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磨底还需要多久?
3月16日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对市场关注的关键问题做出积极回应,经历了超跌反弹后,股市进入磨底阶段。
我们理解当前股市保持震荡磨底的原因主要有3点:
首先,稳增长政策效果显现和国内经济趋势企稳还需要时间,叠加此轮疫情相对严重,市场对经济企稳的信心还不够充足。
第二,俄乌冲突尚未尘埃落定,美联储加息节奏和缩表时点还未确认,海外市场仍存在不确定性,资金避险情绪可能比较重。
第三,3月上半月大幅下跌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出现了强烈的恐慌情绪,3月16日中央发声、情绪缓和后,股市反应也相对积极。从交易层面上看,短期内反弹幅度大可能会出现部分资金获利了结,市场出现回调压力。
但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预计市场情绪将持续改善,风险偏好也会回归至正常水平。一方面,疫情防控仍在继续,此轮疫情可能很快见顶,一旦疫情压力出现阶段性减小,稳增长政策发力和效果都将好于预期。
另一方面,外部扰动也是有望边际减小的,虽然尚未看到俄乌冲突短期平息的迹象,但中美积极对话打消了由俄乌冲突衍生出的中美关系恶化的预期。
虽然此次金稳会让大家想到2018年10月,但我们认为今年宏观环境是优于2018年的。目前扰动市场的内外因素更多的是影响短期情绪,而不是市场的长期信心。
2018年“政策底”出现在2018年10月19日,“市场底”出现在2019年1月4日,时间上间隔2.5个月左右,由于今年经济基本面的趋势比2018年好、部分行业估值与2018年相当,因此“政策底”和“市场底”的时间间隔可能有所缩短,磨底时间可能不会太长。
向后看,我们保持相对乐观的态度,股市最终将回归于基本面。4月即将进入年报和一季报密集公布期,预计具有业绩支撑的板块可能会有不错的表现。
虽然短期内多空因素并存,市场向上修复进程中难免会存在波折,但站在中长期角度看,当前A股市场估值处于2010年以来中低水平,没有必要过多的纠结择时问题。此时,做好基本面研究可能是更佳选择。
二、如何看待稳增长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自2021年四季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后,国内政策多次确认稳增长。2022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3月16日金稳会指出“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2022年中美增速是30年以来最为接近的一年,国内稳增长的意义更加凸显。
稳增长需要的是一系列政策的配合,具体来看:
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中偏松的态度。虽然3月以来并未出现降准降息等明显的宽松举动,但我们可以看到逆回购等公开市场操作是保持加量续做的,国内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
虽然总量上持续宽松的空间可能有限,但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不再对实体经济形成支撑。
我们认为,单从政策利率这个角度来看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支撑可能不够全面,结构性调整是在进行的。以市场较为关注的地产行业为例,虽然3月并未下调5年期LPR,但居民房贷利率是在实际下降的,对地产行业形成了支撑作用。
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3月中国103个重点城市主流首套房贷利率为5.34%,二套利率为5.60%,分别较2月回落13个、15个基点,创2019年以来月度最大降幅,房贷环境趋于宽松。
此外,对于其他行业而言,定向扶持的政策可能效果更加,例如支农支小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财政仍有不小的发力空间。一方面,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利润保证财政空间充足,中央政府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18%,财政下沉将带来更加精准和及时的财政支出,财政发力效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减税力度增大,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激发市场活力。
综合来看,政策还处于持续发力阶段,预计政策效果将逐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