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以来,经历疫情感染高峰后,中国迅速走出疫情的阴霾,经济稳步修复。高频数据显示人民生活工作已经基本恢复正常:大城市地铁出行人数已超2019年疫情之前的水平,近期发电站用煤量数据也出现明显反弹。
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在最近三个月里持续增强。去年年底至今,全球投资机构对中国资产普遍看好,各大投行纷纷上调中国GDP增长率的预测值。一月的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已超去年全年净流入规模,这证明海外投资者不仅唱多中国,而且在实际投资中做多中国资产。中国“走出疫情”这一投资主题已在全球范围达成共识。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10月以来中国股市经历大幅反弹,疫情放开政策的效应已在当前的市场价格上得到充分证明。进入二月,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都有所回落,不排除短期内市场存在获利了结的压力和可能性。当前市场观望的主要问题是中国经济能够恢复至怎样的水平。偏悲观的观点认为,过去几年的疫情管控对中国地方政府居民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都造成了显著伤害,资产负债表的修复需要花费较长时间。除非今年政府出台大规模刺激消费政策,否则内需回暖速度会很慢。确实,中国经济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无法一蹴而就,但我们也不必对经济前景过于悲观。随着人们出行生活逐步正常化,中国的服务行业正在迅速扩张,带动就业率增长、失业率下降,继而人们对未来收入水平的预期也会逐渐好转。总体而言,上半年经济环比持续好转是大概率事件。同时,政府的政策力度也不容低估。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提振市场信心是今年工作的抓手,今年春节期间多地政府都召开了推动经济增长的主题会议。由此可见,今年政府工作的重点就是推动经济增长,未来两个月很可能出现进一步政策利好。在三月的两会召开之前,我们会关注以下三方面情况的变化。第一,春节之后回流到大中城市的打工人数规模。过去几年中国服务业受到疫情影响,大批小企业被迫停业,导致很多内陆中小城市的年轻人和农民工失去工作,不得不还乡等待机会。当前服务业的复苏能否很快带动这部分人群回流大中城市、创造更多就业,是决定未来消费快速复苏的关键。第二,两会召开之前的政策信号。比如即将公布的一月信贷数据能否超预期,又比如各个地方政府是否会推出支持经济增长的政策,地方政府其实有很大动力推出这些政策。第三,地缘政治局势。近期受“无人飞艇”事件影响,美国国务卿访华的计划被推迟,中美关系改善的进程受阻。此外,有媒体称我国领导人可能近期将出访俄罗斯。地缘政治局势依然是影响资本市场的重要因素,需要我们紧密关注。特别提示:保银投资仅向特定合格投资者宣传推介私募基金产品。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保银投资的合格投资者参考,因公众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公众号推送内容而视读者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免责声明:本文非基金宣传推介材料,既不构成未来本公司管理之基金投资决策依据,亦不构成任何实质性投资建议或承诺。本公司不保证本文件所载文字及数据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也不对因此导致的任何第三方投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