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差| 医药板块回暖,国产创新药迎来趋势反转?

薛奔 2022-11-10 20:57



编者按:10月中旬以来,医药板块迎来一波修复行情,包括创新药在内的子板块似乎也有趋势反转迹象。在科技创新大背景下,国产创新药板块重新引起投资者关注。本期,湘财基金行业研究员薛奔,将带您回顾上一轮国产创新药浪潮、剖析创新药出海困局,探究创新药个股筛选逻辑

近日,调整一年半的医药板块终于迎来久违的“大反攻”。10月14日收盘,医药生物板块大涨7.13%,A股申万医药生物行业467只股票中,共有118只涨幅超过8%。其中11股20%涨停板,27股10%涨停板。在整个医药板块的回暖带动下,前期被压制的高值医用耗材、中药、创新药等子板块,开始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轮番上涨行情。

10月12日,某国产创新药龙头公司的核心产品“头对头”试验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已经向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递交了上市申请。消息一出,进一步振奋了国产创新药出海预期。

不禁有投资者要问,这一轮国产创新药行情究竟是昙花一现的事件驱动,还是新一轮行情的反转起点?我们来一探究竟。

01
国产创新药,从诞生到遇冷

2017年国办发文鼓励创新的顶层设计及配套政策,激发了创新药的第一波浪潮,国产创新药行业迅速发展,IND(临床研究阶段申报)、NDA(临床研究完成注册上市申报)品种增加,涌现了一批生物科技企业。2017年后,在国内首次提交IND的新药数量逐年增加,近3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7%,并在2021年国产新药IND占比已高达70%。

于是乎,资本闻风而来,热钱纷纷涌入,适逢港交所修订主板上市规则,允许暂未有收入和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交上市申请,叠加之后上交所科创板开闸,迎来了国产创新药项目的上市和融资潮,上市公司股价飙升。

然而,随着部分公司向FDA提交新药申请失败、国内同质化创新药销售不及预期、港股18A相继破发……国产创新药市场一路急转直下,市场情绪跌至冰点。一级投融资市场也开始遇冷,2022年上半年,国内医药企业投融资事件数同比降低46.7%,环比降低45.9%。

进入2022年四季度以来,市场预期医药政策边际有所缓和,包括近期陆续落地的种植牙集采、支架续标、骨科集采、贴息贷款助力医疗新基建、创新药新适应症考虑建议续约纳入医保、IVD及电生理集采等,医药板块在10月14日当日全线爆发。

叠加某国产创新药龙头公司实现技术突破、出海有望的好消息,推动国产创新药板块单日最高涨幅达6.43%,再次引发投资者这一板块行情的关注与期待。

02
出海并不顺利,海外药企涌入中国

上半场的国产创新药投资逻辑,是快速的跟随式创新,一言一概之就是“模仿”——在全球范围内搜寻临床价值突出的、解决重大疾病(如肿瘤)的创新药,在其专利到期前,通过细微改进绕开限制,迅速将重磅药品复制到国内。

彼时,只要有背景漂亮的科学家+CRO+资本,即可推动企业估值蹭蹭往上涨,但由于其缺乏真正的创新内核支撑,这套模式极易复制,最后结果就是极致内卷,同质化的创新药扎堆。

实际上,国产创新药还面临“谁来买单”的问题——想放量要依赖于医保支付,但医保控费是大趋势。据国家医保局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家医保局累计将250种药品通过谈判纳入新增目录,价格平均降幅超过50%;丙肝创新药竞争性谈判首选低报价,其次以临床评估高分者中选,生物类似药开始进行集采等等,都是不利因素。

据此,有人这样形容创新药——“创新药如同马拉松,节奏最重要。慢了,一拥而上;快了,九死一生,成本太高,医保支付不起,唯有国际化才是王道”,但是国产创新药出海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过去几个月整个国产创新药行业,笼罩在试验失败、FDA叫停、对海外市场玩法不熟悉的阴影中。FDA药物审评政策呈现收紧趋势,国内药企陆续收到FDA上市被拒的回复,并要求补充海外临床数据。据悉,该收紧政策并非针对中国,美国的一些龙头企业也陆续撤回了加速评审的申请。

一边是国产创新药出海难,而另一边,海外药企也瞄准了中国。

欧美地区由于医药研发较早,市场竞争已经演化到“相互狙击”的阶段,而我国尚处于早期阶段,因此很多外国药企把中国市场定义为新兴市场。从结果来看,近年来海外原研药在中国呈现加速上市、进医保的趋势,首次上市时间以及中国上市时间从之前4年以上提速到了1-2年,进医保的速度也大大加快,国产创新药放量的窗口被进一步压缩。

03

寻找国产创新药的个股阿尔法

如果说,过去4-5年的医药牛市,只要选中赛道就可以享受板块估值扩张带来的红利,那么2021年下半年医药板块步入调整阶段后,个股逻辑与性价比就显得更加重要。

随着资本泡沫褪去、指数阶段性企稳,国产创新药板块下一波行情将来自质量、技术和全方面竞争,在靶点扎堆和同质化竞争下,新技术、稀缺的技术平台、差异化的治疗领域、创新的给药方式,会给企业带来更好的竞争格局;同时临床开发和销售能力也不能落后,因此这类企业和个股将显现出稀缺性。

在国产创新药个股选择方面,建议从四个维度去分析、考量,包括:

· 产品线:公司核心技术平台及壁垒、科学团背景以及产品线中创新程度及同靶点进度比较。

· 临床推进能力:临床团队人员构成,CRO公司选择,核心品种与竞品的临床推进比较。

· 生产能力:产能规划情况、生产能力、外包成本。

· 商业化能力:对于定价、医保、进医院等整体规划、商业化团队能力及扩张计划。

对于不同市值体量的国产创新药公司,投资的核心逻辑或不尽相同:

· 百亿以下:核心是大单品的逻辑。

· 100-300亿:大部分公司的第一个产品已经成功商业化,商业化带来的现金流用于丰富管线,核心是从“生物科技”(Biotech)成长为“创新型药企”(Biopharma)的逻辑。

· 300亿以上:市场研究已经很充分,产品商业化程度已经可以列为“创新型药企”(Biopharma),核心是行业贝塔或者公司的重要拐点。
04
尾声

显然,快速追随式的创新药模式目前已成过去式,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真正的“首创新药”(First in class)和“疗效更好的新药”(Best in class)才是国产创新药的根本出路,而这需要真功夫的比拼。

但新药研发经费投入巨大、回报时间长、风险高、医药企业整体创新力不足等问题,正成为国产创新药行业发展的“绊脚石”。在me too类创新药内卷、放量难,以及国产新药出海受阻的大环境下,板块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估值回调,当下正处于从数量到质量转变的平台期。

近年来我国获批新药总数略有上升,但能明显看到国产新药占比在快速提升,从2018年的18%提升至2021年的43%,在庞大的医药市场及临床需求下,一系列政策改革和新技术将持续推动企业进入创新阶段,国产创新药产业正在孕育新的机会。

作者简介



薛 奔 

2年以上行业研究经验,现任湘财基金行业研究员,主要研究医药生物板块




预期差 | 栏目介绍


投资中的超额收益来是什么?认知维度的预期差!为此,我们策划了“预期差”栏目,发动湘财基金的行业研究专家,定期提供不一样的洞察视角,力争帮助投资者获取财富增值与认知升维的双重复利!
每周1期,咱们一起聊聊!


风险提示: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所载观点均为当时观点,不代表公司对未来的预测,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基金管理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与债券,基金投资人有可能获得较高的收益,也有可能损失本金。投资有风险,投资人在进行投资决策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基金合同》及《基金产品资料概要》,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