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过去几年,中美紧张、逆全球化背景下,国产替代、自主可控成为大国战略竞争的焦点,自上而下政策驱动的信创产业应运而生。2022年以来,党政信创与行业信创加速落地,其增量逻辑或将在二级市场上有所体现。本期,湘财基金基金经理助理房天浩,将从信创诞生始末、发展现状及个股逻辑等维度,为您介绍一个新的投资方向。
9月5日,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和360公司,发布了西北工业大学4月份遭受黑客攻击的调查报告,结果直指美国国家安全总局(NSA),其先后使用41种专用网络攻击武器装备,攻击西北工业大学相关网站,窃取我国航空、军工等领域的核心技术数据。
5月份,距离NSA攻击发生不久,中国政府即要求政府机构及国有企业,两年内必须用国产PC取代外国PC。据悉,政府及央企层面至少将有5000万台PC必须更换,不久还将扩展至省级及以下政府机构,预计两年内完成。
一边是技术制裁,一边是信息窃取,再一次提醒中国,国产替代、自主可控的重要性。“信创”概念重新进入人们视野,并且具备产业上的增量逻辑。今秋明春,随着政策加速落地,或将带动二级市场出现一波信创行情。
如果说美国将部分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限制华为等企业购买零部件,遏制的是中国科技企业的发展,那么美国对于智能操作系统、基础网络、信息交换节点的把控,影响的将是整个中国的国家安全。
然而,现状令人堪忧。中国在政府、金融、能源、电信等领域的信息化系统主机装备中,近一半采用海外产品,其中大多数还是美国公司;基础网络中七成以上的设备来自美国思科公司,几乎所有的超级核心节点和国际交换节点都由美国掌握,信息安全隐患极大。2008年微软“黑屏”事件、2013年“棱镜门”事件,也倒逼中国开始布局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及信息安全的国产替代化,这也是信创产业的萌芽。
2018年,“信创”一词首次进入人们的视野。2020年,“新基建”全面启动,各地信创项目大面积展开,其核心是构建我国自主的以CPU和操作系统为主的信息技术生态,落地到应用层面上,就是加速实现党政机关、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的办公电脑、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的国产替代、自主可控,目前以国家主导、政策驱动为主。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在科技研发上的投入已超过GDP的2.40%,这一比例已超过欧盟。
有人将2019年至2021年称为“信创黄金三年”,信创产业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
2019-2021年,党政信创规模化推广、行业信创大规模试点,中国通信运营商启动200亿集采大单,采购国产服务器92353台,金融信创实验室搭建,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速;信创产业案例应用大量落地,信创产业规模达13758.8亿元。
进入2022年,完成党政领域部委省市级别接近600万台PC机的国产替代,党政信创向区县拓展,行业信创向金融、电力、电信、石油、交通、教育、医疗、航空航天八大产业全面拓展。
在整个信创产业链发展上,目前已初步实现了信创产品的从“能用”到“好用”,建立了基本的信创生态,同时也涌现了中电子、中电科、华为等一批龙头企业。
1)从“基本可用” 到“好用易用”
以JS为代表的自主办公软件,已具备与国际主流厂商同场竞争的能力,其PC与移动端渗透率持续上升,进一步缩小与微软的差距。其办公软件产品在国内Windows平台PC端占比,从2016年度的35%增长至当前的65%;在手机移动端,该软件市场占有率达到98%,位居艾瑞指数办公管理大类TOP1,入选互联网周刊年度高效办公APP。
自主数据库产品供给能力也有明显提升,核心关键技术与国外水平相当,部分数据库产品的性能和安全指标达到甚至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比如达梦数据库、海量数据库。未来国产数据库大规模应用后,将极大提高我国的数据安全性。
2)国产替代的信创生态雏形初显
国产替代要真正实现好用、易用,生态建设是关键。目前操作系统、芯片、软件等厂商打造的生态雏形初步显现。
以麒麟为代表的国产操作系统,一方面在向上与上层软硬件系统进行适配,另一方面也在积极改进办公软件、浏览器、微信等工具运行的流畅度。2018年时,用麒麟系统运行游戏软件,会出现人物卡顿问题,如今流畅度已可以得到保证。目前,国产操作系统还在不断加强适配工作,持续扩张生态。麒麟生态适配产品数已突破 40 万大关,刷新自主操作系统生态新高度,已适配兼容飞腾、鲲鹏、龙芯、申威、兆芯、海光等国内外 CPU。合作厂商超过 5200 家。
政策落地:信创或迎来一波今秋明春行情
由于中美摩擦持续升级,信创产业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最高层多次强调: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科技产业发展的长期主线。随着中央及地方政策集中落地,下游需求激增,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提升,今秋明春二级市场或迎来一波信创行情,而不同个股的表现可能差异较大。
1)行业景气度提升下的板块逻辑
• 外部不确定性催化:从窃取我国核心数据,监听我国公民手机,到拜登正式签署芯片法案,美国限制向中国出口高端AI芯片,这一切均表明信息基础设施的供应链安全,已成为当前大国战略竞争的焦点,信创已成必然选择。
• 驱动政策频繁落地:仅2022年上半年,国家顶层设计层面出台信创相关政策就有14份,涉及金融、交通、建筑、教育、医疗、气象等多个行业,超过11个省市出台地区信创政策,信创政策呈爆发式增长,个别地区更是对采购份额、信创生态发展都做出明确规定。
• 区县/行业信创需求接棒: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党政信创将从电子公文向电子政务推进、从省市延伸到街道乡镇,未来将有1500万台县乡级的办公电脑及配套需求。同时,以“八大关键行业”为代表的行业信创有望持续发力,八大行业 PC/服务器市场总空间分别超 1000 亿/2500 亿元。保守估算年化规模超 200亿/400亿,并有望逐步提速。
2)寻找信创板块的个股机会
截至2021年底,信创产业非上市公司有146家,A股上市公司103家,非上市公司占据了半壁江山,其中不乏成熟的拟IPO上市企业。上市公司方面,市值主要集中在百亿至千亿级别,千亿以上上市公司仅三家。目前,信创产业还处于早期阶段,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要侧重个股逻辑。
• 终局法估值或带来短线机会:现阶段,信创行业主要受政策、政府采购的强驱动,在订单落地周期、打款等环节都存在不确定性,很难给到一个合理的估值。部分机构投资者尝试用“终局法”来给个股估值——假设在极端情况下,一个公司能够拿到最大市场份额,据此会给一个较高的估值,这将会是一个短线投资机会。
• 订单量、中标情况才是核心依据:目前最普遍的做法还是去看一家企业当年度的订单量、中标情况,大致测算出年收入、净利润、年增速等财务数据,据此给出个股估值逻辑。然而,也需要关注中标变更情况,在8月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发布的《国家地震灾害风险防治业务平台P2包采购项目》中,就出现了某公司的订单因“人员资格标准”不符合要求而被取消的情况。
3)仍需警惕导致信创板块波动因素
短期来看,招投标情况、交付验收时间延后、IT预算波动等因素,会影响信创行情启动的时点及行情上涨的空间。长期来看,信创板块需求虽广阔,但换机存在周期,党政信创和行业信创存在需求天花板,进而影响其中长期估值。此外,政府压价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利润空间,以上都需要警惕。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相比党政信创和行业信创,信创未来一旦切入民用领域,可参与的下游主体和可衍生的增值环节会更多,有望极大抬升信创市场空间的天花板。这一块充满了想象空间。
如果说,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那么被贴上国产替代、自主可控标签的信创产业,没有理由不被看好。2022年,期待信创与新基建、数字经济一起擦出火花。
7年以上行业研究经验,现任湘财基金基金经理助理,主要研究计算机、军工板块。
投资中的超额收益来是什么?认知维度的预期差!为此,我们策划了“预期差”栏目,发动湘财基金的行业研究专家,定期提供不一样的洞察视角,力争帮助投资者获取财富增值与认知升维的双重复利!
每周1期,咱们一起聊聊!
风险提示: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所载观点均为当时观点,不代表公司对未来的预测,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基金管理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与债券,基金投资人有可能获得较高的收益,也有可能损失本金。投资有风险,投资人在进行投资决策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基金合同》及《基金产品资料概要》,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
2022-09-16 14: 16
2022-09-16 14: 15
2022-09-16 14: 14
2022-09-16 14: 14
2022-09-16 14: 12
2022-09-16 14: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