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10月7日发布的署名文章中提到:2022年可能是过去三年受疫情影响最深,旅游市场景气最弱的一年,2022年的国庆节假期也是过去十年旅游出游/接待人数最低的一年。
刚刚过去的这个“十一”黄金周,究竟怎么了?
很多人最容易看到的,是来自文旅部的数据。国庆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4.22亿人次,同比-18.2%,恢复至19年同期的60.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72.1亿元,同比-26.2%,恢复至19年同期的44.2%。
这个数据该怎么评估?下面这个比较维度可以作为参考:
参考天风证券的统计,今年的国庆旅游消费较中秋的73%/61%有所收窄,也低于2020和2021年的数据。
事实上,如果细究天风证券的这张统计图,我们还会发现,2022年的春节、清明、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这6个主要假期,无论是旅游人次还是旅游收入,没有一个超过2021年的同期水平。
除此之外,许多研报中提到今年十一长假的出行半径缩短。天风证券的报告中指出,今年国庆期间游客平均出游半径118公里,同比下降16%(中秋平均出游半径117.4公里,同比下降5.0%);游客在目的地的平均游憩半径9.6公里,同比下降26.5%(中秋目的地平均游憩半径7.8公里,同比下降20.6%);国庆期间选择跨省游/省内跨市游的游客比例分别下降了14.4%和9.5%。
此外,中信证券的一份报告中还关注到了出行意愿的下降。其通过消费者百度搜索指数,选取出行消费中的高频词汇,等权构建的出行意愿指数显示,2022年9月,消费者出行意愿指数同比下降近12%,恢复至疫情前约72%。
另一个数据也与出行意愿的走低形成印证,华创证券的报告中提到,根据去哪儿数据,2022年十一黄金周机票平均支付价格约650元,同比2021年十一降低12%,较2019年低2成。
数据走低不意味着需求的消灭,在某些领域,我们其实可以理解为受疫情的影响,出行模式和消费特征正发生变化。
比如,本地消费迎来了高热度。中信证券的报告中援引美团数据,国庆节前5天,到店餐饮订单数相比“五一”假期增长47%,大众点评必吃榜餐厅订单增长119%,聚餐、寻找美食成为疫情下的过节方式。露营、户外运动等娱乐项目订单涨幅接近4倍,脱口秀等新兴娱乐方式订单增幅达505%,疫情下年轻人的新娱乐方式正在蓬勃发展。
此外,申万宏源报告中整理的携程数据显示,本地周边酒店订单平均花费较去年增长近一成。在周边游趋势带动下,露营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0倍,其中本地订单占比近八成。
又如,兼具IP和亲子游的周边游产品韧性较强。国信证券的报告中引用了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国庆期间以亲子研学、家庭休闲为动机的游客居top2,各占比33.1%、30.0%,相应亲子IP属性强的本地周边游景区表现突出。
回到投资怎么看?中信证券报告中的这段评价很是中肯——从交易来说,一方面事件性催化难以准确把握,另一方面板块修复逻辑易陷入“审美疲劳”;建议适度淡化博弈择时。
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材料仅供具备相应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资者阅读,不得视为要约,不得向不特定对象进行复制、转发或其它扩散行为,管理人对未经许可的扩散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
2022-10-18 20: 21
2022-10-18 20: 20
2022-10-18 19: 41
2022-10-18 18: 24
2022-10-18 18: 23
2022-10-18 18: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