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及预期”,几乎是长假结束后市场对于期间电影票房的共同结论。
参考光大证券报告中的数据:2023年国庆档(9月29日-10月6日)全国综合票房为27.35亿元,分账票房25.01亿(此前预期在40亿左右),综合票房仅仅恢复至19年同期的61.2%,为近5年国庆档票房排名倒数第二。除此之外,不同于往年国庆档黑马频出,23年国庆档的热门影片皆未能成为“大爆款”。
虽说电影票房这个主题或许切口太小、影视传媒对应的上市公司数量也有限,但复盘节前节后的憧憬与失望,可以帮助我们更真切地理解投资中难免会遇到的“不及预期”这件事。
讨论“不及预期”这个话题,还得回到预期这个源头。回看9月期间发布的券商研报,彼时的市场,对于国庆档票房可谓期待满满。
一方面,是暑期档的票房亮点太多了。参考华创证券的报告,2023年6月至8月三个月合计取得票房(不含服务费)187.6亿元(同比增加126%),超过疫情前水平,且有三部作品票房突破20亿。另外,从票仓的增量端看,下沉市场中3至5线票房增长较2019年同期超25%,下沉市场的观影潜力同样被赋予厚望。
另一方面,这是国庆档本身的安排也值得期待。参考长假以前发布的研报,多题材优质大片“扎堆”上映(定档影片类型题材包括爱情、犯罪、战争、喜剧、动画等),以及国庆档是每年的核心档期之一(近年来占全国全年票房比例整体提升至5%-10%之间,招商证券研报数据),是当时的主要期待理由。
如今数据结果已然明了,对于不达预期,主要有这些分析:
一是线下旅游的分流/替代效应。光大证券的报告中提到,携程数据显示,双节期间,国内游订单同比增长超4倍,出境游订单同比增长近20倍,而“十一”假期首日,旅游订单同比去年首日增长2.8倍。国庆假期旅游的超高热度一定程度上分流了电影市场的需求,对国庆档票房造成冲击,增强了消费替代效应。
此外,中邮证券的报告中也提到,亚运赛事的举办也让大众注意力被一定程度上转移,对档期电影有所忽视。
二是影片质量原因。中信建投的报告中提到,尽管今年国庆档影片题材和数量丰富,但未能出现爆款影片,票房榜前三影片的合计票房19.99亿元。
光大证券的报告中提到,国庆档口碑整体表现不如预期,档期TOP5影片豆瓣评分的平均分仅为6.7分。
此外,预售期缩短的情况也在部分报告中被提到,主要体现为预售期缩短至2天(2019-2022年国庆档预售开启时间分别为映前的22天、10天、15天和8天),且绝大部分影片未开点映,宣发难以根据市场反馈及时调整,市场预热效应有所减弱(来源:中邮证券报告)。
其实,把节前和节后的理由放在一起看,我们或许可以再问自己几个问题:暑假档的火热应该被视为可持续的常态吗?可以作为下一次推演/预测的依据吗?某一部电影的票房,是可预测的吗?
在今年七月“投资小宇宙”专栏中,田瑀曾经就电影这门生意是否可控和我们做过探讨(请戳这里):
电影是一门供给创造需求的生意。对于行业而言好处在于,只要供给端足够,需求是可以期待的,但对于个体而言,就意味着如果观众不买账就血本无归,且大多数的制作人没有合适的方法提高胜率。
艺术作品能否商业成功本就见仁见智,大众喜好也同样难以捉摸,电影又没法像游戏一样进行大规模的“公测”,拍好之后也无法大规模修改,这些都成为了制片方提升成功率的障碍。
如果一门生意的成功与否、一项业务的强势与否并不那么可控,那么基于一两次成功来做乐观预测,是不是起点就值得再斟酌呢?
参考报告
《国庆档票房不及预期,关注后续影片定档进程》,光大证券,2023年10月
《暑期档创影史纪录,国庆档爆款影片花落谁家?》,光大证券,2023年9月
《2023年暑假档总结,国庆档及后续展望》,华鑫证券,2023年9月
《观影需求波动,优质内容供给仍是决定性因素》,中信建投,2023年10月
《国庆档票房低于预期,关注后续影片储备及周末档增长潜力》,中邮证券,2023年10月
《国庆档供给丰富,有望延续此前热度,对全年电影大盘保持乐观》,华创证券,2023年9月
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材料仅供具备相应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资者阅读,不得视为要约,不得向不特定对象进行复制、转发或其它扩散行为,管理人对未经许可的扩散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
2023-10-10 20: 22
2023-10-10 14: 06
2023-10-10 14: 06
2023-10-10 14: 05
2023-10-10 14: 04
2023-10-09 20: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