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1:从基金一季报看,不少机构都加仓了银行股,这是为啥?
田瑀:要理解机构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选择加仓银行股,就要先理解主流投资逻辑。
买入即步入上涨通道是绝大部分人追求的投资目标,机构投资者也不例外。
银行的业务主要为两类,一类是息差类业务,一类是财富管理类业务。虽然财富管理业务因为市场原因尚未改善,但息差类业务反而有点触底反弹,主要原因是地产行业的整体风险释放告一段落,相关政策出现松绑,作为银行资产坏账风险的最大部分可能会出现拐头,这应该是基于基本面情况机构增配银行的主要原因。
此外,由于疫情散发以及严格防空的组合下,经济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市场情绪逐步悲观,对于风险的厌恶情绪越发浓重,从而导致整个市场对于低估值、稳增长板块较为青睐,而银行的估值水平无论从绝对、还是相对角度来看都属于极低的位置,也给机构选择提供了定心丸。
2. 机构都那么看好,我们能不能抄作业?
田瑀:对机构投资者来说,基于边际信息预测短期变化的买卖决策模型是一类收益来源,但个人投资者效仿却未必明智。因为想在信息跟踪和短期变化预测上建立优势,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精力。因此这样的框架仅仅建议作为理解机构行为的工具,这是需要提示的。
3. 你也买过银行股,选银行股时你最关注什么?
田瑀:刚刚提过,银行的业务按照生意模式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息差类业务,另一类是财富管理类业务。
其中,息差类业务的关键是负债成本以及资产质量,风险是主要的关注点。
我更关注财富管理业务上的差异点。这个业务的实质是将银行筛选出来的理财产品销售给银行客户,赚取相关费用分成,委托代理责任其实是建立在客户与管理人之间,银行并无兑付责任。但管理人承担委托代理责任收取的相关费用却要按比例分给银行。
但是,谁能做好,谁的ROE可以高?那就要看谁能同时回归财富管理的本源、建立相应的能力、改善客户的体验。客户对财富管理的诉求是要赚钱,但若要实现这一诉求是建立在筛选优质管理人、同事在市场波动时给予充分陪伴、摒弃短期赚快钱诱惑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
这是我选银行股时最关注的点。
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有风险,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投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请投资者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
2022-05-13 15: 54
2022-05-13 15: 49
2022-05-13 15: 47
2022-05-13 15: 46
2022-05-13 15: 38
2022-05-13 15: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