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 | 刷屏朋友圈的“降准”政策是什么,市场历史反应如何?

2021-07-13 17:52

近日“降准”政策刷屏不少人的朋友圈,市场关注度之高可见一斑。一直以来,政策对市场的影响不容小视,简单来说,政策会影响市场资金面,而市场资金面又会直接作用于股票价格。今天小嘉就以“降准”这一货币政策为例,帮助各位基民朋友理解与回顾该政策对权益市场的影响~

一、存款准备金率

7月7日,国常会“出其不意”提出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以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2天之后(即7月9日),央行“火速”响应并宣布,将于2021年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这一系列行动都围绕着“准”展开,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接下来举个例子通俗理解一下。

小嘉往银行存了100块钱,银行不可能将钱就此锁在金库里等小嘉去取。毕竟如果这样做,都没有能力支付利息。此时,银行会把存款拿去发放贷款,赚取存贷利差。但是如果将100块钱全部拿去放贷,小嘉去取钱怎么办?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央行规定,商业银行每收到一笔客户存款,就需要缴存一定比例金额给央行,这笔交给央行的钱就叫做法定存款准备金,央行规定的缴存比例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如果商业银行“积极主动”多缴一点,超过法定的那部分则为超额存款准备金。央行宣布降准,降的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二、有何影响?

理论分析

从理论上说,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银行上缴央行的钱减少,掌握在银行自己手中的钱相应地就会增加,因此就有能力发放更多信贷资金、释放流动性。

关于此次降准,央行表示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左右。释放的资金,一部分会被用于归还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英文名MLF,央行向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提供的一种特殊贷款,需要抵押品并且收取一定利息),还有一部分会被用于弥补因为税收缴纳带来的流动性缺口,因为7月下旬是纳税高峰期,企业需要从银行取钱缴税。一方面,通过降准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稳定;另一方面,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30亿元,银行自身资金成本降低才会推动企业获得资金的价格(即贷款利率)下行。

以上分析说明降准使更多企业有机会以相对更低的成本获得银行信贷支持,投入自身经营发展,尤其是议价能力弱的制造业公司,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其因大宗商品涨价即原材料成本上升带来的流动性压力。从这个角度看,对于权益市场这确实是一个利好消息。但是市场是复杂的、多因素作用的,接下来一起回顾一下近10年央行宣布全面降准以后的市场究竟是什么样的表现?

历史表现

图片

近10年央行宣布全面降准后,上证指数的市场表现情况如上表所示。宣布降准后的首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共计出现9次上涨、6次下跌,全面降准上涨概率为60%,但是平均涨跌幅为-0.04%。公告5个交易日后,上涨概率为57.14%,平均涨幅为0.93%。20个交易日后,上涨概率为57.14%,平均涨幅为0.75%。

图片

数据来源:wind,“平均涨跌幅”为简单算术平均

从行业层面看,过去十年宣布全面降准20个交易日后,A股大多数行业平均涨跌幅为正,成长性行业表现较突出。下跌行业为少数,数据显示只有钢铁、采掘、交通运输、有色金属以及国防军工平均涨跌幅为负。而计算机、传媒和电子行业平均涨幅居前,分别为5.52%、4.89%和4.22%。

小嘉提示:

根据历史表现,政策对于权益市场的影响一般会在1个月后逐渐消退,市场博弈重点也会随之切换。因此,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还是建议以长期持有的态度进行投资哦!

本文内容观点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