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言 | 赵杰:在分散化投资中寻求胜率

2022-12-10 20:40


导读:

珠江滔滔,不舍昼夜。

在时间的洪流中,风流终被裹挟而去,唯价值沉淀。

何谓价值?《资本论》赋予了其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定义: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而在证券投资领域,价值通常是在说企业内在价值和市场赋予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好公司需要日积跬步打造护城河,好生意需要千锤百炼形成强壁垒。好价格,也需要在市场的波动中等待时机。价值投资背后,凝聚着时间的结晶。

我们邀请到广发基金的基金经理,请他们分享对于时间的认识,对价值的思考。

让我们,以时间的名义,为时间正名。

让我们,以价值的名义,为价值赋能。

珠江滚滚,一江春水向东流!
图片


图片


提到量化投资,可能很多人想到的是挥斥方遒的奥赛少年,以及艰深的模型和海量的数据,莫不给人曲高和寡的感觉。实际上,大道至简,投资也不例外,复杂的“术”背后,量化投资追求的是稳健,是胜率,是积跬步而至千里。


量化投资的思想源远流长,古人的行为中早已蕴含量化交易的艺术。关于量化交易,最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24-547年,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在其《政治学》一书中记载 :“冬天时Thales(泰勒斯)凭着他对星星运行规律的总结,推测出来年橄榄会大丰收。他先以低廉的价格租用希俄斯和米利都的所有橄榄榨油机,等到收获的时候再将收集的榨油机出让。Thales因此有了轻松致富的途径。”


那么,在如今的投资实践中,是否也能总结出类似于“星星运行”的规律,来帮助投资者达成“战胜市场,获得稳定超额收益”的愿望呢?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而这也是量化投资的优势所在:即在纷繁的数据中总结出规律,从而帮助投资者力求获取稳定、可持续的超额收益。


从业以来,我一直在量化多因子模型迭代、风控管理等方面不断精进,努力把自己的产品打造成投资者愿意中长期持有的“底仓”品种。当投资者想要获得A股的Beta,又希望能有稳健的收益增厚时,不论市场处于什么样的状态,都能将我所管理的产品作为选择之一。



量化投资:在纷繁数据中总结规律


自2008年毕业以来,我从事量化这一行已有十余年时间。期间A股时而波诡云谲,时而柳暗花明。而大洋彼岸,美股已历经百年沧桑,曾经见证了财富爆发式增长的奇迹,也听闻了不少市值瞬间缩水的声声叹息。究竟是什么驱动了股价上涨?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买股票,到底赚的是什么钱?


在海量的大数据中,我们不断地抽丝剥茧,寻求能够稳定获取超额收益的奥秘。我们构造了覆盖估值、成长、盈利质量、预期、技术等多个大类选股因子,他们就像“星星运行”的规律,帮我们预测股市的涨跌。而对这些因子合理的动态暴露,则有望帮助投资者“积硅步而至千里”,希望能获取稳定的超额收益。


除了追求收益,我们也很重视风险控制。投资若脱离了风险控制,就宛如野马脱了僵、风筝断了线。举个简单的例子:过去3个月,投资者A每月实现的收益率分别是40%、40%、-20%,那么其复合月度收益率是多少呢?统计的数据结果让人吃惊:16.7%。这是因为,出现一次-20%的回撤,大幅拉低了前两个月+40%的收益。所以,我们经常听到类似于“风险就是收益”“风险是投资的基本盘”等说法,就是这道理。


而控制风险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分散投资。公募基金采用组合管理方式,对于行业配置比例、个股持仓权重、市值偏离等都有严格的限制,也就是说,持仓通常不会集中配置在某一行业,不会在某一个因子上过度暴露。如果组合押注某个单一行业,一旦这个行业因基本面或者其他因素出现大幅下跌时,基金净值就会受到较大影响,甚至在短期内出现大幅回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修复。近几年,A股结构分化加剧,押注单一行业既有可能遭遇股价的大起大落,也可能会面临长期“踏空热点”的窘境。


当然,规避风险的策略多样,本质上可以归结为“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里的“一个篮子”可能表现为“某一个行业、某一个赛道、某一个主题概念”等等。与此相对应的是,量化投资的特点之一是分散化投资。从组合构建的角度看,分散化投资是市场中为数不多的“免费午餐”,也是实现“积硅步而至千里”的重要投资策略。



指数增强:兼顾基准Beta与超额收益


量化的策略多种多样,我主要专注于指数增强赛道,通过量化手段提升组合管理能力。具体到投资目标上,我希望在控制好跟踪误差和最大回撤的基础上,追求中长期稳定的超额收益。换言之,我的目标并不仅仅是追求超额收益,而是追求风险收益比最大化。


指数增强,顾名思义,是指在把握基准Beta的基础上,追求稳定的超额收益。策略的核心在于“稳定的超额收益”。其中,“稳定”体现在策略能很好地跟住基准的走势,呈现 “与涨共涨、与跌共跌”的特点;“超额收益”则体现在策略最终获得比基准更高一点的收益,但并非追逐脱离基准的高收益。


根据跟踪基准的不同,指数增强可以分为宽基指数增强(如沪深300、中证500等)、赛道指数增强(如军工增强、医药增强等)。其中,沪深300和中证500指数增强是最重要的两种产品形态,截至今年11月17日,以沪深300和中证500指数为基准的增强基金规模占主动量化产品规模的比例分别为21.2%、19.9%。


指数增强基金为何会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指数增强最大的特点是在享受基准Beta的同时,力求在长周期内实现稳定的超额收益,以提升持有体验感。如果投资者看好沪深300指数的长期发展,可能会选择沪深300指数增强产品。以2017年为例,该年A股市场出现极致的大盘蓝筹行情,沪深300指数收益高达21.78%,表现远优于其他宽基,同期二十多只沪深300增强产品平均收益达23.91%。


那么,指数增强策略如何实现稳定的超额收益呢?我管理的指数增强基金主要是采用量化多因子模型,选取长期有效的Alpha因子,在胜率相对较高的地方做适当暴露,通过选股来获取超额收益。而在量化不擅长、难以获得稳健收益的地方则做好风险控制。


具体来说,模型利用不同层次的数据构建因子,确保因子的相关性较低,将逻辑相似的因子归为同一大类。模型可选择的大类因子,既包括基本面因子如估值、成长、盈利、分析师预期等,又包括交易面因子如动量、波动、流动性等。


另外,我对中低频的因子更为关注,希望模型具有宏观上的意义和经济逻辑。在构建量化模型时,我始终坚持三个原则:第一是分散原则。通过量化方法从股票相关的海量数据提炼出多个选股因子,并构建出一个大的量化因子池。第二是注重逻辑学和金融学,尽量少用纯粹数据挖掘得到的因子。第三是找到低相关性的因子,以达到配置效果稳定的目的。


在投资过程中,基金经理一般不会对量化模型做过多的干涉,模型本身是基于中长期数据构建的,除非出现大的回撤或和历史出现大幅偏离,否则不会主动背离策略。因此,量化策略的纪律性强,希望能够较好地控制跟踪误差和回撤,对于机构投资者以及有资产配置意愿的投资者来说,其投资价值和底仓配置价值值得关注。



拥抱时代Beta:关注核心资产


时代在进步,市场在变化,量化投资发展至今,也经历了无数次的蜕变。结合市场环境以及自身的投资实践,我的量化多因子选股模型也经历了数次更迭和升级。


总体而言,量化多因子模型的迭代进化,主要体现在两大方向:选股因子的改造和补充、选股因子的加权方式。因子构建方面,既有对基本面细分因子进行精细化的改造或重构,又包括高频因子、ESG因子等另类因子的引入。因子加权方面,在传统动量加权的基础上,探索从宏观、中观及量化等多角度对未来因子走势进行判断和赋权。


在夯实多因子模型的基础上,我也致力于积极探索基本面量化领域,研究范式从量化的“历史归纳”逐步融入基本面的“逻辑推演”,兼顾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提高投资的前瞻预判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指数增强是量化从业者最适合发挥自身特长的一款产品形态。随着我国投资者的逐步成熟,无效的短期噪音会越来越少,这种产品形态有望迎来更好的发展。而无论何种增强,其本质都是要把握好中国经济发展的时代Beta。作为二级市场的投资人,我坚定看好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看好引领时代发展的核心资产。对投资人来说,拥抱时代的Beta,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回顾今年的A股市场,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波动相比往年加大,但是悲观的理由在减少,乐观的因素在增多。随着各项稳增长政策的陆续推出,国内经济有望恢复较快增长,A股的企业盈利预期也会逐步清晰和乐观。从估值水平来看,当前市场估值均处于近五年较低的分位。因此,结合企业盈利和估值水平来看,A股有望在中长期迎来较好的投资机会。


站在当下,我仍会从量化多因子模型出发,均衡配置多个长期有效的选股因子,选出从多维度考察均表现优秀的公司,力求实现稳定的超额收益。


(风险提示:文章涉及的观点和判断仅代表投资经理个人的看法。本文仅用于沟通交流之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图片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