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内经济从复苏走向边际出现放缓迹象,权益市场前期热门版块随着估值的提升其波动性正在加大,那如何看待2021年下半场权益市场和固收市场的投资机会呢?随着浙商基金旗下公募产品二季报的正式披露,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浙商基金各位基金经理有料又可靠的观点!
# 基金经理观点精选 #
查晓磊
浙商基金总经理助理、基金经理
虽然我国经济整体处于复苏向好过程当中,但由于短期的供需错配,使得上游价格上涨对下游尤其是消费行业产生了相对负面影响。这样的情况可能还会延续到今年三四季度。对于后续的演绎,从正常经济体出清的角度看,最终的价格将由下游部门通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而传导出去,但这可能也需要一个过程,大体估计,可能也会到今年三四季度。因此,消费系统性的机会可能会在下半年到来。短期看,我们倾向于认为市场还是围绕着涨价,复苏与科技创新三条主线演绎。
在宏观经济层面,2020年的疫情对我国本已平稳的经济进行了一次冲击,并进而对后续的经济运行产生了类似于“涟漪”的效应。尤其在宏观经济的数字层面,所谓“同比”、“基数”等效应将需要一定的时间熨平。因此,我们认为未来对经济的各种过于乐观和过于悲观的预期可能都将会与实际的情况有所偏离。
在风险层面,一方面,海外风险仍然要持续关注。另一方面,在一些受到结构性政策影响的领域,需要关注并跟踪其后续的潜在影响,有些影响可能是事先未预判到的,并将在到来的时候对市场形成意外。
向伟
浙商基金智能权益投资部副总经理、基金经理
随着全球进入了后疫情时代,市场前期热门版块的波动性也在加大,应该加强应对潜在的结构性风险,依据基本面估值的性价比及时调整各版块之间的结构。此外,随着海外疫苗的普及,国外经济正在逐步回暖,随着经济的复苏,预期货币环境也会逐步趋紧。
在风格层面,近期高成长风格表现持续占优,低估值风格有一定回撤。通过 6 月中旬的成分股调整,目前中证 500 的风格拥挤度处于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以内。中证 500 成分股以规模中大的公司为主,整体拥挤度不高,具有较高性价比,一些行业增速与估值相匹配的行业依然有较大投资机会。
贾腾
浙商基金智能权益投资部副总经理、基金经理
二季度以来经济持续回升,一方面得益于全球经济开始进入恢复期,更重要的方面在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无可比拟的优势,这种优势体现在广泛而快速的供应链系统及配套的基础设施、多年积累的工程师红利以及由此积累的工艺技术优势、科技和数字化手段对于制造业的赋能和升级等多个方面。这些多年的积累使得我们的竞争优势在全球广泛的复苏中得以放大。
尽管有上游原材料的压力、汇率的压力、运费的压力,从已经披露的上市公司半年报预告来看企业的盈利将大概率超过市场的预期。由制造业带动的经济复苏影响范围更为广阔,我们认为一方面将传导到企业新一轮的资本开支,另一方面将逐步传导到工人收入进一步传导到下游消费。因此我们对于经济上升的持续性更加乐观。
权益市场方面,尽管指数整体表现平淡,但由于企业盈利的进一步上升使得权益资产性价比进入了更占优的区间,在企业盈利持续上升,流动性也没有太多掣肘的情况下,权益市场后续的表现仍值得期待。应注重挖掘优质的中盘股,前期的冷门行业中的优质龙头公司或热门行业中的中小市值隐形冠军都是值得重点关注的方向。
香港市场方面,港股阶段性可能会跑输A股市场,但是我们认为港股市场短期受流动性影响,中期受业绩的影响,长期必将受益于中国总体经济份额的提升和进口替代的正面影响。所以短期因为流动性影响导致的估值倒挂,给了注重长期基本面的投资者一个很好的买入机会。香港是国内投资者海外投资的第一站,对于长远资产多元化的意义非常深远。
陈鹏辉
浙商基金智能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助理、基金经理
截止到 6 月 30 日,A股市场已经拥有4300多只个股,市场广度和深度已经足够,我们认为未来 A 股市场仍将会是结构性市场,而结构性分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基本面的分化。
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我国16岁到59岁的有效劳动力已经连续几年减少了,人工成本在快速上升,但工程师红利仍在。在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鼓励通过技术、知识及制度创新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政策导向将成为主导。
在具体的策略上,我们更加倾向从行业中观景气度出发,寻找行业景气度在整体经济结构中排名靠前的细分行业;同时,还需要结合企业的经营周期,选择面对外部冲击能积极拥抱变化且具有良好治理结构及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总体看来,未来将以下机会或许值得重点关注。
1.高景气度、中国已经具备竞争力、渗透率或国产替代空间较大的科技行业,如半导体、电动车产业链、AI方向、军工等;
2.新消费类行业:医药及医疗器械等领域自下而上择股;
3.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上半年业绩较差,下半年估值回归到合理位置的优质中游制造行业。
刘炜
浙商智能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
我觉得我们给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的从来都不是指数权重股,我们的责任是要发现明天的行业龙头,所以在过去多年从业中,一直专注挖掘优质的中盘股。一是他有一定规模,不至于像小盘股一样受宏观剧烈冲击,二来他仍然可以获得市场份额的增量,而不是仅仅随着行业的增长而增长。本季度我们看好半导体芯片 IGBT 的龙头,行业龙头地位显著,估值比A股同类公司折价很大;休闲食品龙头处于商业模式的再造,加大连锁布局,估值同样比A股同类公司便宜。
重制造、轻服务。互联网公司在经历过去几年的大发展之后,确实已经成了巨无霸,政府的监管在逐步加强,“反垄断”会在未来几年持续;整体监管的加强确实会提升风险溢价(risk premium rate),对股价形成压力。同时,对于关键制造业领域,中国政府和企业确实空前重视。我投资生涯早期接触的美国、日本和韩国科技和制造业企业,都在迅速的被中国企业追赶并超越,这个速度是惊人的,而且到达一定的量能之后,会形成几何式的爆发。
2021年上半年整个消费电子和制造业领域都面临空前的缺芯片, 从先进到非先进制程芯片,都充分享受了数年未见的涨价潮。虽然台湾疫情的加剧仍然可能使缺芯片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是我们觉得2021到2022年,总体缺芯片的状况会大幅缓解。同时,高企的原材料价格也会趋于平稳。下游的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和制造业领域之前的毛利承压,会 U 型反转。我们看好在机器视觉、DRAM,IGBT 等国内薄弱领域的进口替代,收入的大幅增长和成本的下降或许将会带来巨大的利润增长。
王斌
浙商基金智能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助理
我们认为VR 产业现在正是进入成长期,新一代产品在游戏和社交场景中获得客户认可,形成了商业正反馈。我们认为传统消费电子产业,特别是手机产业链,已经进入成熟期,虽有结构创新,但是行业总量维持平稳。此阶段应该从企业竞争力出发,去寻找“胜而后求战”的优秀公司。
随着全面注册制继续推进,A股未来的股票数量会继续增加。我们逐渐意识到,结构差异可能会长时间存在于A股市场。我们需要做的,是不停寻找优质资产,构建均衡性好的组合,而不是预测后市到底还是不是牛市。除了结构化差异,我们还看到A股的主动投资超额会非常明显,A股没有出现美股的指数越来越强的情况。这本质上也是中国产业结构决定的。中国各行各业都存在一些“隐形冠军”,这些企业可能体量小,但是充满竞争力,股价表现优异。
过去几个季度国内部分行业承接全球需求,行业景气度较高,很多相关公司股价大幅度上涨后,估值已经脱离商业模式的限制了。这种情况下有两个风险,一个是公司商业模式本身并未因为景气度高而迁移,那么估值扩张的底层逻辑不成立,景气度交易者来得快,去的也快,这种股票大幅度上涨之后,波动率明显上升,蕴含的风险较高。另一种情况是行业高景气度诱惑新进资本,导致很多本身格局稳定的“双龙头”行业格局变差。假设未来行业需求依然很好,但是恶化的竞争格局会带来风险。历史上,这种行业一旦价格下跌,供给就会超预期释放,而在这之前,供需平衡表还是会显示供不应求。
周锦程
浙商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助理、基金经理
对于债市而言,经济修复动能从前两个季度的各项指标一致上升转向边际转弱方向,加之货币政策在二季度和7月初降准的友好态度,以往债券下行行情最后一跌的风险已经大幅降低,配置角度立足于加杠杆吃票息的胜率已经提高,而交易角度可能仍然是偏区间震荡的思维,信用角度仍要防范点状的信用风险事件。
对股市而言,疫情带来的修复不均衡,导致股市的机会也是更加结构化的,消费由于恢复滞后还存在结构性机会,绿色低碳、产业链自主可控则带来成长性行业的投资机会。关注海外市场可能超预期的波动对国内市场的扰动,目前中美利差较高情况下对债市影响有限,可能对权益市场会有阶段性冲击。同时关注7月底政治局会议对下半年经济金融工作的定调。
刘爱民
浙商基金固定收益部基金经理
下半年有三个值得关注的点,一是海外环境,美联储在6月份已经显著提高了提前加息的预期、并确定了接下来要讨论缩减购债,三季度美联储的态度非常关键,但目前看来美国经济修复速度有不及预期的可能,美债收益率可能已经在提前反应这种预期,这将是全球大类资产的重要主线,美联储货币政策可能仍维持对金融市场偏友好环境。
二是国内通胀,CPI下半年较难达到对货币政策构成压力的位置,PPI则有可能同比维持高位,但明年上半年会有一个大幅回落的过程,所以目前仍要顺应央行所言通胀压力是暂时性的观点。
三是国内经济的持续修复的内生动力,目前来看,地产、出口超预期有韧性、下半年对经济仍有一定支撑但边际可能终将趋缓;消费可能受疫情对出行习惯等的影响需要更长时间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制造业投资二季度来看修复水平一般、是否能在下半年带来额外动能目前仍需观察。
风险提示
备注:以上观点来源于浙商基金二季报,具体详情见官网完整季报。风险提示:本材料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在投资前请参阅本公司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媒体发布的正式公告和有关信息。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人工智能投资存在固有缺陷,投资者应当充分了解基金运用人工智能投资的风险收益特征。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产品由浙商基金发行与管理,销售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
2021-07-26 21: 32
2021-07-26 21: 07
2021-07-26 20: 57
2021-07-26 20: 56
2021-07-26 20: 53
2021-07-26 20: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