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市场再度剧烈波动。据WIND数据,1月主要股指全线下跌,创业板指即下跌12.45%,而在年前小幅上涨的上证综指和沪深300指数,新年开局也调头向下,分别大幅下跌7.65%和7.62%。
展望后市,我们认为,2022年国内经济回落压力加大,但不必过分悲观。在通胀剪刀差收敛,财政政策蓄力加码和货币宽松预期增强等诸多有利趋势的叠加下,A股盈利增速有望先抑后扬。权益市场上,A股在经历了去年的深度调整,消费板块或是今年重要的结构性机会。预计2022年消费随着疫情缓解有望渐渐回暖,消费板块的投资性价比或将逐步显现。
稳增长政策发力,多行业或逐步企稳
据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制造业PMI指数为50.1%,环比回落0.2个百分点,制造业修复速度有所放缓,但仍处于扩张区间。小型企业与大中型企业的分化加重,大型企业PMI指数环比继续改善,而小型企业进一步回落,继续位于收缩区间。
而综合PMI价格分项与工业品价格高频数据情况,我们预计1月PPI同比或将降至9.2%附近,通胀剪刀差有望进一步收敛。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2月数据来看,CPI同比上涨1.5%,PPI同比上涨10.3%,价格通胀剪刀差已经从10.6%缩小到8.8%,上下游价格更趋协调。
我们认为,供给干扰减弱、需求收缩下,PPI或已进入趋势性下行通道,前期上涨较为明显的上游原材料,对中下游行业的压制已明显减弱;PMI指标显示,部分与原材料端紧密相关的中上游行业已开始原材料库存回补等,但偏中下游行业修复不明显。伴随供需矛盾缓解,原材料成本压制的负担逐步减弱,有利于企业经济活动的修复。
在财政政策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将继续发力。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完成预算并有一定超收。按照预算法规定,2021年的超收将全部用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这会给今年的预算安排提供更多的资源和空间,也为保持今年的支出强度、推动财力下沉提供资金支持。
除此以外,社融规模方面,央行公布2021年12月新增社融规模2.37万亿元,低于预期的2.43万亿元;社融同比增长10.3%,高于前值的10.1%。政府融资与企业直接融资对当月社融做出了主要贡献,而新增人民币贷款继续偏弱。我们认为,虽然前期社融规模不及市场预期,但增速却已连续第二个月回升,进一步夯实了信用筑底回升的市场判断。
总体来说,当前信用持续企稳,货币宽松预期增强。而历史上信用企稳期间,金融板块率先企稳,价值、大盘风格占优,反转类机会也值得关注,包括金融地产、大众品、计算机、通信、部分机械等。当信用企稳之后,若剩余流动性比较充足,成长类主导产业也会逐步企稳。
消费板块有望迎来结构性投资机会
基于通胀剪刀差收敛,财政政策蓄力加码和货币宽松预期增强等诸多有利因素的影响,我们判断A股盈利增速有望先抑后扬。展望2022年权益市场,建议投资关注PPI向CPI传导逻辑下的板块、新兴消费板块、出行板块、交运板块。
其中,消费板块上,2021年四季度,在政府一系列稳增长措施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GDP同比增长4%,两年平均5.2%,然而经济结构上看却喜忧参半,地产和消费成为主要的掣肘。考虑到稳增长的政策力度仍在加强,消费板块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由于消费是后周期变量,其复苏的前提是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预期回到正常轨道。在保民生、保就业的政策目标导向下,政府在应对失业问题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失业率已经大致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随着托底经济的政策频出、改善全球疫情的医学手段提升,预计2022年消费板块或将逐渐走出阴霾。但就复苏的节奏而言,我们认为短期内消费修复的幅度和斜率可能都较为平缓。
另外,在“精准防控”的防疫政策下,交通运输行业有望进一步修复。1月20日国务院更发布《“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通知。预计旅游消费促进政策将有助于民航业需求的逐步恢复,建议关注冬奥会、两会、二十大等重要时间点之后行业数据的变化情况。
与此同时,我们认为2022年也是新能源汽车领域新技术集中落地之年,新技术的方向和变化成为2022年主要的关注点,比如4680、高电压平台、硅碳负极、磷酸锰铁锂、LiFSI、PET铜箔等。顺应结构、供需、新技术等行业变化趋势,增速超越行业或者单位盈利向好的环节和个股将是重点关注的方向。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2022-02-15 18: 56
2022-02-15 18: 49
2022-02-15 17: 49
2022-02-15 17: 46
2022-02-15 17: 28
2022-02-15 15: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