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震荡,风格要变?本月A股如何操作?投资要点来了!

2022-02-14 17:29

春节之后,A股的走势也没能让基民们省心。说好的“跨年行情”落空之后,“春季躁动”目前也没有什么端倪。大超预期的“社融”数据披露后,A股在上周五反而意外走出了4000个股下跌的“亏麻”行情。


今日的指数依然绿油油,“高景气”板块好不容易从ICU里爬起来,又轮到了“银地保”吃面。


图片

(图源网络)


发生了什么?A股短期还有没有机会?风格是不是已经切换了?接着看,挖掘基带你好好捋一捋。


01.

如何理解最新的社融数据?


央行上周四公布了2022年1月金融数据:


1)新增人民币贷款39800亿元,市场预期37600亿元,前值11300亿元;


2)新增社会融资规模61700亿元,创历史新高,市场预期54400亿元,前值23682亿元;


3)M2同比9.8%,市场预期9.4%,前值9.0%;M1同比下降1.9%(剔除春节错时因素影响为同比2%),前值3.5%;M0同比18.5%。

(来源:Wind、华泰固收团队整理)


挖掘基小贴士

M0、M1和M2分别代表着代表不同口径下可以体现实体经济流动性的货币供应量。


M0指流通中现金,可以简单理解为各个企业和居民手中持有现金之和,是最活跃、流动性最好的钱,它的数值高证明老百姓手头宽裕富足。


M1指狭义货币,是在M0的基础上再加上单位活期存款。


M2指广义货币,是在M1的基础上再加上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和其它存款。


若M1同比增速过高、M2同比增速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经济景气度上升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通货膨胀风险。


若M2同比增速过高、M1同比增速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钱不愿意进入实体经济循环中,存在一定的经济下行风险。


但是在投资分析时也并非直接套用,需要关注其他相关经济指标的变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比如反应企业生产成本的PPI和反应企业信心的PMI等。


在 “天量”社融数据背后,资本市场对于“总量的好”和“结构的差”存在较大分歧,实际上反映了政策“热”和实体“冷”的分化。中泰证券认为,综合高频指标表现和社融信贷分项数据看,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企业新增贷款“成色不足”。尽管政策驱动带来的短贷票据冲量,但更能反映实体真实的融资需求的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占比仍处于低位;


2)地产主体信心修复难度较大。尽管近期地产金融政策和需求政策有一些边际放松,但是市场主体信心并未有效恢复,去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持续降温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性改变;

3)基建发力不明显。从1月份建筑业PMI等高频数据看,基建发力不排除存在结构性、区域性的亮点,但整体力度可能低于预期。不少银行贷款主要用于支付工程款、偿还/置换到期债务等,可能不代表真实的项目需求和实物工作量形成。


4)M1增速低迷,实体预期较悲观。1月份M1同比下降1.9%,即使剔除春节错位因素影响,也仅增长2%。在政策大幅发力的背景下,M1增速回落也从侧面表明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意愿较弱,和社融结构数据表现一致。(来源:中泰证券)


上周四金融数据出炉后,接下来两个交易日A股的表现仍然低迷,主要是由于宽松的货币及信用政策向经济实体传导需要时间,市场信心的恢复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但不管怎么说,社融的大超预期印证了“稳增长”政策的确在发力,政策正在逐步落地,市场的悲观预期也有望触底反弹、逐步扭转。在这里它代表的是一种风向,总量或许比结构更重要。


02.

如何看待市场的短期走势?


往后看,国内核心关注点在于短期基本面。尽管宏观经济增速面临较大压力,但一季度我国经济有望实现开门红,核心拉动力在于基建投资。虽然疫情反复可能扰动经济活动,但是我们预计疫情防控更为精准有效,“就地过年”影响或弱于2021年同期,叠加政策前置性发力,一季度GDP环比增速或好于2021年同期。


而海外核心关注点在于货币政策。美联储3月首次加息已是明牌,年内至少3-4次加息+6-7月前缩表已初步达成共识,3月加息50bp的概率也在上升。


各机构对于美联储加息&缩表情况预测

图片

(来源:华尔街情报圈)


大家更为关心的是,美联储加息会对A股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会构成明显利空吗?


从历史来看,美联储加息和缩表期间对于A股整体的影响在于资金和风险偏好层面。就是两方面,一是加息使得美元走强,引发外资出逃;二是美股下跌,情绪冲击A股。


首先,人民币汇率不一定会贬值。当前我们面临的是两股力量的博弈。一方面,目前我国处于外需强劲、内需疲软的环境当中,对外出口仍然维持强劲,这一背景下人民币外汇需求强势。另一方面,加息确实会使得美国资产的吸引力上升,使得资金回流美国。但目前来看,前者的力量是占优的,如果出口的强势有望维持,这个相对优势也不会消失。从历史来看,自2015年以来,在人民币升值周期A股指数往往不会出现明显的调整。


其次,我国货币政策强调“以我为主”,国内目前处于宽松周期,不仅没加息压力,甚至还有着降息预期,所以美联储加息对A股更多的是短期心理冲击。美国上一轮加息周期是15年12月到18年12月,复盘当时的市场表现,首次加息的确对股市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影响会逐步消散,主要在于不同国家的不同经济周期和宏观政策后续应对。


可能在上一轮美联储加息进程中,A股经历了熊市使得大家心有余悸。但我们以18年为例,当时的宏观环境是国内经济下行,经历了去杠杆,还受到了贸易战的外部负面影响,这才是市场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


加息最大的负面影响是外资流出,但一个重要的论据就是,在2018年我们面临内外双重压力之下、A股持续下滑之际,北向资金全年净流入总额高达2942.18亿元,仍然选择逆势增配A股(来源:中证报)


综合评估,我们认为美联储加息预期对于A股的影响是可控的,无需过分忧虑。国内稳增长态度坚决,宏观政策回旋余地充足,能够坚持“以我为主”,人民币汇率在金融开放和出口强势的支撑下维持强势,不用担心外资出现大规模撤退。


整体而言,去年底以来的杀跌更多是风险偏好收缩带来的结果,而当下无论是已经处于低位的风险偏好、企稳的外围市场还是国内持续加码的稳增长,都有利于风险偏好的企稳。我们对于2月的市场表现是谨慎乐观的


03.

如何看待市场的短期走势?


挖掘基在这里给大家转述一下我司策略组的观点。目前仍然建议大家延续景气+反转的投资策略,坚守成长,配置反转


从历史复盘来看,景气投资在A股是长期有效的。但年初以来,无论是金融地产还是上游周期原材料还是农林牧渔、基建地产链,这些表现较好的行业均具有明显的反转投资特征,景气赛道反而纷纷遭遇杀估值。策略组依然维持这一反转投资特征是暂时性的判断,但在上半年,稳增长背景下的反转投资仍应作为具有一定配置意义的策略。


现在是景气投资与反转投资两个矛盾的集中点。如果成长方向仍然景气,那么杀估值就是机会,可以回避业绩低预期的方向,坚守景气维持、盈利兑现的成长方向;如果反转确定存在,那么短期也不应放弃。


1)景气投资:关注新能源车、风电、半导体的超跌反弹机会


具体而言,从交易层面看,成长方向的恐慌杀跌可能已告一段落。从当年盈利预测与PE(TTM)匹配情况来看,新能源车、光伏、半导体、军工都处于近两年性价比最好的位置附近。但是,军工、光伏等成长方向目前已披露的21年报业绩预告总体低于预期,对于市场高增长的一致预期有所动摇。在短期适度回避业绩低于预期的情况下,成长方向可以适度收缩,推荐配置能源车、风电、半导体


图片

(来源:Wind,华夏基金,2022.2)


2)反转投资:配置农业、上游周期、疫情反转


  • 农业(养殖、饲料):天风证券回测了困境反转策略的有效性,提出了困境反转标的的一个标准,即当年绝对高增速且上一年不大幅负增长。在农林牧渔的细分方向中,肉鸡养殖、水产饲料和畜禽饲料都是比较符合特征的方向,生猪养殖从盈利预测层面上在2021年出现亏损,2022年的反转预测仍然保守,但总体上看,养殖、饲料方向均是相对较优的反转类资产。


  • 上游周期(有色、钢铁、化工):稳增长政策的升温、商品价格的触底回升、股价回调但业绩总体保持高增速,这些使得上游周期品具有较强的反转特征。稳增长+供给受限是短期支撑商品价格和周期行情的重要基础。

  • 疫情反转(机场、免税):疫情反转是过去两年市场时不时出现的阶段性主题,但从本次冬奥会相关安排来看,疫情防控的反转更有可能在今年从预期走向现实。对于直接受益于反转的场景来看,机场在主要受益方向中性价比较好,而免税也相对较为匹配。



短期资金避险情绪升温,市场热点散乱,操作难度较大,保持观望或者控制好仓位逢跌布局也不失为上策。外围市场方面,下一次美联储议息会议要等到3月15-16日,此间的间隔对A股而言有望形成一个春节后到两会前的有利时间窗口。当前政策底已现,市场底可期。


最后,挖掘基想告诉大家,A股历史上的熊市无非两种情况,要么是市场过热、估值太高,比如2015年;要么是经济增速下行,市场担忧经济前景,比如2018年。首先,当前市场并没有过热,估值也不算高;其次,“稳增长”发力,经济增速具备向上的动力。就算面临外围市场的负面冲击,负面影响终会消退,过去的A股也无数次从类似的短期影响中修复。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当前阶段投资者不需太过恐慌,情绪杀完之后,股价终究会回归价值。



风险提示

本资料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以上内容不构成个股推荐。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市场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