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报 | 疫情反复之外,消费复苏的进度因何被拖累?

2021-10-26 22:30

今年以来的消费数据颇受市场关注。尤其是在三驾马车之中的出口数据保持超预期的两位数高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的对比下,消费数据更显黯淡。


更重要的是,有人发现单用“疫情反复”似乎无法完全解释三季度消费疲软现象。


比如,天风证券的宏观报告中提到了三个现象:一是网上消费增速下滑幅度高于整体。如三季度网上商品消费两年同比增长12.8%,较二季度下滑4.6%,下滑幅度高于所有商品消费(下滑1.5%),而今年1-2月的疫情反复对网上消费几乎没有影响。二是粮油食品类消费增速开始下滑。三季度粮油食品类消费两年同比增长8.1%,较二季度下滑3.9%,但去年和今年年初的疫情都不曾对这类必需品产生影响。三是社零增速自去年以来,即使在疫情平稳的状态下也不曾复原。从数据来看,疫情以来,社零两年同比最高的是去年11月的6.5%,今年4月以来一直在5%以下,疫情之前则在8%以上。


换句话说,三季度的社零下滑确实受到疫情反复的外生冲击,但疫情之外,显然还有消费内生动力没有完全修复的原因。

另外几个数据同样可以作证以上观点。


比如,今年中秋和国庆假期的出游数据,不仅弱于2019年数据,同样弱于2020年同期。参考东方证券报告中的数据,2021年国庆假期(10月1-7日)全国民航运输日均人次相比2020年同期下降19.6%,相比2019年同期下降27.4%。


而作为对比,今年“五一”假期的旅游人次相比2020年已恢复至103.2%。


中信证券的一份报告中提到,2021年三季度规模以上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23.0%;但此前的二季度,这一增长数据为28.6%。


除此之外,申万宏源的宏观团队也在专题报告中特别提到,7-8月零售走弱与1-2月相比,更多由商品零售所拖累,而非直接受防控升级冲击的餐饮服务。具体表现为7-8月更大的下滑幅度是由于疫情关系较小的可选商品拖累所造成。

对此,天风证券报告中的结论是,消费复苏的主要掣肘不在于总量,而在于结构不均衡。如报告援引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的《疫情后时代中国家庭的财富变动趋势》的数据,中高收入群体的消费修复已经完成;但疫情对中低收入群体的冲击较大,导致其收入下降、财富持续缩水。


上述观点在西部证券的宏观报告中也有印证。报告中提到,去年疫情对不同行业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存在极大的结构性影响,低收入行业受冲击最大。其中,住宿餐饮、水利环境、居民服务三个行业出现平均工资负增长,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运仓储、文娱、卫生出现极低的个位数增长。此外,疫后跨省务工成本过高,也降低了部分中低收入群体跨省获得更高收入的机会。直至今年Q2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数量仍未恢复至疫前高点水平,其收入增速亦仍明显低于疫前。

图片

当然,在看到数据的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促进消费的政策信号已经在不断释放。你可能和我一样关心政策可能起到的效果。


参考东吴证券的宏观报告,近十年间(2011-2013年、2015-2017年、2018-2020年这三段时期),同样出现过居民消费增长相对乏力的情况,并因此促成了多想促进居民消费的政策举措。三段历史经验表明,政府促消费政策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复苏加速,但存在一定时滞性,通常在政策出台的次年出现消费增速的改善。


此外,政策类型也会决定拉动消费的效果。例如,若政策从居民收入、商品价格、消费环境等方面同时入手,则其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均衡有效;若针对特定领域进行政策补贴,则其对相应领域的消费拉动更迅速直接。


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材料仅供具备相应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资者阅读,不得视为要约,不得向不特定对象进行复制、转发或其它扩散行为,管理人对未经许可的扩散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