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
央行全新设立的货币政策工具SFISF已经完成了从创设到操作落地,对于投资者来说,要如何理解这项政策的意义呢?而股市作为受益比较明确的领域,其中哪些细分方向可能会受益更多呢?
中信保诚基金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吴一静表示,此次互换便利政策的影响是较深远和积极的。首先,SFISF通过提供流动性支持,有助于阻断市场走弱与股权质押风险的负向循环,进而促进上市公司健康发展,改善社会预期,并最终提振消费和投资需求。其次,该政策为非银机构提供了增加杠杆的空间,增强其从市场获取资金的能力。此外,值得注意的是,SFISF的实施并未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这表明央行在提供流动性支持的同时,依然坚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和适度性原则。
对于该政策下受益的细分方向,中信保诚基金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吴昊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主要受益的板块或有三类:一是能稳定向股东提供现金回报的低波红利资产,这类资产能有效覆盖互换便利的成本;二是定价处于历史低位的资产,有望在更长期资金的推动下实现估值修复;三是若市场整体风险偏好显著提升,一些具备长期成长潜力的资产可能会在分母效应的作用下实现估值提升。
Q2
如何理解此轮行情中红利资产受益反弹的逻辑?
中信保诚基金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提云涛认为,可以从两个方向观察红利。一方面,9月24日和10月10日的两次政策发布增强了投资者对后续经济稳健增长的信心,促使市场的风格表现趋于多元化,在红利有表现的同时,一些非红利主题的行业或板块也有所表现,或者阶段性涨幅更好。另一方面,从长期来看,经济的稳健增长是上市公司可以长期持续分红的基础,对于红利资产长期回报投资者有积极的作用。
吴一静表示,在本轮反弹中,红利资产相对主要指数有一定跑输,但其中金融、地产等板块因受到政策刺激利好而表现突出。此外,货币政策新工具SFISF的主要诉求是提升资本市场投融资的内在稳定性,并支持股票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机构更有动力优先选择大市值、高股息、央国企、低估值等具备“稳定性”特征的优质资产。尽管从短期来看,红利资产的弹性可能相对有限,但从长期来看,由于其稳定的分红、政策支持、低利率环境下的相对优势,以及机构资金的偏好,红利投资的长期价值仍值得高度关注。
Q3
与5月时红利板块从高点回落,进而经历逐步缩圈、分化的调整阶段相比,当前这一轮由政策驱动的红利资产的变化,是否意味着背后的长期投资逻辑已经发生了改变?
中信保诚基金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黄稚表示,近年来红利风格持续跑赢市场,或主要基于两方面的中长期逻辑:一是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投资者更加重视资产的内在价值、长期经营稳健性、现金流和分红能力;二是低利率环境下,红利资产因能够提供相对稳定的分红现金流,具备一定“类债券”属性,且其“确定性”价值并未被充分定价,对稳健型资金吸引力较强。
此外,近期监管部门推出的多项政策,旨在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包括持续推动提高资产质量、规范引导上市公司分红、回购行为,以及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等,这些都将有利于强化红利投资逻辑。
提云涛表示,从长期看,红利投资逻辑仍然是通过分红为投资者提供相对稳健的回报,这一投资逻辑通常应该不会因为短期的市场波动或者对经济政策的预期发生改变。他还进一步指出,如果红利资产因为市场情绪导致阶段性涨幅过高,相对回报优势下降,股价可能会出现下跌。但一旦下跌到一定幅度,红利资产又会受到投资者青睐。
Q4
随着互换便利政策的落地,红利资产的交易热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那么在这之后,红利策略的投资拥挤度如何呢?对于目前还在观望的投资者来说,对当下布局红利资产怎么看?
吴昊和黄稚均认为,经过一轮市场的调整和风格的快速切换,红利策略拥挤度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此外,黄稚还进一步指出,随着近期市场整体成交额和交易热度的上升,红利相关指数的成交额和换手率分位数在短期内再度回升至历史高位。从红利指数的估值角度看,目前处于近5年来相对较高的水平。然而,若从红利策略的角度来考量,该策略通常会结合股息率、估值等多个因子来选股和定期调仓,因而具有反转属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过热”的情况。(指数数据来源:Wind,数据时间:2024.10.31)
对于后市红利资产的布局价值,吴一静认为,在当前全球普遍降息的宏观环境下,红利资产的股息率依然具有吸引力。尽管市场风格不断轮动变化,但红利资产凭借其较高的稳定性,依然能够吸引长期持有者。此外,新“国九条”等政策的出台,为红利类资产带来了长期利好。随着政策的引导,资金增配红利股的动力或进一步强化,成为驱动红利风格走强的关键因素。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选择是否适当布局红利资产。
提云涛则从风险收益的角度进一步做了补充,他指出,对于股票,如果一家公司的经营环境和公司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从长期看,应该是股价越低,风险越小。相应的承担风险时可能获得的收益也越高。因此如果有调整,应该比没有调整更好。当然,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全面考虑各种风险,用构建投资组合来分散风险。
Q5
四月份时,我们就红利投资与几位进行了探讨,但当前市场上的红利风格已经历了一轮较为显著的调整,加之新政策的出台,使得目前的整体环境与那时相比也有了明显的不同。因此,现在在做红利投资时,是否会在某些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变或调整?
吴一静指出,相较于四月,前期红利风格的关注度很高,市场交易也相对拥挤,因此寻找性价比合适的公司的难度也较大。但当前,红利风格关注度相对较低,这位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契机,可以等待一些因为风格因素而被错杀的优质公司的机会。
吴昊表示,与四月相比,对于红利资产的关注焦点将从公司产生现金流的确定性,转变为在增量环境下,公司现金流改善预期的潜在空间与弹性。此外,对于单位盈利在历史区间底部、定价分位数在低位的资产,他将会给予更高的关注度。
提云涛表示,他依旧坚持“与好公司共成长”的策略。在坚持红利特征的同时,综合考虑公司治理、经营稳健性、盈利、估值、历史分红、分红的可持续性和可增长性、企业文化等因素,力求寻找那些预期未来盈利、分红稳定增长且估值相对合理的股票。
黄稚表示,在红利量化投资上,他仍会持续跟踪市场状态的变化以及模型的运作状况,并对模型及其所采用的因子进行适当的更新或调整。此轮政策的发布既是机会也是挑战。一方面,在政策引导下,基金投资会在定价中更加重视分红的作用。另一方面,考虑到未来分红公司数量或会持续增加,会更重视对分红持续性和稳定性的鉴别,综合考量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分红意愿,以期在红利资产中进一步获取超额收益。
Q6
尽管红利资产近期经历了短期调整的压力,不过它的长期价值仍被各方坚定认可,尤其是在海外成熟市场中,红利策略的配置价值早已得到诸多印证。而面对当前市场上种类繁多的红利资产,会更青睐哪些类型的呢?
提云涛认为,首先,公司要长期经营稳健和可持续。因为即便是股息率等于10%的公司,在分红不变的情况下,也需要10年的时间才能通过分红来完全回本,因此长期经营可持续和稳健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公司自身的盈利能力要强,因为分红是来自公司的盈利。此外,合理的估值同样不可忽视。当然,公司治理、财务健康等这些因素也很重要。
吴一静则表示,她目前主要关注两大类型的资产,一是具有一定顺周期属性的红利资产,特别是当在宏观经济处于相对底部的区域,她会选择向下有安全边际、向上有弹性的顺周期资产,如煤炭、有色等资源类品种;二是在红利风格中展现出稳健盈利能力的资产。如果这些资产因市场风格转换因素而被错杀,她会在价格具有安全边际的位置逐步进行布局。
Q7
如果出现增量资金不断涌入市场,作为基金经理,会如何继续创造超额收益呢?
吴昊表示,投资决策的核心始终围绕风险收益比。在风险偏好较低的市场环境中,应当结合公司经营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能力,并优选那些现金流确定性强、股息率有吸引力的资产。相反,在风险偏好提升的市场环境中,则需结合市场环境的变化,寻找那些经营能力改善空间大且当前定价不充分的资产。
提云涛认为,从简单分解看,股价上涨或者来自盈利的上涨、或者来自估值的提升。长期看,估值是在一个区间里面,因此盈利是股价上涨的长期推动力。基于这一观点,他强调还是要从公司经营出发,寻找长期运营稳健、盈利能力强,估值合适或者偏低的公司来构建组合。这样组合的表现可能更稳健和可持续。
Q8
在上半年市场较为动荡的情况下,为何仍然选择了侧重于基本面的量化投资策略?采用这种策略的具体实施思路是怎样的?
提云涛表示,这一操作的出发点主要是考虑股价上涨或者来自盈利的上涨,又或者是来自估值的提升。长期来看,估值是在一个区间里面,因此盈利是股价上涨的长期推动力。在通过基本面因子来筛选运营和盈利稳健的公司的基础上,同时还会考虑公司治理、分红的可持续性及可能的增长情况。在构建组合时,会注重考虑行业和个股的分散,以力求组合长期表现稳健。
黄稚表示,中证国企红利指数本身具有较为鲜明的风格特征,而国企红利主题相关股票也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因此,他的量化策略主要基于基本面逻辑,采用中低频的多因子选股策略,从红利、质量等多个维度对股票进行综合因子评价,尤其注重的是上市公司持续稳定提供较高分红的能力,同时也会结合估值因子来评估股票当前的投资性价比。
注:以上内容不作为投资承诺,基金的投资策略、配置的行业、具体的投资标的及比例将视市场情况在合同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调整。
注:以上内容不作为投资承诺,基金的投资策略、配置的行业、具体的投资标的及比例将视市场情况在合同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调整。
2024-11-15 18: 29
2024-11-15 19: 27
2024-11-20 11: 30
2024-11-16 11: 26
2024-11-13 19: 20
2024-11-11 18: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