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扬观察|碳中和与保障房双驱动下,“固收+”转债怎么配?

2022-02-22 21:28

图片


摘   要

装配式建筑符合绿色发展理念,具有长远发展空间。

2022年全国拟筹建保障房约240万套,将带动装配式建筑行业大幅提速。

和混凝体结构成本差距缩小,将推动钢结构市场扩容。

“固收+”组合对安全性要求较高,本着客户利益至上的原则,可等待转债市场调整到位后择机配置看好标的。



正   文


对于“固收+”组合来说,可转债无论是视为固收部分还是+的部分,都是给组合提供业绩弹性的绝佳工具。当前可转债市场经历了一波调整,但无论是从宏观经济与政策面还是从个券业绩和估值层面,我们都还能看到有一些优质标的存在配置价值,有希望给追求长期稳健回报的“固收+”投资者带来具有性价比的收益空间。装配式建筑就是我们目前重点关注的一个转债投资行业。

从长期看,“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未来几十年的重大政策,从短期看,推进保障房建设是稳增长的主要抓手。在长期与短期政策双轮驱动下,装配式建筑因为“绿色、高效”的特征契合了政策目标,将明显受益,给行业内优质公司带来投资机会。

长期驱动:“双碳”指引,绿色转型

装配式建筑契合“双碳”目标,是未来建筑业转型的重要方向。装配式建筑在工厂加工预制件,运输到建筑现场组装,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具备工期短、污染少、能耗低等优势,但其成本高约10%。随着国内老龄化提速、用工成本增长,人工用量更低的装配式建筑将逐步缩小成本差距,在经济和社会效益上满足绿色建筑转型的要求。

表1: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指标对比


资料来源:《装配式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指标》(征求意见稿),鹏扬基金

“十三五”期间,国家与地方陆续出台装配式建筑支持政策,2020年渗透率提升至20%。“双碳”目标指引下,住建部“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占比达到30%以上,北京、江苏、四川等多个省市的目标渗透率超过40%,装配式建筑发展有望加速。

表2:装配式建筑重要政策梳理

图片

资料来源:国务院,住建部,各省住建部门,鹏扬基金

▲短期催化:保障房带动装配式加速增长

2022年全国拟筹建保障房约240万套,带动装配式建筑行业同比增长16%,较去年大幅提速。自1994年起我国保障性安居体系不断完善,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根据各省市保障房建设规划不完全统计,“十四五”期间全国筹建保障房将超750万套,其中2022年规划240万套,保障房有望成为今年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之一。

装配式建筑的高标准化、短工期等特点较为符合保障房建设需求,多地已将保障房作为装配式试点项目。中性假设下,2022年装配式建筑总面积同比增长16%,2021年仅为4%;2025年装配式整体渗透率将达36%。

表3:“十四五”期间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测算

图片

资料来源:住建部,国家统计局,鹏扬基金

▲重点关注:钢结构长期发展占优

碳排放强度低,钢结构发展格局占优。我国装配式建筑约有65%为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占比约30%,后者成本约为前者的1.1-1.2倍,但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从全生命周期来看,钢结构回收率近90%,更符合碳中和发展方向,国务院《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也再次强调“重点推动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

“十四五”期间钢结构市场有望加速扩容。我国钢结构产量占粗钢比例由2016年6.9%稳步提升至2020年8.4%,发展趋势不断向好。中性假设下,“十四五”期间钢结构总产量为6.7亿吨,较“十三五”总产量提升90%。

图1:“十四五”期间我国钢结构产量扩容将加速

图片

资料来源:Wind,鹏扬基金

▲可转债市场行情分析

近期,可转债市场经历急剧调整后又有所上涨,市场平均转股溢价率受机构抛售影响下行3%-5%。由于未来一段时间利率下行的动力弱于上行的压力,转债估值水平始终处于高位,仍需谨慎防范风险。

策略上,由于“固收+”组合对资产的安全性要求较高,本着客户利益至上的原则,谨慎的管理人通常可分为两种情形来应对转债市场调整:若调整幅度剧烈很快到位,则短期会关注正股和债底的保护性,规模较大的组合一般来讲选择在流动性较好的时期适度加仓;若市场调整缓和,则先等待调整到位后再择机配置看好标的,可以留出安全边际,期间可进行结构性机会的投资。

(文/鹏扬基金转债策略组)




风险提示




请上下滑动阅览


风险提示:本微信内容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且目前已公开的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投资有风险,在任何情况下,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产品以往的投资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投资需谨慎。

所推荐的基金产品均由鹏扬基金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投资基金时,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