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合权益周报|假期中概股风险释放,市场悲观情绪有望修复

2022-04-06 09:48

一周行情回顾

一周行情回顾

上周市场探底回升,截至上周五收盘,沪指周涨2.19%,创业板指周涨1.10%。板块方面,房地产板块全周维持强势,中国医药崩盘带动,多只高位股跳水,医药板块转弱,数字经济板块周五出现异动。资金方面,两市日均成交约9280 亿元,年换手率353.40%,较前一周明显回落。

技术面上,沪指回踩250 周均线后震荡上行,周线上出现反包,为短期的反转信号,分钟图上KDJ 指标高位二次金叉,反弹大概率仍将延续,若本周指数能顺利站稳日线级别的布林线中轨,可大幅提高反弹的预期高度。

图片

数据来源:wind,嘉合基金


重大事件解读

大消费板块

事件:2022年3月29日,国办发布《“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相较于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十三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工信部发布的《“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本次规划由国务院印发,发文层级显著提升。文件进一步明确支持推动中药创新、中药基药、中药国际化、中药材质量控制、中医医疗服务、医保支付等多方面举措,较十三五规划更具可操作性。


【点评】 建议重点关注医保免疫的中药消费品和中医医疗服务。中药老字号+提价(品牌壁垒高):提价底气来源于老字号品牌力和保密配方,加上部分上游中药材持续提价,成本向下游传导,带动终端产品提价;国企改+股权激励:中药行业国企混改以及股东层面的变动加速落地,业绩有望释放;渠道去库存:经过几年调整,部分企业渠道库存清理进入尾声,出厂发货逐步恢复,业绩迎来恢复。


事件:3月3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调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部分内容的公告》,对新增的“水光针”品类进一步明确产品成分及用途: (1)产品描述,新增“产品不应含有发挥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作用的成分”,对成分提出更严格的要求,部分水货产品或因成分问题获批受阻;(2)预期用途,由“用于注射到面部真皮层”改为“用于注射到真皮层”,用途范围相对变广。


【点评】 此前,2021年11月9日药监局正式官宣新增“水光”品类并明确为III类器械,水光针主要是非交联小分子玻尿酸,是玻尿酸的一种,通过在玻尿酸中添加不同成分起到多种功效从而受到消费者高度青睐,但国内一直未对其正式分类及规范,出现了大量的水货、假货现象,预计国内水光市场将迎来快速合规化进程,利好已获批的合规产品及其生厂商。


当前,市面上常见主流用于“水光针“使用的产品为菲洛嘉、丝丽、爱美客嗨体及华熙润致系列等。其中嗨体和润致等均已获得三类械批准,且嗨体冭活泡泡针中成分包含L-肌肽和维生素等部分非透明质酸成分。随着此次《分类目录》对于未来水光针成分注册的更严格要求,存量市场中包含其他成分的合规产品的稀缺性将得到显著提升。菲洛嘉为由维生素、氨基酸、辅酶、核酸碱基、矿物质、抗氧化剂等50种活性成分组成的复合成分,未来审批进程仍需等待时间观察。

科技板块

事件:ST近日对销渠商再发涨价函,称因疫情影响及半导体市场需求持续强劲,原材料、运输成本、能源成本上涨超过自身消化承受范围,将在22Q2全线产品涨价,包括积压订单。ST主要包括三大产品事业部:汽车及分立产品、模拟/MEMS/传感器、MCU/数字IC,2020年营收占比分别为32%、38%、30%。此前发布涨价的涵的厂商还包括:Microchip 2月份宣布从3月起部分产品涨价;英飞凌2月份表示,供需失衡或贯穿2022年全年,后续会再次涨价。


【点评】 模拟、MCU、功率大多数产品交货周期仍维持21Q4高位水平,部分交货甚至有拉长迹象,如ST的信号链产品由21Q4的35-43周拉长到22Q1的45-52周(正常水平为12-24周),瑞萨的MCU从35-40周拉长到40-45周(正常水平为8-12周)。从细分行业看:(1)MCU行业,看好在料号数量、产品中高低端覆盖度、下游应用、生态建设完善度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厂商。(2)模拟行业,看好料号拓张能力&变现能力领先的厂商,(3)功率半导体行业,光伏储能、新能源车高景气下的相关标的。

周期板块

事件:1-3月TOP100 房企操盘销售金额同比下降 47.0%。根据克尔瑞公布的2022年1-3月销售业绩排行榜数据,TOP100 房企操盘口径销售金额为14381.9 亿元,同比降低 47.0%,降幅较 1-2 月扩大 3.8 个百分点;权益口径销售金额为11309.7亿元,同比降低48.6%,降幅较1-2月扩大3.8个百分点,权益比 78.6%。


【点评】 销售遇冷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1)行业仍处于较为艰难时刻,去年“三道红线”、贷款集中度、预售资金监管等政策影响流动性;供地端“两集中”政策打乱房企周转节奏。虽然近期多部委发声强调化解房地产风险,财政部明确今年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条件,但目前融资端政策力度有限,部分房企尤其是民企受益于政策程度有限,现金流情况依然承压;(2)受疫情影响,上海、深圳等地及周边城市等具备较强需求的房地产市场陷入冰点,叠加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影响全国销售数据;(3)虽然近期在“因城施策”背景下,全国多个城市放松了住房需求端的政策,但力度尚显不足。同时仅少部分二线核心城市出现“四限”政策松动,如郑州、哈尔滨等,政策放松的城市主要还是集中于三四线,这些地区整体购买力偏弱,政策的边际宽松对其销售的提振作用较弱。


投资建议:销售额同比降幅仍在扩大,基本面仍处底部,但政策宽松方向明朗,维持地产开发板块“增持”评级。我们判断,本轮政策力度尚显不足,我们预计更多政策利好在途,主要方向在改善企业资金面、需求侧等。我们认为,“政策面持续利好——行业基本面筑底后续有望回升——国央企及优质民企恢复拿地,拿地毛利率修复”是2022年的主线逻辑,会在后期达到基本面、行业面、企业面的三层次共振向上。信用资质良好、流动性充裕、土储量足质优的房企是主要选择方向。


事件:最近两天,一张上海海域附近船舶密密麻麻拥挤在一起的截图在网间流传,图说称“上海的外海已经滞留数百辆远洋货轮,供应链断就断在这里”。市场预计部分化工品特别是期货价格可能升高。


【点评】 (1)图中的船舶是包括小渔船在内的各种船型,很多只是途经上海海域,并且通过改变了比例尺造成了“密密麻麻“的视觉。目前,上海港码头并没有出现严重拥堵,等泊船只数量为个位数。根据第一财经调研,上海港全港停工船52艘,其中散杂货43艘(含内贸13艘),集装箱船9艘,其中等泊船4艘。根据马士基等大型班轮公司3月对外公布的信息,由于春节后到3月持续的疫情交替影响,亚洲港口等泊天数通常在1-2天,上海港的等泊平均天数甚至优于南北方代表性港口。


(2)根据船舶数据商VesselsValue的公开数据,近期在上海海域附近排队等待的船舶数量在两周半内增加了5倍,不过集装箱船舶排队数量并没有出现大幅增长,主要是干散货船和油轮排队数量出现了大幅增长,而这两种船的目的地更多是宁波舟山港,上海港还是以集装箱船为主。目前上海港仍在保持24小时作业,不过由卡车司机负责的衔接码头货运的陆运方面,的确因为上海地区的封控以及长三角各地疫情防控政策不一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根据海关数据,1-2月上海港口进口量(以本市数据计)占全国港口进口量极低,由于全国及地方统计口径可能不同,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纰漏,但是整体来看上海市区进口量确实占比不高,难以产生较大影响。当下更多的应该是关注需求侧的影响,而非短期供给侧的影响,随着副总理的到来,上海疫情预期将于近期完结,短期供给侧的影响无需担忧,预计难有大的投资机会。

大制造板块

事件:2022年3月27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文件要点如下:(1)基本原则:保障能源安全,推进新能源发展,平稳降碳;(2)2022年主要目标:①全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44.1亿吨标准煤左右,原油产量2亿吨左右,天然气产量2140亿立方米左右;②电力装机达到26亿千瓦左右,发电量达到9.07万亿千瓦时左右;③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17.3%左右;④风电、光伏发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2.2%左右。

【点评】 能源安全地位突出,风光发电占比进一步量化。(1)能源安全地位突出:在经历2021年拉闸限电和2022年俄乌冲突事件之后,以及国家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能源安全地位凸显,并于3月22日国家出台《“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正式在官方文件中突出能源安全的重要性,此次印发文件延续3月22日文件的基调;(2)2022年风光规划进一步量化:双碳目标的提出追溯至2020年9月22日国家领导人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此后关于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能源转型节奏逐步加快,在2021年5月11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以来,“十四五”期间的中长期规划开始陆续出台:①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②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③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20%左右。此次文件出台是进一步细化2022年的发展要求,根据2022年发展目标的测算,光伏风电的装机量有望分别达到80GW、45GW。


(3)光伏:2022年核心矛盾仍旧在供给端,关注硅料释放节奏以及企业盈利能力和技术变革环节:从各省规划的保障性项目、风光大基地项目以及分布式光伏项目来看,项目储备充足,从2022年1-2月的并网情况来看分布式项目仍旧是装机主力,集中式项目需要等待原材料价格下跌,目前市场预期全球装机240GW;当前在整体估值处于合理略微偏高的水平建议重点关注企业盈利兑现情况,其中下游确定性更强;此外电池片技术处于确定性拐点期间,关注电池片环节的代际变迁的投资机会。(4)风电:景气度持续,核心关注降本之后的盈利能力。通过统计2022年以来的招标及中标情况,目前风电景气度延续,分结构来看陆风在经历2021年装机回落之后预计回暖,海风在经历2021年抢装之后回落;此外,更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以来风机大幅降价的之后产业链盈利情况,2021年主流主机企业的风机销售含税价格在4000元/KW左右,但是期间招标价格最低来到2000元/KW,叠加成本仍旧处于高位的情况下,企业盈利能力有待观察。


事件:2022年3月27日,报道称美国商务部(DOC)已决定对加利福尼亚州太阳能组件制造商Auxin Solar提交的请愿书采取行动,该请愿书要求DOC审查从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中国公司进口太阳能电池,并宣布正在对这些公司进行反倾销调查。


【点评】 (1)调查初步裁定需150天,情愿书美国争议较大。Auxin的请愿书称,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制造商正在使用中国公司生产的零件,以维持低生产成本,同时也规避了自2012年以来对中国商品征收的现有反倾销和反补贴(AD/CV)关税;但是由于国内企业电池片和组件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特别是在2022年原材料成本仍旧高位的情况下显得尤为突出,原本国内企业可以通过从东南亚产能出口美国,从而绕过直接从国内出口避免关税,但是如果进一步针对在海外产品征税或影响美国本土光伏装机情况,对美国影响或更甚,因此目前争议很大;


(2)欧洲针对中国双反政策由来已久,常态化看待。从2012年开始欧美即对国内光伏产品征实行双反政策,期间政策几经变化,美国最新政策是2月5日确认延长即将到期的光伏进口关税政策四年,但在细节方面,也做出了一定调整,其一是将双面组件排除在外;其二是将关税起征点从2.5GW提升至5GW;所以从目前来看,政策有所延续但是在特殊产品方面亦有所改善。此外,2021年美国就人权问题抵制使用新疆多晶硅的电池组件产品。因此,常态化看待光伏产品的贸易摩擦,不必过度解读。


(3)此外,从美国自身情况来看,2020年美国光伏装机量为16GW(全球市占率约为12%),而相应地美国本土2.4GW的组件制造产能完全不足以支撑持续上调的光伏发展需求,因此仍旧需要从进口中国企业产品;此外从美国中长期规划来看,目前地面电站备案项目达到85GW(2021全年地面电站规模有望达到20GW),而在户用方面,美国光伏倡导者联盟“Local Solar for All”认为,到2030年美国必须部署至少103GW的分布式光伏才能实现拜登目标;美国本土的光伏产品难以满足需求。因此,从长远来看仍旧对国内企业光伏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保持乐观。

本文数据来源:wind


风险提示:

本文件中的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投资者的任何投资建议,嘉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合基金”)或嘉合基金的相关部门、雇员不就本文件涉及的任何投资作出任何形式的风险承诺或收益担保,也不对任何人使用本文件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嘉合基金在本文件中的所有观点仅代表嘉合基金在本文件成文时的观点,嘉合基金有权对其进行调整。本文件转载的第三方报告或资料(若有),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嘉合基金的立场,嘉合基金不对其真实性、准确性或完整性提供直接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除非另有明确说明,本文件的著作权为嘉合基金所有。未经嘉合基金的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将此文件或其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修改或发布。如转载、引用或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嘉财万贯",且不得对本文件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