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为何“跌跌不休”?何时见底?还能坚守吗?

2021-11-04 18:57

三季报披露完毕,就好像上市公司的秋季大考成绩出炉。拿到成绩单后,市场的反应也大相径庭。有的板块红红火火,接着奏乐接着舞;有的板块却稍显冷清,无效打工心里苦。比如说近段时间医药板块的走势,就让一众“医药人”有点伤心。好在最近两天有所回暖,让大家稍微回了口血。


医药还能买吗?医药为啥一直在跌?医药还适合长期持有吗?



01

先说三季报,医药板块的表现如何?

图片


从细分环节来看


表现最好的是生物医药(包括疫苗、血制品、基因重组药物等),前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达到41.71%、79.61%,主要受益于新冠疫苗等重磅产品因需求巨大带来的快速放量。

此外,医疗服务(包括CXO、眼科等)板块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前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0.37%、19.79%。CXO:由于医药行业高速发展,包括新冠治疗药物在内的外包需求旺盛,板块延续了高成长性。眼科等:去年国内新冠疫情严重,影响医院门诊量和手术量,而今年疫情良好控制下业务恢复增长。

其余细分板块的表现则较为平淡。比如说出口占比较高的化学原料药板块,由于去年同期高基数以及汇率变动的负面影响,净利润同比下降。


从板块整体来看


今年前三季度医药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7.50%和20.32%,增幅较为稳定,但与去年同期22.32%和33.93%相比,增速均有所放缓。

总体而言,这份成绩单表现尚可,但超预期的亮点不多,且细分领域间分化明显。

02

医药板块为何“跌跌不休”?


从今年7月下旬以来,医药板块便开启了震荡下行的走势。从7月初至今,中证医药指数(000933)累计下跌22%;从三季报密集披露的十月中旬算起,累计跌幅也达到了6%。

中证医药 vs 万得全A走势图
图片
(来源:Wind,2021-1-4至2021-11-3)

医药板块为何“跌跌不休”?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三季报业绩表现相对平淡


从三季报增速来看,医药板块在去年的高基数之上能有这样的表现,其实已经足以体现其业绩的稳定性。

但在今年的宏观环境之下,市场追求的是“高景气度”,既要求同比大增,又关注环比变动,在追求业绩爆发能力的同时,还更为在意估值和业绩的匹配程度。在与新能源和周期等高景气板块的对比之下,医药板块的业绩便稍显平淡,造成了资金的明显分流,叠加部分龙头个股业绩不达预期,带动板块回调。


对四季度集采的担忧


三季度以来,医药板块集采政策频出,胰岛素、中成药、骨科耗材集采接踵而来,引发市场震荡。进入四季度,2021年国家医保谈判即将开始,pd-1等创新药备受关注,也使得市场出现了观望情绪。

事实上,目前我国一共进行了5轮针对创新药的医保药品谈判,首次入选的创新药品,平均降幅基本都在40-60%之间,但绝大多数创新药进入医保之后实现了以价换量,销售额反而大幅增长,说明不必对带量采购过于悲观


减持引发的负面情绪


CXO(医药研发及生产外包)一直被认为是医药中的高成长赛道,在医药板块整体低迷的同时,走出了独立的行情。三季报出炉后,某著名投资机构批量减持CXO的动作引发了市场恐慌,11月1日当天,CXO指数(931750)大跌4.53%。

客观的说,对于投资机构而言,出于各种原因选择获利了结其实不足为奇。减持也并不会改变赛道的投资逻辑,影响主要还是在于情绪面杀估值。在医药板块整体较为弱势的时期,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大面积杀跌。从基本面出发,CXO企业的高订单数据、亮眼的Q3业绩(1-3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增速分别为44%、44%、75%)都可以印证其景气度。而且长期来看,在成本优势推动下,海外产能向国内转移+国内创新崛起,都有望驱动行业持续增长,增速有望继续保持在20%以上
(来源:Wind,中信建投证券、西南证券)

03

医药基金还值得投资吗?


长期来看,答案是:Yes!


先说大家都比较关注的集采。


经过18年来国家和各地区政府对药品和器械等产品的多轮集采和医保谈判,国内医药医疗集采已经趋于常态化、平衡化。通过集采回收了医疗机构中少数医生的决策采购权,有利于大幅减少“中间商挣差价”,在提高医疗服务定价的同时,有利于减少乱开药、多检查和医疗腐败等环节。

集采对医药企业的影响也并非全面利空。对原本市占率较高的企业,由于集采降价,可能会导致增收不增利,降低毛利率,遭遇短期阵痛。但对原本市场占有率低的药企和医疗器械企业,如果进入集采,则会使得公司的产品出现放量,反而有助于提升市场份额。此外,集采之下,国产医药和医疗器械价格明显降低,相比进口产品性价比显著提升,有利于国产替代加速推进。

而且,集采的本质绝不是以“压降多少医保费用”为核心,也不是为了限制行业的发展,而是为了正确引导产业的发展预期,让药企从过去通过低技术含量业务赚钱的思路中走出来,彻底转型升级提升技术水平,通过研发创新打造优质产品线,取得全球化竞争优势,逐步完成高端医疗技术的进口替代,向高端制造、硬核科技进军。从科创板的设立和注册制的实施中,也不难看出政策对生物医药企业的扶持和加大研发力度的支持。


然后说一下医药行业的长期前景。


医药行业最大的确定性在于我们对医药的需求是刚需

从时代背景来看,整个医药行业有望充分受益于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与医药科技创新,是典型的“朝阳”产业,行业长期增长空间较大。一般人在60岁之后会花费一生80%的医疗费用,从1963年(三年自然灾害之后)国内第一波婴儿潮算起,医药内需真正快速增长的阶段尚未到来。展望未来,人口老龄化叠加收入提升以后的医药医疗消费升级,医药行业长期向好的趋势不变,老龄化以及医改将是未来的趋势以及机会。

从行业现状来看,一方面,我国医药评审制度较为高效,鼓励创新;另一方面,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在不断加强,具备创新的土壤。在政策的引导下,经过行业的良性竞争,未来将会有一批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中国医药企业脱颖而出,站上世界的舞台,而对于整个医药板块来说,也有望迎来全方位的产业升级,焕发新的活力。
(来源:Wind,中金公司)

04

医药板块应该如何投资?


目前来看,四季度医药板块大概率仍然是震荡格局,在基本面没有明显走坏、估值具备安全边际的背景下,大幅下跌的可能性较小。华金证券认为,板块有望进入稳定期,中长期来看,以下几个领域值得重点关注:

1)受益于国内创新药高热度和海外订单转移的高景气CXO赛道中的全产业链平台化企业;

2)在医疗器械创新升级2.0大背景下具备平台型以及在单一或多赛道有集成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

3)优质医疗服务提供商,以及医美、植发、正畸等高成长性消费医疗领域;

4)有新冠疫苗和新产品持续布局的疫苗企业。


但由于医药板块的子行业较多,各自的面临的竞争格局和监管背景差异较大,在三季报中也体现了明显的业绩分化,所以与其等待医药板块整体的机会,细分领域的结构性机会更值得期待。因此,相较于医药指数基金,医药主题的主动管理基金可能更适合布局,由基金经理根据行业动态调整投资组合,不断挖掘优质标的。

经过较为充分的回调,医药板块的估值也回到了相对低估的位置,目前市盈率-TTM 32倍,处于历史的18%分位处,已经跌入了“机会值”。什么时候回升,也就是时间的问题。

图片
(来源:Wind,2021-11-2)

通过历史数据回测,在当前估值水平下对应未来1年收益率也以正收益为主↓↓↓
图片
(来源:Wind,2021-11-2。以上为历史估值对应的收益率水平,指数历史表现不预示未来表现)

短期来看,目前的医药行业的确不在风口上,大级别的投资机会可能还需要等待。但对于长期看好医药板块的投资者来说,低估值的阶段往往指向布局的时点,如果做好了投资2-3年的准备,可以考虑按计划定投或者逢低分批买入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逆向投资总是要经历时间的考验。在漫漫投资路上,追涨杀跌的人性是你最大的敌人,而时间才是你最好的朋友


风险提示

本资料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以上内容不构成个股推荐。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