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市场洞察:强周期板块助攻,沪指6年来首次收于3700点之上

2021-09-13 18:54

图片

本篇摘要:

【市场观察1】A股:强周期板块助攻,沪指6年来首次收于3700点之上

【市场观察2】新能源车:8月销量逆市增长,乘联会上调全年销售目标

【市场观察3】海外:美国7月职位空缺创记录新高,经济与就业市场仍然强劲

图片

图片

△资料来源:Wind,Bloomberg;数据截至2021/9/10。

图片

A股:强周期板块助攻,沪指6年来首次收于3700点之上

■ 强周期板块助攻,沪指收创2015年8月以来新高:

在钢铁煤炭有色化工等强周期品种及中字头大基建板块的带动下,上证综指延续了带量上攻的趋势,周五自2015年8月以来首次收于3700点之上。成交方面,截至周五,沪深两市已经连续38个交易日成交额突破万亿元;两市融资余额突破1.7万亿元,亦创2015年7月以来新高。截至周五,北向资金本月已经流入逾300亿元,已超8月全月的269亿元,年至今流入近3000亿元,已超2020全年。

■ 市场热度仍相对健康,长假临近、做好资金安排:

相对健康的放量(成交额、融资等指标相较2015年中尚未明显过热)、中字头等低位股的补涨和轮动,相关迹象显示上证综指正走在突破2008年以来的下降趋势线的路上,尽管随着美联储9月会议(9月23-24日)、中秋、国庆假期的临近及各个指数均需要向上突破以打开空间,短线波动恐仍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投资者宜在控制风险、规划好假期资金安排的基础上,继续以大格局看待A股市场的中长期投资机会。

图片

图片

△资料来源:万得,上投摩根。

新能源车:8月销量逆市增长,乘联会上调全年销售目标

■ 8月新能源车销量逆市增长,乘联会上调全年销售目标:

9月8日, 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同比和环比均有下滑,但新能源车销量同比继续高增167.5%,环比增12.0%,1-8月新能源车零售销量同比增长202.1%,亦远高于全部乘用车同比17.1%的增长率。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新能源已从边缘化地位走向主销车型的核心地位。乘联会还将2021全年新能源乘用车产销量目标上调至300万辆。

■ 渗透率提升逻辑逐渐验证,新能源车的长期机会显著:

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的逻辑也在逐渐验证。乘联会的数据显示,8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升至20.1%,1-8月渗透率为12.8%,较2020年5.8%的渗透率提升明显。全球范围来看,当前新能源车渗透率只有个位数,随着相对发达的国家或经济体都已经提出或早或晚的电动化目标,渗透率提升的进程可能会加速,新能源车行业将迎来总量增长的中长期机遇。行业内能够不断保持竞争优势和领先的优秀公司值得重点关注。

图片

图片

△资料来源:万得,(上)乘联会,数据区间2020.01-2021.08;(下)新华社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整理。

海外:美国7月职位空缺创记录新高,经济与就业市场仍然强劲

■美国7月职位空缺创记录新高,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创18个月新低:

美国劳工部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7月职位空缺增加74.9万至1,090万个,为2000年12月开始记录该系列数据以来的最高水平,这表明8月招聘大幅放缓是因为雇主找不到工人,而非劳动力需求疲软。9日公布的美国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降至近18个月最低,也显示劳动力市场持续复苏。此前9月3日美国公布的8月非农新增就业人数环比大幅下降逾75%,一度加剧了投资者关于“全球增长见顶将导致收益预期见顶,进而导致股市见顶”的担忧。

■ 劳工供给制约8月新增就业,美国经济与就业市场仍然强劲:

尽管8月新增就业人数低于预期,但失业率仍回落0.2个百分点至5.2%,薪资月度环比增长0.6%。这意味着制约就业增长的并非需求急剧下降,而是供应不足。虽然8月份就业报告可能会降低美联储在9月份会议上明确缩减购债计划的可能性,但鉴于美国经济的整体健康状况和通胀前景,美联储仍有可能在今年开始缩减量宽操作的规模。这意味着,随着政策正常化的道路趋于明朗,今年年底至明年,美国国债收益率或将继续上升。历史上看,美股、尤其是偏价值与周期的板块,与美债收益率往往是同向运动的。

图片

图片

△资料来源:万得,(上)数据区间2000.12-2021.07;(下)数据区间2000.01-2021.09,根据月末收盘价做同比和同差,其中今年9月数据截至10日。

图片

■ 欧洲央行放慢PEPP购债步伐,但拉加德称这不叫“缩减”叫“校准”

■ 美联储褐皮书称经济“略有放缓”,仍面临通胀和劳动力短缺等问题

■ 美联储官员称仍可能在今年开始缩减购债,尽管就业增长放缓

■中国央行:不存在很大的基础货币缺口,今后几个月流动性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风险提示:材料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或投资承诺,不代表报告撰写人所管理基金的投资承诺或实际投资结果。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当投资者购买基金产品时,既可能按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以详细了解产品信息,并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