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观察·股市观点 | 2023年市场或将迎来结构性的上行行情

2022-12-06 16:29

摘要

当前A股市场的投资情绪已经显著回暖,11月初开始,我们逐步看到今年压制市场核心因素的重要变化。海外方面,在CPI数据明显回落之后,基本确定美联储加息即将减速,同时未来的加息空间也已相对有限;国内方面,11月上旬“二十条”的公布有效缓解了市场关于疫情对经济影响的担忧,同样房地产政策也迎来了拐点性的变化。房地产政策宽松从刺激需求向“救主体”转移,受阻近一年的房地产企业融资在11月得到显著改善,11月28日证监会宣布重启房地产上市企业股权融资,本轮房地产企业的流动性危机大概率已经结束。因此,我们建议投资者可以更加乐观地看待A股市场,待后续稳经济措施逐步出台,国内经济动能有望进一步恢复,市场或将迎来结构性的上行行情。

困扰今年市场的核心利空因素在11月初均出现了重大变化。海外方面,在偏弱的CPI数据公布后,美国本轮加息预期的拐点已经出现。在经过连续几个月75bp加息之后,市场对于美联储12月加息预期降为50bp,这一变化意味着加息速度的减缓。同时,在联邦基金利率已经达到4%的情况下,按照目前终值5%的预测,12月之后加息幅度也非常有限。因此基本可以预测,本轮美联储加息对于资本市场的冲击或将结束。

国内方面,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二十条”),更加科学地优化了防疫流程,对兼顾经济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十条”颁布之后,资本市场对于未来经济的担忧有明显的缓解,市场表现也逐步回暖。尽管11月国内疫情的反复仍然影响着资本市场的走势,但月末地产放开股权融资之后,市场在疫情确诊数据创下新高的情况下依然创下了反弹新高,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疫情对于市场的影响在减弱,市场的乐观因素正在增加。

图 1:11月议息会议之后,美国政策利率已达到4%,未来加息空间已经有限
资料来源:Wind
图 2:按照期货隐含的利率水平,未来加息空间已经相对有限
资料来源:Wind

国内地产政策在11月也出现了重大变化。今年地产企业,尤其是民营地产企业融资受限现金流紧张一直是困扰行业的重大问题。11月以来,地产行业连发俗称“三支箭”的三大重磅政策,分别从银行信贷、债券发行以及上市地产企业股权融资三个方面改善地产企业融资状况。在这几道连续政策之下,今年困扰行业的现金流以及相应而生的坏账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对市场而言,这意味着重大风险的解除。鉴于当前经济承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其他更多的领域都会迎来更多有利的政策环境,这也是当前市场逐步转暖的重要原因。

现阶段,A股市场无疑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投资者也值得更加乐观地看待明年市场。在明年至少半年维度外需走弱的情况下,刺激内需的措施料将会更快地落实。当前市场情绪已经逐步转暖,我们预计一旦出现重大的政策变化,市场心态有望全面转向乐观。


图 3:11月初时沪深300非金融股债收益差低于2012年底、2018年底市场底部水平
资料来源:Wind

当前,我们建议投资者可以认真思考跨年的投资布局。A股市场最近两次重要大级别底部分别是2012年底和2018年底,这两轮底部反弹的重要特征都是行业普涨,且节奏都是先权重低估值、后中小盘成长。相比市场从2021年开始偏向成长风格,目前权重股配置比例低,且估值在近两年的调整过程中均较大幅度下修。从历史上指数行情的效应来讲,权重股尤其是金融权重股对指数的拉动效应会更强,而只有指数的大幅上涨才会修正市场过于悲观的预期。因此,我们认为至少在短期1-2个月的维度,预计金融等权重股的表现会好于中小盘及成长,消费及成长板块中大市值龙头公司的表现预计也会好于二三线品种。

在权重股行情之后,市场往往会迎来持续时间更长的结构性行情。2019年权重股的行情集中在1月,而2-4月则是典型的结构性行情,行业普涨且有明显的轮动。2023年的A股市场很大可能仍带有显著的结构性特征,在权重行情修复市场情绪之后,我们预判市场主线仍会是偏重小盘股及偏成长方向。


图 4:2012年第一个月反弹的是权重,之后转向结构性
资料来源:Wind

图 5:2019年初的市场反弹呈现类似特征
资料来源:Wind


内容来源:兴业基金研究部,数据来源:wind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与股东之间实行业务隔离制度,股东并不直接参与基金财产的投资运作。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是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我公司实际的投资结果,也不构成任何对投资人的投资建议。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