早会降息,分歧主要在节奏上。不过,港股估值确实非常便宜,进一步下跌空间有限。

股市流动性稳中向好。当前,A股和港股成交量下降受多方面因素影响。A股方面,偏股基金发行遇冷,难以对冲北上资金的持续流出。与此同时,7月至9月,日均成交量逐月下滑,市场交投热度不足。不过,广义流动性和银行间流动性依然利好股市,货币政策环境相当友好。三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表示,要持续用力、乘势而上,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搞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港股方面,成交额占港交所总市值持续在0.2%~0.3%徘徊,A股虽然近期交投热度不足,依然有0.5%左右。对于港交所流动性不足的问题,除了双柜台模式正在试验外,近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指出,特区政府已成立“促进股票市场流动性专责小组”,深入研究提升香港股市流动性的方法。未来,预计美联储转向后国际资本会加速回流新兴市场,香港也有望受益。值得关注的是,掣肘港交所吸引力的上市公司行业构成也有望迎来利好,随着更多中概股和境内优质企业赴港上市,香港股市吸引力将持续改善。

王昕杰:A股估值处在历史中低水平,港股估值长期处在历史较低水平,显著低于美股,但港股的逻辑并不完全取决于估值。

在流动性层面,A股分为宏观流动性、广义流动性和股市流动性。宏观流动性过去18个月持续充裕;对权益市场直接影响的广义流动性出现结构性收缩,收缩程度开始下降;股市直接资金供给的流动性近期维持在低位,主要因为海外投资者担心地缘问题。对于地缘问题的担忧导致全球资金流动,以及香港资产本身的定价机制。今年美元保持相对韧性,我们预计2024年香港市场会出现改善。

刘佳:由于中国经济逐渐企稳,市场信心有望在未来几个季度恢复。从估值来看,中国股票的市盈率为10倍左右,大幅低于美股和欧洲股票的市盈率,也低于新兴市场股票平均12倍左右的市盈率。我们认为,中国股票在中长期具有较好的投资潜力。

盛楠:从估值看,A股和港股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此前,二季度经济数据转弱及美债收益率上升等因素导致部分外资流出,但随着中国经济基本面及公司盈利的改善,在估值如此低的情况下,流动性会回升,支撑A股和港股走强。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