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小伙伴跑来跟基长“诉苦”:
最近我开通了个人养老金账户,现在到了投资环节,在选基金的时候却犯了难。
我知道养老目标风险基金有稳健、均衡和积极三个类别,每个类别各有利弊。
我风险承受能力挺高的,按理是选积极型,不过这笔钱是用作养老的,是不是要更看重长期稳健才好呀?
但如果选稳健型,会不会收益率太低呢?
实在是太苦恼了,急需基长指导!
这位小伙伴遇到的困扰相信不是个例,那今天基长就给大家的选基提供一个新的思路——那就是参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做法。
01
毕竟,我们都会变老,老了之后每个月领取的养老保险金就是我们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那么这笔全国老百姓的“养老钱”,都是怎么投资管理的呢?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里面就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其中有一条非常重要,那就是: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30%。
也就是说,养老基金的股票仓位范围是0~30%。
0~30%!是不是觉得相当熟悉的权益投资比例?
没错,在养老目标风险基金中,“稳健型”养老基金的权益投资比例同样是0~30%。
从这个角度来看,“稳健型”养老基金跟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策略非常相似:用债券等低风险的资产打底(70%以上的比例),再辅以小比例(0-30%)的权益资产,力求增厚收益。
可能有小伙伴会问,社保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的都是全国老百姓的钱,不应该是投资越稳越好,最好一点亏损都不要承担吗?为什么还要投资股票资产,要是最后亏了怎么办?
02
如果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采取完全保守式的投资,不承担任何投资风险,最后的结果就是,在全球货币增发的背景下,养老基金的总量实际上是在缩水的,老百姓每年领到的养老钱估计也没办法增加。
由于股票资产和债券资产存在跷跷板效应,所以可以通过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调整这两类资产的比例,反而能够降低单一市场下跌带来的风险,有效降低波动,有机会实现平稳增长。
03
那么,这种“债券打底,配以部分比例股票”的投资策略,效果怎么样呢?
我们可以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发布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受托运行报告中找到答案。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自2016年12月受托运营以来,过去5年均取得正回报,年度收益率在2.56%~10.95%不等,年化回报达6.49%。
历经牛熊转换,还能交出这么一份成绩单,可以说是相当亮眼了。
如果你现在也在苦恼养老目标基金该怎么选,不妨参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思路:用债券等低风险的资产打底(70%以上的比例),再辅以小比例(0-30%)的权益资产。
而目前在投资策略上较为相似的就是稳健型养老目标风险基金。
当然,并不是稳健型养老目标风险基金最终也能取得跟基本养老风险基金一样的收益率,不过不追求短期高收益、更看重长期稳健增值的投资策略不仅适合大部分人,跟养老投资重在长线的特性也是非常匹配的,所以还是值得考虑。
2023-02-07 20: 32
2023-02-07 19: 43
2023-02-07 19: 35
2023-02-07 19: 34
2023-02-07 19: 22
2023-02-07 19: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