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底部,熬过底部,怀念底部 | 瑞博投教

中欧瑞博 2023-08-02 15:06


我们常听到,买基金想要赚到钱,要做到三点,一是不在低谷转身而去,二是买在无人问津处,三是选择优秀管理人。


关于“当下市场是低谷吗?何为优秀管理人?”的问题,主观答案因人而异;我们做了10张图,尝试用客观数据作个解读。





偏股基金指数历轮周期创新高用时


假设在过去20年三个牛市顶点买入偏股基金指数(代表全市场偏股公募基金平均表现),何时能回本?


2007年的第一个顶部,从高点一路下跌、底部横盘震荡、牛市启动上涨,花了89个月到2015年净值修复创新高。


2015年的第二个顶部,区间最大回撤较上一轮小1/3,指数在61个月后即2020年创新高,净值修复用时较第一轮缩短1/3。这两轮指数走势均呈对称性。


2021年的第三个顶部,区间最大回撤同样较上一轮小1/3,指数已震荡30个月。若创新高用时也缩短1/3,则本轮指数新高用时或为40个月。


您认为当下偏股基金指数有机会在10个月后创新高吗?




偏股基金指数从未连续下跌2年


偏股基金指数自2004年成立20年来,根据历史数据统计,从未连续下跌2年。


但该指数去年跌20.91%、今年又跌了4.52%,截至目前已连续下跌2年。这次会不一样吗?




偏股基金新发陷入冰点 创三年新低


作为股市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之一,六月份偏股基金的新发份额创下了近三年新低,新基金平均发行份额创八年新低。


根据数据统计,历次新基金发行冰点入场,持满三年均收获了正收益,而基金发行火热时却往往是行情高点。




历轮周期 指数回撤25%后入场的收益


当前偏股基金指数回撤25%,接近去年10月低点。


历史上,当该指数回撤25%后入场,持满6个月、1年、2年和3年的收益如何?


过半时点入场收益超5%,持有时间越长,收益上限和中位数越高,持满2年平均赚51.84%,最高赚248.87%,性价比较高。




年回报≥15%的基金76%成立于3200点以下


历史上成立满三年且年回报超过15%的长牛基金,76%成立于大盘3200点以下。买的便宜是投资赚钱的关键之一。




近十年任意时点买入偏股基金的收益分布


以20%收益率、上证指数3200点画横纵坐标,将近10年任意时点买入偏股基金指数,持满1年及3年的收益率分为四个象限:


可以看出,3200点以下买入,收益率超过20%的时点最多,整体呈现购买点位越低,收益率越高的负相关性。




私募VS公募 双10基金经理长期表现


双10基金经理指担任基金经理满十年且近十年复合年化回报超过10%的一批牛人。


41位私募双10基金经理近十年平均年回报为15.56%、平均最大回撤为32.40%;而71位公募双10基金经理近十年平均年回报为13.14%、平均最大回撤为41.31%。


投资者持有私募基金的获得感和盈利体验显著优于公募基金。




私募VS公募 TOP20基金经理长期表现


私募和公募近五年收益排名前20的基金经理平均总收益分别为592.09%和154.25%,近十年收益排名前20的私募和公募基金经理平均总收益分别为475.47%和375.90%,私募TOP20基金经理业绩大幅领先。


私募的考核导向为客户创造的绝对收益,基金经理可使用股指期货对冲等工具控制组合回撤,从而实现较稳定的长期回报。




私募VS公募主动权益基金上半年业绩


今年上半年市场整体震荡,ChatGPT概念一枝独秀。统计11146只私募主观股票多头、4382只公募主动偏股基金半年度业绩分布,发现:


私募股多近6成产品取得正收益,集中于0%~5%区间;3.5成亏损产品跌幅不超过5%;


公募主动偏股基金超过6成产品亏损,1.5成产品亏损超过10%,但也有近1成产品赚超10%。


总结来看,私募股票多头整体更趋稳健,正收益概率更高,收益分布更集中;公募基金业绩差异更大,大涨或大跌的产品更多,更考验基民的选基能力和运气。




私募量化VS主观牛熊市表现


回看最近这轮牛熊周期,2019年、2020年两年基金牛市,规模50亿以上主观私募依靠选股能力获得更多阿尔法,进攻性强,收益显著高于同规模量化私募。


而在2021年、2022年及今年上半年的熊市或震荡市中,规模50亿以上的量化私募利用大数据和算力的加持、小步快跑、控制波动,更能适应结构震荡行情。


量化和主观都可作为资产配置的一种选择。




成功的基金投资者,不一定善于预测市场,但却善于把握机会,逆向投资。


每一轮周期唯一不变的是人性。从骂骂咧咧的质疑底部,到无数次想一割了之的熬过底部,最后行情起来时,我们又怀念底部,懊悔自己为何不重仓?


待到风起时,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



风险提示

本报告所载信息和资料来源于公开渠道,本公司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适当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观点等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