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生代基金经理里面,财通基金张胤是一位“完美主义者”。他从入行就扎根医药领域,如今已有12年时间,依旧勤奋地跑公司、做调研,非常仔细地去看公司的各个方面,想要把研究做得尽善尽美,从而去挖掘有超额收益的标的。
张胤从2021年开始担当基金经理,如今已有3年投资管理经验,他在投资风格上偏成长,倾向左侧布局,在持仓风格方面,偏好行业较为分散,但在个股上比较集中。目前他看好当前医药行业的布局机会,近期关注创新药、中药、国际化三大方向。
医药股迎来左侧布局好时机
看好创新药、中药、国际化等
对于今年的医药股,张胤认为预期会比去年更加乐观,主要有三点理由:第一,2024年政策影响预期逐渐变小;第二,今年美联储的加息预期在降低,资金环境预计比去年更宽松,国内外融资环境也在恢复;第三,从业绩上来说,去年受疫情因素影响,医药企业业绩基本都是同比下滑,但今年同比是逐渐好转的。“医药是以成长性为主的行业,当前机构对医药股持仓较低,但我们认为可以更乐观点。”
张胤认为,当前医药股是左侧布局的好时机。到今年三季度,医药反腐将满一周年,上半年市场可能对医药行业还处于观望状态,但在相对冷清的时候去配置一些比较优质的、低价的筹码或是可取的策略。
在张胤看来,医药是一个偏刚需的行业,虽然去年三季度有些震荡下调,但整体行业增长比较稳定。从长远来看,中国卫生费用支出占GDP的比例,和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未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口老龄化,整个医药费用支出占GDP的比例会向欧美国家看齐,从绝对比重的角度来看,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投资方向上,张胤目前看好医药行业几个细分领域的机会:一是国内创新药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2018年是国内创新药的元年,当时主要是仿创、技术跟随,但现在更多企业是技术创新,申请全球专利,将药卖给海外大药企,且首付款比例越来越高;二是院外的、特别是有自我保健功能的中药,增长空间相对大,因为疫情后大家对提高免疫力比较关心,青睐康复滋补的中药,而且国家医保给中药的报销政策相对优惠;三是关注走国际化道路的医药公司,比如某医疗设备企业在国内已有初步的产业化集群优势,可以利用其快速响应和服务能力,在海外铺展业务渠道。
如何优选创新药标的,张胤表示,偏向于找两类创新药企业:一是涉及大的病种的药,增长空间大,但竞争激烈,横向比较同一类品种里面的几个药的临床数据,看哪个获批概率更高;二是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的药,其虽然市场空间小,确定性比较低,但这类药一旦做出来就可能快速获批,去满足临床急需。
扎根医药行业十多年
投研的“完美主义者”
公开资料显示,张胤毕业于复旦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材料化学学士,2012年进入基金行业当研究员就研究医药,到现在已有十几年时间。“我记得入行时正好是医药改革的关键节点,所以这些年也见证了医药行业的变化,在专业领域扎根比较深,从未离开。”他说。
2020年7月张胤加入财通基金,2021年3月开始担任基金经理管产品,管理了财通福盛混合发起(LOF)、财通优势行业轮动等多只基金,并将拟任财通医药健康基金的基金经理。
谈及投资框架,张胤表示,他首先从医药的供需结构角度去看,观察行业的需求往哪些方向发展,找需求增长的点,从行业端确立重点投资方向,比如现在人口老龄化、新生儿变少,同时消费的确定性有所降低,就可能不太会往新生儿、消费医疗方向选;其次观察临床疾病的变化,现在有些癌症种类发生变化,主要根据疾病谱的演化去寻找;还有投资标的选择上,会去找某个领域成长潜力最好的标的,但不一定是行业龙头。
张胤称,最为看重个股挖掘和深度研究的能力,会横向、多维度比较,去筛选优质个股,包括看国际上的一些数据,还有跟一级市场的投资者进行交流,在小心求证的过程中去伪存真。他还非常关注公司的持续兑现能力,也就是公司治理,如果公司过去决策比较随意,兑现度差,就会降低其置信度。
在投资风格上,张胤更擅长左侧布局,在市场预期比较低的时候去买一些优质的股票,相对价格较低,同时持仓集中度比较高,希望通过长期持有好的公司助力客户获取较好收益。“医药基金的持仓如果太分散,难以跑出行业的阿尔法。我们主要是通过深度研究,精选标的去重仓,力求获取超额收益。”
事实上,张胤是个“完美主义者”,对行业或板块的研究要求尽善尽美。同时他相对比较勤奋,经常去调研公司,很多没人看的公司他也会去跑。在投研上,他喜欢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在行业配置上用“放大镜”把行业里面的一些优劣势进行仔细辨析,同时在个股选择上用“显微镜”,比较财务数据的细节,还会关注公司的内控等问题。
2024-03-18 09: 15
2024-03-18 07: 31
2024-03-18 07: 31
2024-03-11 08: 34
2024-03-11 08: 32
2024-03-11 08: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