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债市走牛,债券ETF的工具属性备受机构资金青睐。3月6日,博时上证30年期国债ETF正式发行引发市场关注。
博时上证30年期国债ETF拟任基金经理吕瑞君表示,近期30年国债出现超预期行情,和市场对于基本面修复预期、配置型机构对超长久期资产的配置需求旺盛、期货市场带动现券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有关。
展望后市,吕瑞君认为,今年债券牛市依然值得持续期待,考虑到“资产荒”格局的延续,“10年国债利率也大概率会在短端利率下行后,跟随走低”。
超长债利率下行空间不能低估
2月28日,30年国债收益率击穿2.5%,创近年来新低,和一年期MLF利率相当,引发市场关注。
30年国债为何出现超预期行情?吕瑞君表示,驱动因素或有几个方面——一是市场对于基本面修复预期下,长端利率下行速度相对更快,债券收益率曲线趋平。二是在利率快速下行的情况下,对于配置型机构而言,30年国债相对高的票息收入较有吸引力。在存款利息调降、股市相对低迷导致居民风险偏好降低,寿险保费收入增长明显的背景下,保险负债端超长久期的增量资金增长明显,相应带动其资产端对超长久期资产的配置需求。三是30年国债期货上市后,期货市场带动现券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
“一方面,超长债的收益率降幅高于5年-10年期中期债券,导致超长债的资本利得显得尤为丰厚;另一方面,超长债的交易活跃度也有明显的提高,成为最活跃品种之一。”吕瑞君认为,后续30年国债利率仍有进一步下行的空间。
吕瑞君表示,由于目前国内实际利率仍偏高而海外开始陆续降息,中国汇率压力正在逐步缓解,可以合理预期。往后来看,国内货币政策放松的空间大于过去几年,未来广谱利率的补降空间都将加大。然后,在城投、地产等高息资产供给进一步缩量背景下,目前市场面临的“资产荒”格局或比过去几年要更严峻一些,尽管目前30年国债利率已经下行至较低水平,但相对其他资产而言其利率水平仍有一定吸引力。
总体来看,从实际利率视角动态思考负债端利率变动幅度,考虑目前债券供需关系和“资产荒”格局,超长债定价并不贵,未来利率下行空间依然不能低估。
吕瑞君表示,博时基金选择在当前时点发售30年国债ETF产品,可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选择和机会。
超长期债券认购热情高涨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月末,30年国债ETF资产净值规模已接近13亿元大关,对比去年12月的30年国债ETF产品资产净值3.53亿元来看,已出现较快速的攀升,显示了目前市场各类资金对于超长期债券的认购热情“与日俱增”。
在吕瑞君表示,超长期债券对于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都较为适合。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在贷款、非标和存款等其他固收类资产供给减少的情况下,债券配置成为重要的缓解资产荒的手段。首先,保险公司在2023年非标供给减少和存款需求减少的情况下,对债券的配置需求有所上升,在寿险保费增长的情况下,险资对于长久期利率债的配置需求也相应增加。再者,对于基金和券商等交易型机构而言,在股市表现偏弱的格局下,为更好地获得回报,也可增加对弹性更大的超长债的配置。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在商业银行下调存款利率之后,叠加债券ETF交易便捷、持仓透明、配置成本较低等优势,配置国债的优势更加突出。
近期,30年国债与股指存在一定的跷跷板效应,吕瑞君分析,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于当前经济基本面修复的预期。从目前政策端的发力情况来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发力也相对克制,使得市场风险偏好出现一定程度下降,部分资金从风险资产流入债券市场,支撑债券牛市格局延续。
“在经济修复仍需进一步政策支持,而海外开启降息周期使得汇率制约逐渐消除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后续货币政策出现进一步的放松的可能性较大,对债市将会构成进一步利好。因此,尽管目前30年国债利率水平已出现一定程度的下移,但可能仍有较高的配置价值。”
多因素支持债市继续走牛
经历了去年债券市场走牛之后,市场对债券投资热情高涨。谈及后市,吕瑞君表示,今年债券牛市依然值得持续期待。
吕瑞君表示,考虑到年内海外货币政策大概率会转向进入降息通道,海外扰动对国内货币政策的制约有望逐步得到解除,同时针对当前国内经济仍在慢修复通道中、实际利率偏高制约内需改善、银行净息差压力偏大等多方面因素和背景来看,央行年内进一步下调短端政策利率的必要性仍然存在,如果短端利率得到进一步下行,也将打开长端和超长端利率的下行空间。
由于近期超长期国债利率已下行较快,部分投资者对于超长债投资会显得有些纠结。对此,吕瑞君认为,目前投资者对于调整风险的担忧可能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目前债券收益率绝对点位已在历史低位;二是从机构负债端成本来看,金融机构负债端成本仍相对较高,超长债利率在经历一轮下行后性价比已经降低。
“但实际上,以上可能无需过度担忧。从海外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利率水平的回落趋势是较自然的发展方向,在低通胀环境下我国实际利率水平其实偏高。因此继续向下引导名义利率是较为可预见的路径。而对于机构负债端成本视角来说,近年来,每年初,金融机构会因资产端利率低于负债端而导致配置意愿受抑制,但在利率下行趋势中,资产端利率或负债端利率最终都下降。”
至于需注意的潜在风险因素,吕瑞君表示,或为在美国经济超预期韧性、通胀降温不及预期等情况下,对美联储降息时点的判断,及其对人民币汇率和我国货币政策的制约需动态评估。
2024-03-11 08: 34
2024-03-11 08: 32
2024-03-11 08: 32
2024-03-11 08: 32
2024-03-11 08: 32
2024-03-04 10: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