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周报 | 不以涨喜,不以跌悲

2022-07-21 18:21

上周A股出现明显调整,各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沪指周下跌3.81%、沪深300指数下跌4.07%、中证500指数下跌3.24%、创业板指下跌2.03%。与A股市场相比,海外市场在通胀超预期背景下出现企稳走势,通胀担忧对外部市场影响开始钝化。A股的调整更多是内因所致,但依然属于技术性调整性质:

1

A股调整的几个诱因

A股上周的调整是在连续反弹之后出现的,当前仍是消化获利盘性质的技术性调整。引发A调整的原因有几个方面


一是消息面对高景气板块的扰动,新能源板块波动明显加大。从逻辑上看,高景气抱团板块出现的分歧来自于投资周期和方法论的不同。巴菲特、应莹是基于长期视角对相关公司市值空间的判断,而大多数投资者更加关注短期景气度变化。以巴菲特投资中石油为例,2003年在非典扰动期间,巴菲特基于价值角度,认为中石油市值目标为当时市值的1.5倍以上(1000亿VS370亿),故大笔买入。2007年,当原油行业景气度大幅上升,叠加港股直通车和国内上市刺激,公司估值出现泡沫化之后,巴菲特清仓了中石油(高景气期减持是因为高比例投资的冲击成本问题)。在清仓初期,因为短期景气度高,股价继续新高,一度成为投资者诟病的操作。但最终证明了价值基准在长期投资中的地位。在未来一段时间,长期价值和短期景气度会成为新能源相关个股股价震荡的主要因素,进而也会造成市场波动的出现;二是国内房地产烂尾带来的断贷风波扩散。这主要给地产产业链和银行板块带来较大的压力;三是微观资金面的弱化造成的影响。4月底以来的反弹力量来自于外资和内资的回补,场外资金入场并不明显。但7月以来外资流入明显减弱,内资6月份也出现明显加仓导致潜在买入力量减弱(私募6月加仓超过7%,整体仓位回到67.51%中性水平。融资6月大增652亿),故市场获利回吐压力出现明显的释放。由于上述原因,高景气抱团板块和权重较大的金融、地产板块均有压力,由此导致了整个市场的回撤出现。



2

短期调整空间并不大

就上周市场下跌的诱因看,大概不会造成市场深度回撤。首先是公募集中持股板块因为短期高景气度的存在,同时长期价值投资者在整个市场中占比并不高,由此导致短期的下跌并没有逻辑(短期)的支撑,大概率高位震荡运行;其次是地产问题。断贷的诱因来自于烂尾,投资者收房无望之后的抗争,并不是对整个房地产行业的绝望。所以这个问题是局部风险而不是全面风险,政策有较多的手段可以化解(但需要关注风险继续深化带来销量崩溃进而形成循环的可能)。以目前的规模,银行业的风险暴露并不大,风险是相对可控的;第三是微观资金面问题。尽管公募、私募、融资、外资等主要参与者潜在买入力量被消耗,但由于未来一段时间A股处于低通胀、流动性宽松和经济复苏的大环境下,主流群体减仓的动力也不足,市场卖出力量并不强,那么也就限制了市场调整的空间。

从经济恢复角度看,当前国内正处于寻找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的新平衡过程之中,尽管各地疫情散发严重,但大多数并没有采取极端手段,也没有影响全国性的人员流动,经济恢复的趋势仍在。如果新的平衡形成,那么就存在新一轮经济刺激的可能和投资者风险偏好上移的可能,市场中长期逻辑依然偏向于正面。

综合看:高景气行业的事件扰动和地产短期问题发生是诱发市场调整的原因,微观资金面转弱是市场调整的内在因素。市场的调整是技术性质的,是对此前快速反弹的修正。中长期市场环境仍偏正面,且存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新平衡出现的可能。我们继续看好A股市场中长期的机会,也继续维持低位、低估值、中小市值偏题材风格的判断(科创板可能成为主线)。维持机会来自政策对冲(重点新基建)、疫情受损(关注消费的机会)和低估值(医药板块)三条主线的判断。

配置与操作维持上周判断——2022年市场机会主要来自三个逻辑链条,一是政策对冲带来的新基建机会(房地产托而不举),包括工业互联网、医疗信息化、科技等;二是疫情常态化机会,海外业务占比较高的公司存在困境反转机会,国内消费、旅游等疫情受损板块也存在阶段性机会;三是低估值带来的修复机会,包括通信、传媒、券商等等。综合比较,2022年我们看好非银金融、电子(Miniled、面板)、餐饮、医疗信息化、化工部分细分等行业的机会。

胡红伟
安信资管 投资经理

图片

华东师范大学金融学硕士。12年资本市场研究、投资经验,对资本市场有深刻的理解与认识。现任安信资管权益产品投资经理。

风险提示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安信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安信资管”)客户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安信资管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安信资管认为可靠,但安信资管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信息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或投资咨询意见。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安信资管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安信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安信资管所有,安信资管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安信资管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