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中美利差倒挂,降息会落空?

2022-04-15 17:42

市场是个大染缸,红了低估值,绿了高成长。


简单的涨跌背后,都是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想在股市里赚钱,必须对每一种因素可能引起的变量做推演。


当期YQ、货币政策、中美利差倒挂、俄乌局势恶化……风又飘飘,雨又萧萧,市场下跌何时消?


形式如此复杂,A股将走向何方?作为投资者的我们,置身其中,又该如何自处?


01  关于降准、降息


市场给大家一棒子,政策立马就给出一个利好。


国常会明确提出要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工具,直接明确要求降准。虽然是利好,不过在当下来说,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根据近10年降准的历史数据来看,市场在降准后涨跌的概率基本都在五五开。因为一般提出降准的背景,都是经济面临巨大压力的时候,而且不是针对资本市场的。


按理来说,降准直接利好的是银行,但是银行板块的表现,也并不是十分的强势,这也说明市场对降准的效果,并不确定,或者有争议。


因为降准,其实是大家意料之中的事情,有争议的点在于是否会降息。


本来机构预计3月,是比较适合降息的窗口,结果预期落空,A股受到各种负面因素打压进一步下跌。


3月的不降息,导致大家对4月的降息预期存在分歧,外加中美利差倒挂,机构认为4月降息的空间就更小了。


其实也不一定,表面上看,10年期美债收益率涨到了2.8%,比10年期中债收益率2.75%高。但我们通胀只有1.5%,美国通胀8%。


如果我们加大政策的支持,力保今年GDP增速完成5.5%的目标。实际利率比名义利率更重要,那人民币资产的投资潜力,同样会比美元资产的潜力更大。


今天央行发布了逆回购的操作,利率并没有下调,很多人对4月的降息预期就更低了。但也不是没有降息的可能,主要因素,还是国内经济压力较大。


央行同时降准、降息,过去也不是没有案例:比如2015年6月、8月、10月央行均在同一天降准降息,2020年4月央行在同月降准降息。


不过根据机构预计,如果降息的话,更多的是降低1年期的LPR。最终如何,后面就看20号LPR的报价了。


02  关于YQ


这次YQ的爆发,对经济的冲击仅次于2020年3月那一波。


我贴一个数据大家感受一下:


这次受YQ冲击比较严重的,就是东南沿海经济重镇。根据统计,3~4月,受到YQ冲击较大的省份和地区,GDP在全国的比重超过40%。


机构预计,这次YQ,会对一季度GDP拖累1个百分点。现在YQ冲击已经蔓延到制造业,比如这两天继续大跌的新能源车板块,就是因为疫情,许多产业链相关的公司已经停工停产。关键的是,更大的挑战,还在二季度。


所以这不仅仅是一场防疫之战,更是一场经济之战。因为一旦经济的颓势没有止住,对社会和个人、家庭的伤害,不亚于YQ的破坏。


经济数据的背后,是千千万万个靠着一份工资撑起家庭的普通人。经济效益不好,就意味着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失去工作。


到时候别说提振消费难,甚至会造成断供潮影响到整个经济、金融系统。


所以,YQ不得不防,YQ对经济造成的冲击,不得不防。稳经济的举措,包括财政的大基建,货币政策的降准等,必须以更快的速度和力度推出。


这些举措,才是接下来市场更应该关注的一条主线。


03  关于稳增长


房地产板块:现在对房地产的政策已经下放到地方,因城施策,施行政策放宽。目前来说,房地产确实有回暖的迹象,但这次,和之前的几轮房地产卷土重来比较,表现还是差的太远。


最近这一波房地产板块指数,从低点到高点,短短14个交易日上涨了33%,而且涨得最猛的,不是有家底的大房企,反而是烂差的小房企,如果还想参与的,需要在心里掂量掂量了。


大基建板块:也是我一直提的稳增长的一条投资主线。


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最新获取的相关数据:


3月的数据目前还没出来,1-2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长8.6%。其中水利投资大幅增长22.5%;电力、热力、燃气等投资增长11.7%。


根据稳增长的计划和当前的经济形势,二、三季度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建项目可能会加速落地。有机构预计,今年上半年的基建投资增速将高达10%。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稳增长方向的投资机会,依然可以继续挖掘。


04  投资者该如何自处?


不管是炒股、还是买基金,都不是一个靠勤劳就能致富的地方,往往买的越多,出手次数越多,反而亏的越多。


所以出手的胜率,远比次数重要,在众多不确定性因素下,管住自己的手。


看留言,发现很多人在盲目抄底成长股,经过这一波大跌,确实有不少成长股跌的便宜了。对于那些业绩有保证,仍是强劲增长的成长企业,确实值得慢慢布局。


而有的是伪成长,业绩被证伪的,在美联储加息缩表、流动性紧缩的情况下,可能会有进一步下探的风险,抄底且行且珍惜。


关于机会,除了前面稳增长这条主线,就是我也反复提及的一季报。


最近市场上的许多上涨,都是在围绕一季报布局,这个非常值得大家去挖掘,通过一季报来推导行业的盈利情况。


全球央行撒钱,尤其是美联储带头疯狂撒钱的时候,机构都谈成长股的梦想,谈未来。现在货币政策转向,流动性紧缩了,业绩为王,以确定性来对抗不确定性的风险才是王道,看的更多的,就是当下。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市场永远没有固定答案,有的只是适者生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