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成交量持续放大,已经连续33个交易日破万亿,单日最高达1.7万亿,成交量放大的背后是板块之间轮动和分歧。“低估值”是市场耀眼的主角,包括煤炭、钢铁,“中字头”的大建筑、地产、电力以及券商等。这些低估值的传统产业和传统能源板块上涨的逻辑是因为插上了“新能源和碳中和”的翅膀。钢铁、煤炭钢铁和煤炭指数已经创了2016年供给侧改革以来的新高,而有色指数创了2015年股灾以来的新高。从7月中旬这一轮的周期股行情不同于6月以前的跟涨商品的行情,而是在商品价格震荡的情况下独立成为主角,其逻辑在于能源转型背景下长期业绩可持续的低估值的修复或者重估。传统的大建筑央企和电力(火电)国企积极参与新能源的发电及运营,寻找经营的第二增长曲线,从而引发了市场对公司的价值重估。价值重估的发生只限于少部分“跨界”成功的大建筑国企和火电企业等。在“低估值”搭台的基础上,市场即将迎来成长行情新一轮投资的高光时刻。
北京证券交易所设立进一步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七月宏观基本面数据不及预期,后续随着宽松加码定价中无风险利率的下行力量将会增强。一是2021年是资管和理财新规过渡期最后一年,随着监管驱动净值化转型加速,尤其从摊余成本法到公允价值法计量的切换,26万亿体量的银行理财产品逐步成为“准风险资产”,锚定理财产品的广义无风险收益率将渐次下行;二是近期央行提出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存款准备金率等支持乡村振兴,稳就业、稳增长压力将进一步推动货币政策宽松加码。
从行业配置上看, 1)“盈利决胜负,而非估值比高低”,科技成长经过一个多月的消化过度拥挤的交易后,值得重新高度关注,如半导体(重点关注半导体的第二波行情开启)、新能源车/光伏等;2)关注尚未修复到位的板块,如券商(行情已经走到中后段,但尚未结束)/银行(目前低估严重,关注估值的修复)。从七月中旬至今钢铁和煤炭的估值修复和扩张很明显,随着中报披露的落地,可以逢高逐步兑现收益。而对于券商而言,成交量破万亿连续一个月以上将会量变引起质变,经纪业务带来实实在在的利润增加,在财富管理大时代,关注券商的成长属性逻辑演绎与发酵,行情已经走到中后段,但尚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