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小瑀宙 | 国内航空需求还没回前期高点,白菜机票咋就没了?

田瑀 2022-06-27 19:35
图片
图片
图片

最近不少朋友吐槽,白菜价机票几乎搜不到了。可从互联网旅游平台的数据看,6月以来虽然国内机票预订量环比涨幅明显,但同比19年的旅客量仍为显著负增长。供给仍然相对过剩的阶段,票价怎么就有弹性了呢?


众所周知,就经营杠杆极强的行业而言,供大于求的阶段,价格是不具备弹性的。主要原因来自于边际现金流的决策机制。固定成本对于处于行业低谷中的企业而言是沉没成本,随时间消逝只有通过生产或者经营才能将其部分或者全部收回,因此在经营中,只要边际收入大于变动成本,参与竞争就是划算的行为,企业就会进入市场。但如果边际收入小于变动成本,理论上企业就会全部停产,因此变动成本通常作为价格竞争的底线,很难跌穿。


同样是经营杠杆极强,但有些行业有特殊性,比如航空,经济性并不是全部的考量——即使边际的收入低于单次航线的变动成本,也要保证有一定的航班量提供,以保证必要的需求得到满足,因此会出现极其低廉的航空票价,甚至阶段性低于单航次的变动成本。低迷的行业需求下,航空公司的竞争策略也会变得十分微妙。

图片

以之前测算过的a320机型为例(可以贴链接),按当前的油价来计算单航次的变动成本在5.6万的水平,不同航司的a320机型飞机通常满载是150-180人。按照60%的客座率水平粗略测算,如果要覆盖变动成本,正常航司票价要达到620元左右,廉航大约需要518元左右。随着客座率的提升,其覆盖变动成本所需票价可以越来越低,这是航司低价竞争的根本动力。疫情期间,航空日旅客量只有小几十万人的情况下,出行人员通常为刚需,低价能够吸引的客流极其有限,通过降低票价来提升客座率、进而提高边际收入的票价模型失效了。同时叠加长期亏损,航司的竞争战略在价格与客座率之间的选择上发生了变化,纷纷转向保票价——既然客座率没有弹性,保票价就成为了提高边际收入的最优选择,航司之间形成了某种默契,也就出现了我们当前的一幕,低客座率情况下的票价弹性。


虽说阶段性的行业供需情况造成了当下有意思的现状,但行业的特征属性并未发生变化。长期来看,供需的力量角逐才是决定行业盈利的关键力量。另外说一句,听说欧美已经出现因航空从业人员的短缺而取消航班的情况,这就是我们之前聊到的疫情后,航空业的供给端出清表现形式之一。

图片

作者简介

田瑀,现任中泰资管基金业务部副总经理,中泰基金基金经理。

复旦大学材料学学士,复旦大学物理学硕士。10年投研经验(其中7年投资管理经验)曾任安信基金特定资产管理部投资经理、中泰资管权益投资部高级投资经理。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善于寻找具有宽阔护城河的成长股,分享企业成长的价值。

图片

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有风险,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投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请投资者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