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投资里,真正优秀的投资人永远是少数。他们逆着人性前行,注定是孤独的。”
在中国创投界,龚虹嘉是一位低调却极具分量的存在。他鲜少公开露面,但其投资的项目却屡屡占据中国创新产业的关键节点。最近,在“2025天使投资大会”之后,龚虹嘉难得地接受了一次深度采访,分享了他作为天使投资人的诸多经验和见解。
(龚虹嘉参加2025天使投资大会现场画面)
传奇投资人龚虹嘉,因245万元投资海康威视并撬动逾2万倍的回报而闻名。即便早已功成名就,龚虹嘉依然自省、焦虑,不断在复杂问题中做出艰难抉择。在中美科技角力加剧之际,他始终坚守“根创新”,坚持投资中国自主技术,等待创业者在向未来奋斗时的“瓜熟蒂落”。
龚虹嘉自喻为“创投界的ICU主任”。他面对的项目常处于生死边缘,需要他出手“抢救”。这种角色让他充满焦虑,却又伴随着一种奇特的愉悦。焦虑并非源于项目困境本身,而是一种强烈的使命感驱动——他深感有责任去挽救那些濒危的创新火种。如同医院院长或ICU主任,他每日都在权衡:“救不救得活?该不该出手?倾注多少心力?动用何种手段?”
捡漏“失败”中概股的投资往事
龚虹嘉回忆起对芯原股份的投资经历,感慨万千。芯原股份是一家帮别人做芯片设计的公司,当时几乎所有投资人都要赎回,而龚虹嘉却主动把那40多个投资人的股份全部接下来了。他坚信,这家公司的未来在中国。当时,芯原股份冲击纳斯达克第二次失败,龚虹嘉说服他们回中国发展,并在2017年签了协议,2018年花了一整年把投资人的股份一个个买回来,2019年拆除了VIE架构。他坚信,只要中国的厂家不能到美国、到台湾地区找人设计芯片,芯原股份早晚要大赚。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所谓逆向,是如何面对现实
龚虹嘉一直擅长逆向投资,做别人不想做、不能做、不敢做的事情。
龚虹嘉指出,中国今天的经营者面临一个痛苦的转变,大家需要重新定位好自己。他提到,去年的中央一号文透露出一个非常清晰的方向,从“农村”到“农业”,再到“乡村振兴”,背后的逻辑是希望把农民的收入真正提上来,让他们能够在家门口找到一份工作,有老婆孩子热炕头,能朝九晚五、节假日休息,有医保社保,生活稳定。这种有尊严的生活,才是大多数中国人真正想要的。而这样的群体,占了中国人口的三分之二,这就是中国的“基本盘”。
龚虹嘉认为,现在国家不只是讲拉动内需,而是把拉动消费放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拉动消费,就需要搬掉住房、医疗、教育这三座大山,政府的保障和福利要像空气一样弥漫在老百姓身边,只有让人感到安心,消费才有可能起来。
优秀的天使投资,要“灵魂深处热爱”
龚虹嘉认为,天使投资需要信仰和信心,但同时“漫不经心地出手”,反而更容易成功。他以投米哈游的投资人宋涛为例,宋涛连人都没见过,只是听人讲了讲这个项目,觉得挺符合自己的信仰,方向也对,然后看了看他们写的PPT,就投了。龚虹嘉认为,很多时候,越是刻意做的决策,结果越不理想。
龚虹嘉指出,天使投资的失败率极高,成功率大概只有4%。他和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曾经讨论过,天使投资人的特点到底是什么。他认为,做天使投资,确实要做很多组织形式创新,有些强调集中,有些强调分散,持续做下来的不多。天使投资的回报周期太长了,导致后面的募资没法弄。
龚虹嘉强调,做天使投资,需要用自有资金聚合一帮志同道合的人,真的是基于一种高度的信任。这种信任,不只是觉得他能力行,更是一种“灵魂上的认同”。你要相信你总会成功,他所奔赴的方向,正是你也愿意下注的方向。他不希望看到老百姓把银行存款拿出来,像买理财产品一样买VC的LP份额,因为这会导致民间投资人纷纷把钱从LP那里赎回,去买2%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
面向未来的两个问题
龚虹嘉认为,未来AGI实现以后,人类还能做什么?他指出,AI大模型来了,人都不用干活了,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公司,其实都一样。美国疫情之后,有三四成员工都不愿意回办公室上班,最近才有公司开始强制要求返岗。在家办公有很多优势,在自己喜欢的环境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工作效率反而更高,一周可能只需要两个半天跟同事交流开会。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状态。
龚虹嘉提到,未来,人们是不是还非得坐在办公室上班,这是一个问题。国内有个网站叫“猪八戒网”,前些年他们过得很艰难,老板愁眉苦脸,龚虹嘉安慰他说,“你再坚持一下,很快就会有越来越多有才华的人不用去办公室了。到时候你服务的对象一下子就多了,你的能力边界也一下扩展了。”
龚虹嘉表示,如果未来十年只能投一个领域,他会选择健康。他认为,人的健康离不开环境的健康,健康的水、健康的空气、健康的土壤,只有这些要素都是健康的,用它们去滋养出来的食物才是健康的。他一直在倡导把干细胞技术和中医药结合起来,再加上精准诊断,包括精准早筛、精准伴随诊断,构成一个“大健康”的服务体系。这个体系不是等人生病了才介入治疗,而是提前防“未病”、干预慢病、延缓衰老。这是一个完整的服务链条。
本文根据中国天使投资人大会发言及相关采访稿整理
2025-07-11 16: 20
2025-07-09 16: 31
2025-06-30 15: 00
2025-07-02 16: 45
2025-07-02 11: 38
2025-06-26 16: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