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回顾:结构分化明显,北上资金大幅净流入。
上周初央行下调 MLF 利率,市场风险偏好有所回升,但后续随着消费和房地产等经济数据走弱、海外市场因政策退出担忧升温明显波动,上证指数先扬后抑,上周微涨 0.04%。两市日均成交额仍在 1.1 万亿元左右,上周五跌破 1 万亿元。北向资金上周连续大幅净流入,内外围市场表现不佳的背景下仍净流入292亿元。
风格方面,成长风格继续大幅回调,创业板指下跌 2.7%并创出近期新低,而蓝筹白马为主的沪深 300 和上证 50分别上涨 1.1%和 2.5%。行业方面,“稳增长”相关领域表现强于市场,银行、地产、家电有相对较好的表现,煤炭、计算机也有不错涨幅;医药受产业政策预期影响跌幅较大,国防军工和基础化工也表现不佳。
二、热点思考:
2022年1月20日,住房和城乡建部召开会议,提出了2022年的5大总要求和8大重点工作,对比住建部2021年工作会议,“增信心、防风险、稳增长”是最大的增量信息。
总基调上仍坚持房住不炒,不必过度解读。“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位居2022年8大重点工作之首,具体要求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一系列会议的说法。“房住不炒”是长期原则,不论加上与否都不必过度解读,并不意味着地产政策的收紧。
更注重防风险,主要指逾期交房风险。会议要求“把防风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防范化解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这里的风险特指“坚决有力处置个别头部房地产企业房地产项目逾期交付风险”,对应的应是房地产企业债务违约带来的潜在交房风险。
新增“充分释放居民住房需求潜力”,预示需求端的地产调控有望迎来松动。在稳增长方面,会议特别指出要“充分释放居民住房需求、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潜力;促进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标志着地产调控终于有望松动,再结合央行所提“房地产最核心的特征之一是区域性”,后续各地很可能会跟随调整,包括放松限购限售、降低首付比例、调整认房认贷标准、提升公积金贷款额度、放松预售金监管等。
保障房重要性提升,约带动2022年地产投资2%的增长。8大重点工作的第2项是推进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保障房建设(2021年是第3项),明确2022年将筹建保障房240万套(间),拉动地产投资约2个百分点。
进一步明确了基建发力方向:城市更新+乡村建设+建筑业转型升级,其中,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道老化更新改造重大工程、装配式建筑是发力重点。会议特别强调了“组织推进燃气等城市管道老化更新改造重大工程”,城市管网是基建投资一大重点。
1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领导解读12月金融数据,强调货币政策“更加主动有为,更加积极进取,注重靠前发力”,“充足发力,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保持总量稳定,避免信贷塌方”。
利率走廊整体降低缩窄:
1月17日,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OMO操作的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1月20日,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利率分别下调10个和5个基点;1月21日,SLF利率下调10个基点。
货币工具箱仍有工具:
1)2、3月以及二季度初期均是降MLF、OMO利率的观察时点。
2)LPR利率也有跟随调降可能。
3)降准空间不大,但目前8.4%的准备金率仍有50-100BP的下调空间。
4)再贷款再贴现中的支农支小再贷款部分已降0.25个百分点,后续可能再次使用。
5)而目前利率走廊下限超储利率已处于0.35%的低位,下行空间最为有限,但调降该利率将明显释放超储,助力信贷投放。
三、投资策略:静待“情绪底”
目前处于稳增长的前期,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缺乏数据支持,市场信心较为脆弱,外围。12月的金融数据和经济数据确实反映出有效需求的不足,高频数据也缺乏亮点。经济的企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但我们坚定认为稳增长趋势是明确的,稳增长政策下对于基本面预期的博弈过程中市场最终会站在政策这边。
货币端,上周利率走廊的整体降息已经彰显出货币政策稳定信贷的决心。财政端,地方政府按照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要求积极响应,多措并举扩大内需,“十四五”规划确定的102项重点项目已陆续启动。我们认为不应对稳增长背景下基本面预期过于悲观,也不应低估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心,后续货币政策、全国两会均有望释放更明确的信号。
短期行业配置上,首推稳增长方向,包括:金融、老基建(建筑、水泥、轨交设备)、新基建(绿电、5G、数字化等)、地产链(建材、纯碱、钢结构、家居家电)、金融。此外,前期回调较深、进入低PEG区间的成长股进入配置区间,静待情绪底:光伏、消费电子、新能源车。
全年来看,我们认为大的趋势是“利润从上游向中下游传导”,受益于服务消费回升的大众消费品、受益于成本改善的可选消费品,以及中游高端制造仍是主要的投资方向。
对于高景气科技赛道,从分析师预期看景气度仍较高,中期产业趋势向好,短期注意波动控制,仍是全年配置方向,推荐长周期高景气度估值合理的储能、光伏、军工板块,此外关注5G应用端的VR产业链、物联网以及上游的光模块等。
消费板块中,关注能够有效提价的大众消费品,上游价格下降后毛利改善的家电、汽车零部件等,以及疫情的影响下降后景气度回升的航空机场、餐饮旅游、影院等服务消费。
2022-01-25 14: 39
2022-01-25 11: 47
2022-01-25 11: 38
2022-01-25 11: 37
2022-01-25 11: 35
2022-01-25 11: 34